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人瑞阿祿伯婆的印象』[/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銅鑼」這個地名,陌生者一定多過於知道者。她坐落於三義前哨,正是銅鑼台地之起處。當我將她介紹給商友之時,有不少人誤以為是香港的銅鑼灣,有有人誤以為她是苗栗三灣的銅鑼圈。其實,她是苗栗十八鄉鎮之一,以全台貧窮鄉鎮的榜上客。她雖然是個平凡的地區,但她卻擁有「杭菊的故鄉」之美稱。[/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外婆家住銅鑼鄉朝陽村,正好是鐵路東側靠近溪谷。這個村子分朝東朝西二地,在那裡居住的全是殷實農戶。由於堅守本業,至今仍未受到水泥叢林之入侵。外人來此,一眼所見處處農田阡陌。耕種面積雖不是廣大,但各農戶,無不將有限之地利發揮到極致。[/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不遠處的西邊河壩,可是我童年最喜歡去的地方。放牛捉魚十分方便,泛洪時期更有漂流物可以撿拾。河流雖然不大,卻留給我許多美好的童年的回憶。嗣後,家父在中正路買下一塊建地建築房屋,我便攜家帶眷居住於此。一轉眼十數年經過,所以,這裡也可算是我的故鄉之一啦。[/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朝陽村隔壁是竹森村,那裡的住戶大半是我家親戚。著名的人瑞阿祿伯婆,她就是我家諸多親戚之一。竹森村狹長,由於竹林森森所以得名。全村人口一千有餘,竟然擁有許多位人瑞。百歲以上者至少有三位,故爾附近之人皆稱這裡為「長壽村」,或者稱她為「人瑞村」。幾度有人提議將她改名為「長壽村」,奈何礙於規定,牽涉層面廣大,所以這個建議乃胎死腹中。[/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外婆家的親戚阿祿伯婆,她是竹森村最高壽之人瑞。村人對她非常敬重,路上相遇,不論生熟都會尊呼她「阿祿伯婆」。而老人家雖然開朗,路頭有人稱呼他伯婆,她總是靦腆的笑一笑,點點頭算是她的答覆啦。[/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阿祿伯婆年歲高,雖然我們是遠疏之親,相遇之時,她還會順嘴問候外婆與母親咧。阿祿伯公[/FONT] [FONT=Times New Roman]84[/FONT] [FONT=新細明體]高齡逝世,初喪之時伯婆哀傷逾恆。之後,她是利用山歌幫助她走出陰影,撫平傷痛。她很喜歡唱山歌,丈夫走後他才參予社區活動。山歌唱活了她的心,山歌陪伴她走過長長的年歲。直至那年她人不意跌倒過後,她才中止四出比賽的嗜好。[/FONT][/SIZE]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阿祿伯婆帶著客家婦女的傳統美德,保守認命,毅力內斂。丈夫在世之時,從未與外界接觸過,她只一心一意的,支持著丈夫料理家事。早期農家生活困苦,男女老少都打赤腳,因此,他創說出一種理念,她說:「打赤腳可以直接的接受地氣,促進循環有利健康!」她更喜歡說:「只有赤腳踩地,才有踏實的感覺。」[/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竹森村有一口古井,井水甘冽新鮮,經過水質鑑定,水質上佳。故爾竹森村之人瑞所以多多,很可能與這口井水有關。消息傳出,前去取水者絡繹於途。如今人瑞已然仙去,享受[/FONT] [FONT=Times New Roman]108[/FONT] [FONT=新細明體]歲[/FONT] [FONT=新細明體],締結人瑞高壽之紀錄。那天,我返回銅鑼外婆老家,聽到伯婆去世之消息,十分錯愕,於是趁夜挑燈急書,終於完成了這篇日記,完篇之時心有戚戚焉![/FONT] [FONT=新細明體]【完】[/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銅鑼」這個地名,陌生者一定多過於知道者。她坐落於三義前哨,正是銅鑼台地之起處。當我將她介紹給商友之時,有不少人誤以為是香港的銅鑼灣,有有人誤以為她是苗栗三灣的銅鑼圈。其實,她是苗栗十八鄉鎮之一,以全台貧窮鄉鎮的榜上客。她雖然是個平凡的地區,但她卻擁有「杭菊的故鄉」之美稱。[/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外婆家住銅鑼鄉朝陽村,正好是鐵路東側靠近溪谷。這個村子分朝東朝西二地,在那裡居住的全是殷實農戶。由於堅守本業,至今仍未受到水泥叢林之入侵。外人來此,一眼所見處處農田阡陌。耕種面積雖不是廣大,但各農戶,無不將有限之地利發揮到極致。[/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不遠處的西邊河壩,可是我童年最喜歡去的地方。放牛捉魚十分方便,泛洪時期更有漂流物可以撿拾。河流雖然不大,卻留給我許多美好的童年的回憶。嗣後,家父在中正路買下一塊建地建築房屋,我便攜家帶眷居住於此。一轉眼十數年經過,所以,這裡也可算是我的故鄉之一啦。[/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朝陽村隔壁是竹森村,那裡的住戶大半是我家親戚。著名的人瑞阿祿伯婆,她就是我家諸多親戚之一。竹森村狹長,由於竹林森森所以得名。全村人口一千有餘,竟然擁有許多位人瑞。百歲以上者至少有三位,故爾附近之人皆稱這裡為「長壽村」,或者稱她為「人瑞村」。幾度有人提議將她改名為「長壽村」,奈何礙於規定,牽涉層面廣大,所以這個建議乃胎死腹中。[/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外婆家的親戚阿祿伯婆,她是竹森村最高壽之人瑞。村人對她非常敬重,路上相遇,不論生熟都會尊呼她「阿祿伯婆」。而老人家雖然開朗,路頭有人稱呼他伯婆,她總是靦腆的笑一笑,點點頭算是她的答覆啦。[/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阿祿伯婆年歲高,雖然我們是遠疏之親,相遇之時,她還會順嘴問候外婆與母親咧。阿祿伯公[/FONT] [FONT=Times New Roman]84[/FONT] [FONT=新細明體]高齡逝世,初喪之時伯婆哀傷逾恆。之後,她是利用山歌幫助她走出陰影,撫平傷痛。她很喜歡唱山歌,丈夫走後他才參予社區活動。山歌唱活了她的心,山歌陪伴她走過長長的年歲。直至那年她人不意跌倒過後,她才中止四出比賽的嗜好。[/FONT][/SIZE]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阿祿伯婆帶著客家婦女的傳統美德,保守認命,毅力內斂。丈夫在世之時,從未與外界接觸過,她只一心一意的,支持著丈夫料理家事。早期農家生活困苦,男女老少都打赤腳,因此,他創說出一種理念,她說:「打赤腳可以直接的接受地氣,促進循環有利健康!」她更喜歡說:「只有赤腳踩地,才有踏實的感覺。」[/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竹森村有一口古井,井水甘冽新鮮,經過水質鑑定,水質上佳。故爾竹森村之人瑞所以多多,很可能與這口井水有關。消息傳出,前去取水者絡繹於途。如今人瑞已然仙去,享受[/FONT] [FONT=Times New Roman]108[/FONT] [FONT=新細明體]歲[/FONT] [FONT=新細明體],締結人瑞高壽之紀錄。那天,我返回銅鑼外婆老家,聽到伯婆去世之消息,十分錯愕,於是趁夜挑燈急書,終於完成了這篇日記,完篇之時心有戚戚焉![/FONT] [FONT=新細明體]【完】[/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