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片讓我處於一種很特別的狀態,我不確定是不是每個人都這樣,站在小街巷弄間,鏡頭裡(其實是手機螢幕)阿拉丁教我們看,男主角的內心與背景的關係,主觀、客觀,景深寬、窄所影響的敘事……導演說你們剛剛弄太廣角了,像—他兩手拉雙眼尾瞇著往我們湊,就像是這樣在看人,一般人眼正常看的時候大概在(他比個手距)這樣距離……(我說:35mm?)阿拉丁側臉點頭,然後不知在說什麼,我有點忘了,一般狀況的看不會有,給人壓迫感的鏡頭,除非特殊需要,而且要看你要講的是什麼,他表演給我們看,妳會這樣看人嗎,靠得很近看,不會吧!剛剛投射在學弟肩上,垂直的一道光錐,一會兒就不見了,跑到巷子的哪裡了,阿拉丁馬上轉眼另覓他處。住家前停的車邊,有光投射在海報上,他接著剛剛的話繼續說,比如你現在要看清楚這張海報,你會怎麼?我說:走過去看啊!他說:對啊!所以你如果要拍走過去看海報的鏡頭,就不會用長鏡頭,因為那像是站在遠處,像是用偷虧的,你們的任何一個鏡頭都是有意義的,要用鏡頭來說故事,一次至少說清楚一件事……我們的「迷你劇組」也有所謂製片,也有所謂導演、演員、剪接、編劇奇怪地混在一起,其實當場只有一個人是專業的,就是台北下來,現實中真的導演(就叫阿拉丁好了),和迷你劇組選出來的練習導演是不一樣的,我們「迷你劇組」其實沒有哪個擅長拍片的,可以這樣近距離的和阿拉丁學東西,雖然時間很短,不論聊天還是講影像,都很受益。
剛剛更早時在拍廟,早上快九點時,我帶學弟妹到廟那裡,阿拉丁隨後才坐計程車到,而這廟是我昨天找場景試拍時不經意發現的,其實說發現有點誇張,因為我常經過這裡,只是沒進來過--導演一下車我忙著跟他說剛剛的奇遇—
說起來本來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巧,串起來的,只是我們通常都沒有心裡準備,要這麼巧……第一天下午導演與我們「聊完天」後,要我們四個研習生各自去拍照拍影片,總之拍點東西回來看看,因為一個迷你劇組也需先謀合,看大家共同要拍怎樣的題材……因為我跑得比較遠所以回來得比較晚,看到阿拉丁的電話顯示,趕緊往藝術學院中庭趕去。我們看過每個人拍的照片影片,每個人要提出一個照片裡東西來,然後投票,看要朝哪一個的方向發展?學弟支持學妹的,我也跟著說學妹講的父女情感其實也不錯,因為這是很容易打動任何人的題材,連我都支持別人的,沒想到阿拉丁竟支持我的,我說的是廟前石獅底下的門牌,他覺得這個有想像空間。(這次拍片有訂題目--寫給某某的電子影像)
然後人都走光了,只剩我們這組,窩回到教室裡,學、弟妹和一個他校生,學弟妹似乎不大靜得下心,在旁邊說著話,而阿拉丁已經告訴我們要在晚上八點前想出一個梗概,把這些之前想的東西串成故事(寫信給石獅底下的廟門牌),喔,這種狀態很難想耶,可是我打開筆電打了幾行字有了個靈感,剛好在回飯店路上的阿拉丁又打電話來了:我是要提醒你們,雖然是寫個那個門牌,但是要有具體一點的東西了,我剛好問他剛才想的一個點子:我剛想到,一個小孩從小認神明做乾爸,因為他被認為是比較叛逆難養的小孩,而那個廟的門牌也可以說是他另外的一個家,這個信就是他要對神明乾爸說的話……阿拉丁在電話那旁笑了好幾大聲,他說好,這個有想像……因為阿拉丁電話是打給我,我又轉述給旁邊的學弟妹聽,看他們是要以此方向去想,還是要另外再想,然後我要去附近酗咖啡吃晚餐,邊想接下來的東西了,待會八點再過來與他們會合。
快八點時又趕回教室,看學弟妹想了什麼,他們也一樣用認神明當乾爹的線想下去,不過有比較多大學生不滿現狀的戲,他們想的是最後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但是卡在怎麼做出這個轉折,學弟很喜歡說的一句是:我們是要讓人們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然後主導性格頗顯的學弟,似乎已經認為要以他們接下來想的來告訴導演(阿拉丁),我馬上說,我們都講給導演聽,聽導演怎麼說?還沒八點,我們先打電話給阿拉丁,阿拉丁聽完跟學弟說,我們兩邊的都要刪掉70%,然後前面用我的,他們的到最後才接(哇!又是一個漫長趕路的夜),還要弄具體一點,還太鬆散。總之到後來,他們在教室拍一場大學生抱怨戲,另請三位同學來當臨演,後來弄得說說笑笑,也挺有趣的,而我聽了那麼多大學生的抱怨,想想和以前的我真是完全不同。
然後就是隔天早上去拍廟裡的戲,一早來一個香客都還沒有,我們四處晃,說好是要拍一場小時候認神當乾爹的戲,旁邊須要一個阿媽道地的台語口白,此時想找臨演還尚未有人,後來沒多久來了一家人,捧著鮮花素果的,我看見有個阿媽,講話是很道地的台語,是我們需要的那種腔調,在她去外面點香時,我靠過去問她:阿媽妳好,我們是在拍電影,是學校作業,因為我們戲裡有個小孩從小認神明做乾爸,所以要有一個阿媽的聲音說—這囝仔拍么飼,不乖要認神當乾爸才能如何如何的台詞(我用破台語說得七零八落努力爭取阿媽臨演),那阿媽很溫和地微笑,喔!我說等她有空,她說待會她有空幫我們演。
然後看她帶家裡人一下去這殿拜,一下往那殿走,他們一家人回到前殿時,那阿媽突然才回頭跟我說:小姐!我今啊日就是帶囝仔來,伊細罕(小時) 就是拜神做客子,今啊要結婚啊!帶媳婦和兒子來還願!
我聽了汗毛直豎,根本就是我昨晚寫的劇情搬上來此刻現實,因為我昨晚寫的到最後也是有帶未來媳婦來廟裡,更不用說拜神明當客子的部份。而那現實裡的阿媽,講得徐徐緩緩,看得我很驚奇,學弟妹也同感驚奇,有種莫名的感覺,我對阿媽說真的有神明耶,太巧了,阿媽說當然有喔!
然後除了學弟去拍了阿媽幫我們演的鏡頭,我還拍了和她聊天的鏡頭,想不到她很專業,沒有直視鏡頭(害羞),而我們東弄西拍的,這時阿拉丁都還沒到呢!學妹說沒想到早上來廟裡的感覺還挺好的,也許來外地唸書真的有那麼多不安吧,不過當年的我好像不是這樣的。
阿拉丁來以後,除了陪我們拍男孩走在街上接到父親電話,起衝突的片段,還就在這麼一條街講了好多用鏡頭看東西的方式,我們走走停停,有巷有影有光,像在下棋一樣,這種感覺像是同時活在兩個世界,一直在進出影像內外,晃晃的光影感就在心中搖笙起來了。
我坐在廟前階梯,阿拉丁要我想一想,把這些更具體化,一封給誰的信—坐在廟前光腳丫打筆電,這還是頭一次,阿拉丁要他們去拍一些空景,後來又跑到我旁邊偷看,我說耶,你在這我寫不出來,他看了一下覺得還太鬆散,要我寫台語,我瞪大眼,我台語很破耶,喂妳台南人耶,他拍著說,我什麼時候說我是台南人了?一邊碎碎唸才想起,啊!我昨天說過!
這樣也許會以為一切都順利「完成」了,喔,結果每個段落都有新的問題,還以為只是幾分鐘短片就很簡單?下午後製出了一堆問題,沒有事先設想的轉檔問題,剪輯軟體的問題,所以有些東西都得省略,因為來不及了……阿拉丁早跟我們說,他不認為這兩天一個最後結果是最重要的,不要為了要弄出怎樣的結果就不去好好想要拍的東西。
我們拍的很多鏡頭都還沒放上去,但是播放後他們說還蠻有感覺,而且點子好,只是好像還沒講完 (是還沒講完啊) 。我們最後一組上去發表感言,學妹說這是她的故事(我想她是指不說話的父子)我說了那個巧遇,而我們都對指導的專業導演十分感謝。導演之前在昏暗電腦教室時還叫我把影片片段copy,叫我帶回去弄完整,剪好的片子再給他看,我還啊了一聲,狀有推託,因為最近實在太忙了,我說寒假我再剪給你看。(寒假這個戶頭還真好說,我已經透支了)
阿拉丁說,之前有個中文系女生才第一天五點就說要放棄了,這樣被逼著趕出創作的感覺果然不是誰都能承受的,可我說,我不急啊!雖然又有點想快些渡過的焦躁感,可又好玩的緊。
六日忙整天,星期一早上才和媽說起,這兩天拍東西,廟裡碰到的事,我說到拜神當客子的事,媽也徐徐說:妳也拜過神當客子啊!妳不記得了。
我的天啊!真的?是太多人拜過,還是我遇的事都太巧合了,本來以為的小段落,早上被媽一說,才像是掀了故事底。
剛剛更早時在拍廟,早上快九點時,我帶學弟妹到廟那裡,阿拉丁隨後才坐計程車到,而這廟是我昨天找場景試拍時不經意發現的,其實說發現有點誇張,因為我常經過這裡,只是沒進來過--導演一下車我忙著跟他說剛剛的奇遇—
說起來本來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巧,串起來的,只是我們通常都沒有心裡準備,要這麼巧……第一天下午導演與我們「聊完天」後,要我們四個研習生各自去拍照拍影片,總之拍點東西回來看看,因為一個迷你劇組也需先謀合,看大家共同要拍怎樣的題材……因為我跑得比較遠所以回來得比較晚,看到阿拉丁的電話顯示,趕緊往藝術學院中庭趕去。我們看過每個人拍的照片影片,每個人要提出一個照片裡東西來,然後投票,看要朝哪一個的方向發展?學弟支持學妹的,我也跟著說學妹講的父女情感其實也不錯,因為這是很容易打動任何人的題材,連我都支持別人的,沒想到阿拉丁竟支持我的,我說的是廟前石獅底下的門牌,他覺得這個有想像空間。(這次拍片有訂題目--寫給某某的電子影像)
然後人都走光了,只剩我們這組,窩回到教室裡,學、弟妹和一個他校生,學弟妹似乎不大靜得下心,在旁邊說著話,而阿拉丁已經告訴我們要在晚上八點前想出一個梗概,把這些之前想的東西串成故事(寫信給石獅底下的廟門牌),喔,這種狀態很難想耶,可是我打開筆電打了幾行字有了個靈感,剛好在回飯店路上的阿拉丁又打電話來了:我是要提醒你們,雖然是寫個那個門牌,但是要有具體一點的東西了,我剛好問他剛才想的一個點子:我剛想到,一個小孩從小認神明做乾爸,因為他被認為是比較叛逆難養的小孩,而那個廟的門牌也可以說是他另外的一個家,這個信就是他要對神明乾爸說的話……阿拉丁在電話那旁笑了好幾大聲,他說好,這個有想像……因為阿拉丁電話是打給我,我又轉述給旁邊的學弟妹聽,看他們是要以此方向去想,還是要另外再想,然後我要去附近酗咖啡吃晚餐,邊想接下來的東西了,待會八點再過來與他們會合。
快八點時又趕回教室,看學弟妹想了什麼,他們也一樣用認神明當乾爹的線想下去,不過有比較多大學生不滿現狀的戲,他們想的是最後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但是卡在怎麼做出這個轉折,學弟很喜歡說的一句是:我們是要讓人們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然後主導性格頗顯的學弟,似乎已經認為要以他們接下來想的來告訴導演(阿拉丁),我馬上說,我們都講給導演聽,聽導演怎麼說?還沒八點,我們先打電話給阿拉丁,阿拉丁聽完跟學弟說,我們兩邊的都要刪掉70%,然後前面用我的,他們的到最後才接(哇!又是一個漫長趕路的夜),還要弄具體一點,還太鬆散。總之到後來,他們在教室拍一場大學生抱怨戲,另請三位同學來當臨演,後來弄得說說笑笑,也挺有趣的,而我聽了那麼多大學生的抱怨,想想和以前的我真是完全不同。
然後就是隔天早上去拍廟裡的戲,一早來一個香客都還沒有,我們四處晃,說好是要拍一場小時候認神當乾爹的戲,旁邊須要一個阿媽道地的台語口白,此時想找臨演還尚未有人,後來沒多久來了一家人,捧著鮮花素果的,我看見有個阿媽,講話是很道地的台語,是我們需要的那種腔調,在她去外面點香時,我靠過去問她:阿媽妳好,我們是在拍電影,是學校作業,因為我們戲裡有個小孩從小認神明做乾爸,所以要有一個阿媽的聲音說—這囝仔拍么飼,不乖要認神當乾爸才能如何如何的台詞(我用破台語說得七零八落努力爭取阿媽臨演),那阿媽很溫和地微笑,喔!我說等她有空,她說待會她有空幫我們演。
然後看她帶家裡人一下去這殿拜,一下往那殿走,他們一家人回到前殿時,那阿媽突然才回頭跟我說:小姐!我今啊日就是帶囝仔來,伊細罕(小時) 就是拜神做客子,今啊要結婚啊!帶媳婦和兒子來還願!
我聽了汗毛直豎,根本就是我昨晚寫的劇情搬上來此刻現實,因為我昨晚寫的到最後也是有帶未來媳婦來廟裡,更不用說拜神明當客子的部份。而那現實裡的阿媽,講得徐徐緩緩,看得我很驚奇,學弟妹也同感驚奇,有種莫名的感覺,我對阿媽說真的有神明耶,太巧了,阿媽說當然有喔!
然後除了學弟去拍了阿媽幫我們演的鏡頭,我還拍了和她聊天的鏡頭,想不到她很專業,沒有直視鏡頭(害羞),而我們東弄西拍的,這時阿拉丁都還沒到呢!學妹說沒想到早上來廟裡的感覺還挺好的,也許來外地唸書真的有那麼多不安吧,不過當年的我好像不是這樣的。
阿拉丁來以後,除了陪我們拍男孩走在街上接到父親電話,起衝突的片段,還就在這麼一條街講了好多用鏡頭看東西的方式,我們走走停停,有巷有影有光,像在下棋一樣,這種感覺像是同時活在兩個世界,一直在進出影像內外,晃晃的光影感就在心中搖笙起來了。
我坐在廟前階梯,阿拉丁要我想一想,把這些更具體化,一封給誰的信—坐在廟前光腳丫打筆電,這還是頭一次,阿拉丁要他們去拍一些空景,後來又跑到我旁邊偷看,我說耶,你在這我寫不出來,他看了一下覺得還太鬆散,要我寫台語,我瞪大眼,我台語很破耶,喂妳台南人耶,他拍著說,我什麼時候說我是台南人了?一邊碎碎唸才想起,啊!我昨天說過!
這樣也許會以為一切都順利「完成」了,喔,結果每個段落都有新的問題,還以為只是幾分鐘短片就很簡單?下午後製出了一堆問題,沒有事先設想的轉檔問題,剪輯軟體的問題,所以有些東西都得省略,因為來不及了……阿拉丁早跟我們說,他不認為這兩天一個最後結果是最重要的,不要為了要弄出怎樣的結果就不去好好想要拍的東西。
我們拍的很多鏡頭都還沒放上去,但是播放後他們說還蠻有感覺,而且點子好,只是好像還沒講完 (是還沒講完啊) 。我們最後一組上去發表感言,學妹說這是她的故事(我想她是指不說話的父子)我說了那個巧遇,而我們都對指導的專業導演十分感謝。導演之前在昏暗電腦教室時還叫我把影片片段copy,叫我帶回去弄完整,剪好的片子再給他看,我還啊了一聲,狀有推託,因為最近實在太忙了,我說寒假我再剪給你看。(寒假這個戶頭還真好說,我已經透支了)
阿拉丁說,之前有個中文系女生才第一天五點就說要放棄了,這樣被逼著趕出創作的感覺果然不是誰都能承受的,可我說,我不急啊!雖然又有點想快些渡過的焦躁感,可又好玩的緊。
六日忙整天,星期一早上才和媽說起,這兩天拍東西,廟裡碰到的事,我說到拜神當客子的事,媽也徐徐說:妳也拜過神當客子啊!妳不記得了。
我的天啊!真的?是太多人拜過,還是我遇的事都太巧合了,本來以為的小段落,早上被媽一說,才像是掀了故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