日本最後的武士道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日本最後的武士道』[/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武士道」,在江戶時代算是其顛峰時期。「切腹」則是武士表現高潔情操,以及光榮清白的至高自裁方式。日本最後武士道之象徵,應該非三島由紀夫先生莫屬。此人對日本文壇影響至深,尤其他的切腹自殺,不僅震撼日本社會,更是震撼了世界文壇。[/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FONT] [FONT=Times New Roman]1970[/FONT] [FONT=新細明體]年(民[/FONT] [FONT=Times New Roman]59[/FONT] [FONT=新細明體])那年我還年輕,年紀將近卅,正是意氣風發之時期。日本著名「金閣寺」作者,三島由紀夫之切腹自殺,引來一陣莫名之感傷。因為我對文學有著感情,故對一些大文豪的一舉一動十分關切。特別在那文豪氾濫的時代裏,三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之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更是讓我佩服得不得了。[/FONT][/SIZE]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此君在當時屬於反潮流之新銳作家,其細緻之寫作手法,對我日後之寫作影響極深。他的筆觸細膩,刻畫人性之技巧深入,無論人性之喜怒哀樂,貪財好色,在在都有靈活靈現之描述。他出身於華麗世家,屬於沒落的官僚家庭。不過,他享受著優越的生活,集作家與演員於一身,嘗試過許多別人無法享受到的生活。[/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儘管條件如此優越,他對人生仍充滿著許多的不滿與牴觸。他對人生充滿著鄙視和污衊,為展現其人與眾不同,竟以切腹自殺企圖震撼世界。這種愚昧手法不值得推崇,其自裁之日確實引起譁然,但沒幾天,他的切腹新聞,便化為泡沫隨波逐流,瞬間消失無蹤矣![/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美」與「死亡」,是他的人生所強調之主軸。他認為:「人類追求美的原動力,那就是一種解脫之追求。」在其著作「金閣寺」中,這樣的寫道:「人類與生俱來,追求的解脫,就是內心真正的美。」這種理論,一直的在他小說之中,不斷的浮現出來。由此可見,他的切腹自殺,根本就是他潛在意識的預謀行為。[/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三島自殺之年恰好[/FONT] [FONT=Times New Roman]45[/FONT] [FONT=新細明體]歲,正值人生最勃發的衝刺年紀。可是在他的劈刺表演裏,卻是表現在自殺行為上。他常說自己在五歲之時,就已有了反現實的意念。廿歲之時,自己已能幻想出任何行為任何的模樣。於是就在早熟加上幻想糾葛中,以四十五歲之英年,竟是用愚昧之切腹自殺,來完結他令人惋惜的一生。[/FONT][/SIZE]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我之認識三島由紀夫,是從他的「金閣寺」開始。那年我正踏上人生之岔路,放洋或留在國內讓我左右為難。就在附近圖書館中,看見新書「金閣寺」引起我的好奇。那年三島尚未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在台灣坊間已有它譯本出現。所以趁著熱騰騰時機,我將它借回家閱讀。[/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印象中,這本書的譯者,好像是文壇大老鍾肇政先生。他的日文譯作平實好讀,印象極為深刻。記得讀完此書我還寫下心得,只是時間久遠,不知將那篇底稿混在哪裡?說實在的,「金閣寺」的書名非我所關注,我所欣賞的是作者,在書內的細膩描寫手法。相關的生活點滴,童年生活,以及當時的社會狀況,筆觸自然毫無裝飾,讓人展讀之時,就有著一股吸引人,恨不得一口氣讀完它的慾望。[/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這年暑假很懊惱,幸虧有它陪伴我度過這苦惱時光。當書借回家當天,我無聊無意的翻開書頁。一篇簡單的序文讀完,雙眼再也沒離開過書本。夜以繼日,兩天之內我便將書反覆讀過三遍。接著就寫下心得紀錄,將它既介紹給我的一些朋友閱讀。或許所謂的「書緣」關係,其他人並沒像我那般瘋狂的閱讀它。[/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FONT] [FONT=Times New Roman]1970[/FONT] [FONT=新細明體]年,世界經濟努力往上推的時代。我的學業與工作都已順利修得正果,平地一聲雷,三島由紀夫的自殺撼動我心。這位文壇悲劇人物,戲劇鬼才,就在眾人慨歎之下,追隨自己的人生哲學走進歷史。他自詡為日本武士道的傳承,帶著頹廢幻想,以極為爭議之方式告別人世,讓世人留下一片錯愕之外,還是滿懷的錯愕![/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新細明體]【完】[/FONT][/SIZE]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FONT]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FONT=新細明體]附註[/FONT]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FONT=新細明體]:三島由紀夫([/FONT] [FONT=Times New Roman]Yukio Mishima[/FONT] [FONT=新細明體]):日本京都人,[/FONT] [FONT=Times New Roman]1925[/FONT] [FONT=新細明體]年出生於京都。東大畢業之後曾服務於公職,翌年辭去公職專心寫作。其作品領域廣,代表作有「假面之告白」、「潮騷」、「豐饒之海」、「金閣寺」等等。其中以「金閣寺」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又有多種文字之譯本。台灣之中國文字譯本譯者,係為提倡大河小說寫作名家,桃園縣耆老鍾肇政先生。[/FONT][/SIZE] [網路摘錄]
晚輩是三島迷,當他前往向自衛隊說教時,已完成了豐饒之海第四卷《天人五衰》,從他這套長篇小說來看,他的自殺是有預謀的。因為不滿當時的年輕人太沒幹勁,決心以身殉道。
但是幫他介錯的人技術非常的差......所以他離去時應是非常的痛苦。

推見您他的一些作品,類似自傳的《假面的告白》、《異色》;牧歌般描述青春戀曲的《潮騷》;描述因果輪迴卻彷彿身處夢境的《天人五衰》。
[quote="蘇家立"]晚輩是三島迷,當他前往向自衛隊說教時,已完成了豐饒之海第四卷《天人五衰》,從他這套長篇小說來看,他的自殺是有預謀的。因為不滿當時的年輕人太沒幹勁,決心以身殉道。
但是幫他介錯的人技術非常的差......所以他離去時應是非常的痛苦。

推見您他的一些作品,類似自傳的《假面的告白》、《異色》;牧歌般描述青春戀曲的《潮騷》;描述因果輪迴卻彷彿身處夢境的《天人五衰》。[/quote]



[SIZE=120]蘇兄午安~[/SIZE]

[SIZE=120]據日本友人說~[/SIZE]
[SIZE=120]他的介錯人因害怕遲遲無法下手~[/SIZE]
[SIZE=120]一說介錯人痛恨他不聽勸故意讓他吃苦~[/SIZE]
[SIZE=120]反正人死之後死無對証~[/SIZE]
[SIZE=120]故爾謠言滿天飛~[/SIZE]
[SIZE=120]可能連三島自己也想不到吧~
[/SIZE]
蘇兄午安~

據日本友人說~
他的介錯人因害怕遲遲無法下手~
一說介錯人痛恨他不聽勸故意讓他吃苦~
反正人死之後死無對証~
故爾謠言滿天飛~
可能連三島自己也想不到吧~
[/quote]

關於這些野史軼聞,姑且聽聽,令人惋惜的是,一代文豪就這樣淒慘離去,不符合他所說的爆發性瞬間凋零的美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