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邱妙津日記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那樣的荒涼是更需要強悍的。」在邱妙津日記的<序>中,幫妙津整理日記出版的賴香吟寫道,「我曾相信她能以『寫』來渡過生命危機,她也想要這樣做。」但是,留下了千萬卷的日記創作,邱妙津仍難敵「生有何歡,死又何懼」的想法,甚至在最後選擇以身殉死。

「我太不快樂了,我不喜歡活著。」在1989年六月十八日,才二十歲的妙津這樣子寫著,實在是太令人震驚了,二十歲,多麼美好的花漾年紀,卻有人這樣子生不如死的,痛苦的活著。

妙津從大學時代開始,就渴望成為一位作家,能夠像三島由紀夫一樣一天創作六小時,她將寫日記當作從事藝術創作一樣的經營。

她在1989年七月八日她記下,「諸觀有成就的作家,有一個最大的條件,就是他們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創作』。」她也寫下了「把文字創作放在至高無上的第一生命意義。」這樣的宣言。

只是,在邱妙津日記這樣具有高度藝術美的創作中,身為旁觀第三者的眼光中看的是,妙津痛苦的生活著,不曉得是否為了創作出這樣的作品,她耽溺於痛苦的漩渦之中。

「我相信我是能在這世界之前做淋漓盡致的演出,並且創造出獨特超越這世界之上的藝術生命,……剩下的能量和資源就全部投入餵養和發展藝術生命裡,甚至就將生死繫於此一點上,像個頂尖藝術家般為了藝術徹底孤絕於人類命運之外。」在1990年一月十九日她這樣寫著。

妙津做到了,她的確做到了!她在這世界之前做出了淋漓盡致的演出,但是為了殉道藝術,為了同性愛情,她同時也在最後,付出了生命的償價。

身為女同性戀,妙津生命中經歷了許多女人,每個女人都帶給她希望、愛與相當程度的傷害,我們能說是她自己傷害了她嗎?是她們傷害了她嗎?還是其實,是台灣整體社會的眼光傷害了妙津呢?

這也許就是妙津選擇去法國留學的原因吧!徹底遠離這個社會眼光的傷害。

「自從我十五歲以後自己長出來的這個我根本不適合生存,但他卻得像背負著甚麼使命一樣努力的活下去。」妙津經過青春期的自我摸索,終於了解到,身為同性戀者的這個自我,「根本不適合生存」,1990年一月三日回家過新年的妙津這樣子寫道。

「不要再折磨、傷害、虐待自己,好嗎?我已經讓自己受到太多傷害了……,好好愛護自己吧,我已經千瘡百孔、瘦弱生病得不像話了,而我才二十歲。」一月七日新年過後,她這樣寫下日記。

不懂得愛惜自己,是妙津的弱點,也是她的致命傷,她活得如此痛苦的原因,二十歲的她,像是穿戴著鱷魚皮的小女孩,飽受著社會眼光,躲在鱷魚皮下面對著外界的凌厲審視,記敘著大學時代的種種,邱妙津的<鱷魚手記>於是如此誕生了,她訴說著同性愛情的悲歌。

「感謝這個世界上有這些實在哀傷的作品,讓我活著感動。」在看過了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太宰治的<斜陽>和<人間失格>之後,一口氣讀完葉姿麟<都市的雲>的妙津在1990年四月八日的日記裡,這樣子說。

同時,除了愛情與創作之外,文學閱讀是妙津的生命中,另一個能夠暢快呼吸的窗口。

歷經感情創傷的妙津,在一次又一次的感情裡重生、死去,「我自然的深愛著他們,但分離又來了,我又回到從前分離的悲傷裡,悲傷如潮水般日夜在我心間耳際淚畔排湧來去。」妙津這樣的敘述著,這也許是佛家八苦諦中「愛別離」的最佳詮釋吧。

而在邱妙津日記當中,最最令我震驚的一幕是,她被周圍世界的目光所傷害,以致於仇視:「明天就是大學的畢業典禮了,所有的人都一起來敲我的門,齊聚到我眼前,我鐵著心一一點數他們又趕他們離去,眼淚一滴也流不出來……,我知道我很想哭,非常非常想哭,觸目所及的任何東西都是悲傷的。但是一滴眼淚也流不出來,眼前除了F外沒有任何一個人值得我向他流淚。」

1991年六月七日,在妙津的大學畢業典禮前她這樣寫下日記。妙津把所有的寄託都在愛情上,因此,最後,在法國面對著同性情人的背叛,她無路可退,選擇一死。

而她在六月三日她是這樣寫的,「今天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奮鬥了七年,終於走到我要走的終點,獲得我日日夜夜渴望的東西,F竟然被我追到了……,非常激動,也非常疲乏,之於我遲來的幸福……,我要好好的用我全部的生命活力來疼愛她珍惜她,我如今有一個我的女人了,她就是我充注在我熱情和藝術的容器……,感謝上帝。」妙津以愛情為她的救贖,但是愛情的救贖,可靠嗎?

還是正值荳蔻年華的妙津,早有自己對愛情的體悟?

「我又開始不明瞭我與女人之間關聯的意義。」1991年三月十八日,她這樣寫:「這種愛戀她的現象,從某個角度看只是我心中一種『必須之欲』的投影幻覺罷了。我需要的是與內在一個人對話、被內在一個人愛戀,而這個人根本不需要是個實體的人,甚至不需要是個特定的人,我就只是需要,她只是剛好比較適合被捕捉這種需求。」

日記寫作,使得邱妙津的生活有所平衡,支撐她活下去的力量,邱妙津日記,同時也是她精神痛苦昇華所誕生的傑作,傑作誕生了,妙津卻沉淪了,她耽溺在痛苦中無法自拔。

綜觀邱妙津日記,使妙津淪落到痛苦甚至無法自拔,只好以一篇篇文字書寫止渴療傷的原因,可歸結於年輕的妙津沒有「宗教信仰」。

在邱妙津日記的最後幾頁,也就是她真正自殺前,精神陷入了一片混亂與瘋狂,她書寫著:「神啊!神啊!救救我吧!」這是多麼痛苦又絕望的呼喊,為何她到了結束生命的前一刻才用心呼喊神呢?信仰不是應該平常就應該造就的嗎?正確的信仰價值觀無法建立,她在絕望中呼求上帝,那麼上帝該怎麼辦呢?

沒有宗教信仰,她信仰文學、信仰藝術、信仰愛情,但是種種的信仰,無法使她的痛苦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於是她在最後選擇死亡,在法國自殺時年僅二十六歲。

如果妙津能夠將生命的情致寄託在信仰,而非同性的愛情上,那麼,也許她的生活就有意義,她不再需要夜夜枕著痛苦入眠,她的日記散發的是晨光般的溫暖與和煦,而不是陰冷幽暗、潮溼的芬芳!

妙津,願你在妳的國度裡平安,若有下次,妳得堅強。
嗯...
問世間 情為何物 總教人生死相許 這句話道盡了愛情的喜悲
成也愛情 敗也愛情 而愛情其實很簡單 就是愛情
然而 這世間的男女 男男 女女 還是看不破 用最不理智的方式
告別愛情 走了這一遭 形同白走 教人婉惜

在傳統的封閉世代 同性戀這個教人無法啟齒的愛戀模式
雖然隨著時代的演變 民風開放之後 為了愛 為了掙平權的走上街頭
已受到許多國家的政府支持 在台灣 支持歸支持 民風還是挺保守的
所以 要論及婚嫁是要有相當的勇氣 當然 家人的諒解和支持最重要
選擇要走這樣的一條愛情路 本來就會坎坷的 應該是可預見的
即便愛情來了的時候是那般的美好 可美好的事物 總是匆匆而過
然而 生命的長度怎堪如此被愛情虛度 也許 愛 真無可救藥吧
第三者永遠不明白她們之間的愛 只是 枉費了一切 包括青春 和愛
唉.........

問好shelley
想飛
逼她自絕的,除了矛盾的中華遺風,就是她本身內心的糾葛:有太多壓力和傷痛沉積。
沒有適當的情緒宣洩出口,人是會頹敗的。
而大部分人不知道更好的排遣方法,而自絕是最簡易的逃避。
我相信shelley 所說的 : 綜觀邱妙津日記,使妙津淪落到痛苦甚至無法自拔,只好以一篇篇文字書寫止渴療傷的原因,可歸結於年輕的妙津沒有「宗教信仰」。

但是很多時候,宗教是需要人去引領的,在一位愛情至上藝術至上的人之思維裡面,原主意識裡就比一般人更主觀,更何況因她的性別衍伸的愛情會比常人遭遇更多重的批判與論貶。

也可說她缺乏貴人,也可說她生不逢時(地),但我相信shelley 所言的 年輕的妙津沒有「宗教信仰」的真正涵意,是倘若她能將世間俗情化作人間大愛,也許自身的性別傾向將自然而然的會在生活中淡化,因為值得她去愛的不僅只是私情而已,值得去關懷的人事將不單單聚焦在個人面向,因若是將兒女情的苦悶與憂鬱於蒼生間的不幸兩相比對之後能有所感悟,或許她對社會的貢獻與對人間的發心將不可限量,誠如李家同的至愛犧牲,孫越的終生奉獻......。

shelley讀邱妙津日記,麻吉讀shelley文章有感。圖檔
感謝三位文友的讀文與分享,邱妙津日記影響我的,是她以日記書寫以療傷的方式,在看了這部書之後,我已經完成一年多的日記寫作了呢:)
最近在看桑塔格日記<重生>,另有一番體驗!
shelley 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