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嵐霧籠罩觀音山』[/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在水泥叢林尚未入侵故鄉之前,天晴肉眼從江子翠可以看見,大屯山上的「中正」植林,雄擴文字如在眼前。一筆一劃,端端正正毫不苟且。就算在陰雨天裡,也可直接遠眺觀音山。觀音霧重重,但見那白濃濃的嵐霧,籠罩山頭,忽隱忽現無限的神祕。我對那觀音山嵐霧特別喜愛,充滿著幻想。若是問我為何喜歡?我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這年的三月天裏,淡淡春風微微吹著。連日來的天氣陰雨綿綿,使得那空氣中飽含著水氣。透過溫室效應的反射下,觀音山麓又見嵐霧瀰漫著。氤氳繚繞,渺渺茫茫,不禁駐足欣賞讚嘆不已。站在江子翠居所附近的高崗上,隔岸遠眺盡興觀賞,美景又是另番風韻,確實讓人百看不厭吶![/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觀音山,座落於淡水與八里和五股之間。東鄰淡水河,一衣帶水瀕接淡水。西銜林口台地,北望海洋,南界台北盆地。峰峰相連,打從各處眺望神似觀音側座,故爾得名「觀音山」。[/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冬春之交,北部雨水繁多。濃厚水氣裊裊,氤氳化為山嵐,環繞這標高六百公尺山座,冉冉昇頂,吞吞吐吐,於是形成了著名的,淡水八景之一的「觀音吐霧」。儘管這種美景已被高樓大廈阻擋,至今猶讓附近的在地居民念念不忘。[/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早歲的農村生活,大都依賴天象來劃分節氣。當那觀音吐霧之時,正是農家插秧忙碌之際。它與驚蟄共同揭開春耕序幕,於是整個農村活絡起來。田野之間人來人往,急犁翻土灌溉盪平,御牛之喝聲響徹雲霄。迨至附近的平原農地全部開發,加以水泥叢林入侵之後,此一盛況已經走入歷史,了無痕跡。[/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觀音山的山嵐霧景十分浪漫,從海面上吹起的冷空氣,長年不停的湧上山腰,碰撞山壁,然後形成山嵐,再冉冉騰空上下,景緻十分壯觀。復有氣流的推波助瀾,漂浮游離於群山之間,恍如吞雲吐霧十分耐看。此時若有閒情,佇立於淡水河畔欣賞,自然又是一番的景象。[/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這股嵐霧隨風漂流,籠罩於山間海涯,就像名家不經意的潑墨傑作,輕重細緻非常好看。天晦之日陰沉厚重,明亮之日,則似透明版的雲彩閃爍。年輕時候,表弟阿海對這種景象最是著迷。他曾詢問阿公,這觀音之霧如何而來?阿公雖然說明過好些次,但他仍然不明其所以。有事沒事他老喜歡舊事重提,惹毛阿公就會揮著手中旱煙桿,做起手勢想要敲他一記![/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阿公喜歡抽煙斗,閒著總是手倒提著,他手頭那支使用已有歷史的竹節煙斗,快意的到處吞雲吐霧。人不離桿,桿不離手,數十年如一日。因此,它就成了阿公的註冊商標。我們在頑皮撒野之時,旁人只要用手比個抽煙斗的手勢,我們立刻收斂行為,拔身開跑溜之大吉矣。[/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某日正是個大霧天,觀音山的山霧,在太陽的照射下潔白如洗。這時阿海表弟剛自屋內走出,抬眼瞧見此景不禁高呼:「阿公在噴煙啦!」。他的驚叫引來大人探頭打瞧。眾人依著阿海手指方向,齊眼注視著不遠處的觀音山嵐景。大家屏息靜觀,都被眼前的奇景鎮懾而啞口無言。[/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但見山頭白霧繚繞,自山麓一圈圈的往上盤。整座山峰被那白霧籠罩著,果像阿公平日抽煙噴煙圈之情景,怪不得阿海會大驚小怪的鬼叫鬼叫不停。這種奇景難得一見,這輩子我祇見過那次而已。之後是否曾再出現?因我已遷離江子翠很久,所以不知道它的下文啦。 【完】[/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嵐霧籠罩觀音山』[/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在水泥叢林尚未入侵故鄉之前,天晴肉眼從江子翠可以看見,大屯山上的「中正」植林,雄擴文字如在眼前。一筆一劃,端端正正毫不苟且。就算在陰雨天裡,也可直接遠眺觀音山。觀音霧重重,但見那白濃濃的嵐霧,籠罩山頭,忽隱忽現無限的神祕。我對那觀音山嵐霧特別喜愛,充滿著幻想。若是問我為何喜歡?我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這年的三月天裏,淡淡春風微微吹著。連日來的天氣陰雨綿綿,使得那空氣中飽含著水氣。透過溫室效應的反射下,觀音山麓又見嵐霧瀰漫著。氤氳繚繞,渺渺茫茫,不禁駐足欣賞讚嘆不已。站在江子翠居所附近的高崗上,隔岸遠眺盡興觀賞,美景又是另番風韻,確實讓人百看不厭吶![/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觀音山,座落於淡水與八里和五股之間。東鄰淡水河,一衣帶水瀕接淡水。西銜林口台地,北望海洋,南界台北盆地。峰峰相連,打從各處眺望神似觀音側座,故爾得名「觀音山」。[/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冬春之交,北部雨水繁多。濃厚水氣裊裊,氤氳化為山嵐,環繞這標高六百公尺山座,冉冉昇頂,吞吞吐吐,於是形成了著名的,淡水八景之一的「觀音吐霧」。儘管這種美景已被高樓大廈阻擋,至今猶讓附近的在地居民念念不忘。[/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早歲的農村生活,大都依賴天象來劃分節氣。當那觀音吐霧之時,正是農家插秧忙碌之際。它與驚蟄共同揭開春耕序幕,於是整個農村活絡起來。田野之間人來人往,急犁翻土灌溉盪平,御牛之喝聲響徹雲霄。迨至附近的平原農地全部開發,加以水泥叢林入侵之後,此一盛況已經走入歷史,了無痕跡。[/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觀音山的山嵐霧景十分浪漫,從海面上吹起的冷空氣,長年不停的湧上山腰,碰撞山壁,然後形成山嵐,再冉冉騰空上下,景緻十分壯觀。復有氣流的推波助瀾,漂浮游離於群山之間,恍如吞雲吐霧十分耐看。此時若有閒情,佇立於淡水河畔欣賞,自然又是一番的景象。[/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這股嵐霧隨風漂流,籠罩於山間海涯,就像名家不經意的潑墨傑作,輕重細緻非常好看。天晦之日陰沉厚重,明亮之日,則似透明版的雲彩閃爍。年輕時候,表弟阿海對這種景象最是著迷。他曾詢問阿公,這觀音之霧如何而來?阿公雖然說明過好些次,但他仍然不明其所以。有事沒事他老喜歡舊事重提,惹毛阿公就會揮著手中旱煙桿,做起手勢想要敲他一記![/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阿公喜歡抽煙斗,閒著總是手倒提著,他手頭那支使用已有歷史的竹節煙斗,快意的到處吞雲吐霧。人不離桿,桿不離手,數十年如一日。因此,它就成了阿公的註冊商標。我們在頑皮撒野之時,旁人只要用手比個抽煙斗的手勢,我們立刻收斂行為,拔身開跑溜之大吉矣。[/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某日正是個大霧天,觀音山的山霧,在太陽的照射下潔白如洗。這時阿海表弟剛自屋內走出,抬眼瞧見此景不禁高呼:「阿公在噴煙啦!」。他的驚叫引來大人探頭打瞧。眾人依著阿海手指方向,齊眼注視著不遠處的觀音山嵐景。大家屏息靜觀,都被眼前的奇景鎮懾而啞口無言。[/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但見山頭白霧繚繞,自山麓一圈圈的往上盤。整座山峰被那白霧籠罩著,果像阿公平日抽煙噴煙圈之情景,怪不得阿海會大驚小怪的鬼叫鬼叫不停。這種奇景難得一見,這輩子我祇見過那次而已。之後是否曾再出現?因我已遷離江子翠很久,所以不知道它的下文啦。 【完】[/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