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大山背探親雜記』[/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很久沒去橫山鄉的鄉豐村探望姨婆了,要不是她老人家吩咐表弟前來催駕,我還不知該如何向老人家說明理由咧?姨婆居住在大山背,印象中的大山背,擁有著蓊鬱的山林和蒼翠的山頭。這一趟過來,青山依舊在,只是又多了不少新的建築物,視覺上覺得有點不太習慣。[/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停靠好車子,我們走出車外,迎面撲鼻而來的,正是陣陣清馨帶點甜味的芬多精空氣。都市住久肺部不振,這時不免多做幾個深呼吸,吸入新鮮的芬多精空氣,以洗淨肺內長年的積塵。這一呼吸果然有效,頓時精神舒爽,腳步不自覺的也輕鬆起來了。[/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走過竹林已近姨婆的家,一大票的表哥表弟表姐妹們,早已在竹林那頭的路口等候著我們。真不好意思勞師動眾,不免加緊腳步向前走,一路頻頻哈腰口說抱歉!轉個小角坳踏上曬穀場,姨婆龍鍾體態已經出現眼前。見她步履蹣跚不穩,眼眶一熱,趕緊加快腳步迎上前去,眼淚差點就模糊視線啦![/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山區天黑得特別快,寒喧已畢,夕陽已經西下,客廳頓時暗了下來。表哥打開電燈,霎那光明滿堂。就在明亮燈光照射下,姨婆滿臉的皺紋更加清晰,不禁慨歎歲月之匆匆,如似過眼駒隙。遙想昔日姨婆之青春健壯,彷如昨日,歷歷在目,令人迴念不已。[/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大夥聚在一起聊天,姨婆精神不濟,所以我扶她回房休息。於是我在房間和姨婆聊了一會,再回到客廳晚餐已經上桌。水煮五花肉在大嫂的精巧刀工之下,切得片片晶瑩剔透,引人垂涎。我迫不及待的挾塊豬肉,沾點桔醬便往嘴裡送。一陣微嗆的馨香,更加促進我的食慾。[/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白斬放山雞油皮嫩肉,還是沾上桔醬入口,牙齒和舌頭變忙碌起來啦!而那陶鍋內,利用山胡椒與刺蔥燉煮的雞湯,淡雅順口十分好喝。大嫂說,這道鮮湯是她從一位,泰雅族親戚家中學來的料理啦。泰雅族稱這湯叫「打那瑪奧雞湯」,我們卻稱它為「番親家雞湯」。名字雖然不很文雅,但我覺得給名十分貼切。[/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翌日早起,山地氣候涼爽,盥洗完畢進用早餐。大表哥說,餐後要帶我們去「大山背客家人文物館」參觀。我一聽有文物館可以參觀,精神為之振奮。快馬加鞭用完早餐,稍事休息並向姨婆報告行止之後,一行五人開步走向文物館而去。[/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這座文物館的前身是「豐鄉國校」,她民國[/FONT] [FONT=Times New Roman]72[/FONT] [FONT=新細明體]年起,因為招生不足,學生逐漸減少而廢校。所有校園教室,因此而閒置任其陳舊。之後,在客委會的金援之下,將這些閒置校舍開闢為「客家人文物館」,用以儲存大山背的客家文史,供後進客家子弟們,追念先民拓荒之精神與成果。[/FONT][/SIZE]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這座文物館,主體建築分成客家文化館、蕨類館與多媒體放映室。以文字來解說,大山背的客家人山村與人文歷史。搭配著文物的展示,真是一座難得的客家文化寶庫。尤其在深山僻鄉之處有此建置,更足以顯示客家人開疆闢土之艱辛與毅力。[/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參觀過客家文物館,本想順道去拜訪騎龍古道,但因山雨濛濛,水滴路滑,大表哥考慮我們的年紀,為免年青人擔憂,遂打消了這個拜訪的念頭。大表哥帶我們在文物館餐室,點了一些輕食與咖啡補充腹肚。這裡也仿多角經營法,兼賣各種紀念物與外來品,因此,我在這裡買些禮品送給姨婆。另外,買些帶回故居分贈親友們。[/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下午兩點起程北返,臨走之前,姨婆在車後箱內,塞滿桔醬山果和桔仔餅,以及一大瓶自泡之桔子醋。另外,還有三隻肥碩的放山大閹雞。半年後姨婆往生,我與弟弟再度回到大山背幫姨婆送行。但這趟之心情大為不同,滿懷哀思與回憶,想到老人家過往對我之疼愛,不知不覺眼眶已經熱起來啦。 【完】[/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