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3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辦國家文藝獎頒獎典禮,當我調好音時,一群原住民兒童出現在我面前,令我有點意外的驚喜。他們來自台東某國小,很直樸純真。
他們開始由一位發音,然後其他小朋友也自動以多聲部相合,純真自然的微笑,優美的八部合聲出現了,是自然而發自內心的美音,沒有指揮,卻是彼此心心相連,身體自然擺動出韻律,亳無做作,呵,真是天籟呀!如此反覆練習了幾次,飽我耳福。
「好了,現在用鋼琴伴奏,」突然,老師宣佈。他們愕然當下,為首發音的那位小朋友靦腆地說:「我們從來沒有用鋼琴伴奏過!這是第一次,感覺有點受拘束!」換我愕然,「他們從沒用過鋼琴?」真是意外!對一位調音師來講,更是一個大震憾!
我心裡靦腆地說一聲「抱歉!」,我們文明人真是作繭自縛呀!
剛才我注意到為首發音的音高,並非次次相同,換句話說,並非每次同調,他不是「絕對音感」,是「相對音感」,全憑當下感覺自由發聲,而全團也能跟著合音,他們的發聲較目然,似乎就是自然界的一部份。我們學了聲樂,研究發聲法研究共鳴,一堆學術性解剖學發聲技法在腦中,就像利用鋼琴定調,早已思考好要怎麼共鳴唱多高,理性居多;然而他們大腦幾近空白,只是感性本能地相合,卻又心心相應合成一體,宛如自然成長的花樹美林!而我們是設計美圖是排列整齊劃一的盆栽,是人工花園!
雖然我們依賴後天的學習,研究丹田發聲,丹田有力,發出很有共鳴的「美聲」,也很震搣,卻很明顯地劃地做作!而他們卻忠於當下的感覺,自由自在的結合在一起!他們是生長在大自然山野中,爬山運走自然產生的丹田力和毅力,身心一體結合著大自然能量的釋出,宏亮幾無做作的唱合著,沒有「聲樂」的痕跡,卻又何等感人,直入心靈宇宙,而能令我自然覺受,深深共鳴而感勳!
不用樂器,自然就是最好的音調!學習放下學識的包袱,與他們一樣自然感性發出純真的心內和美的聲音-自然之音-「原住民」「天籟」吧!
2009.8月,我去新幾內亞採訪「食人族」,同樣的,聽他她們彈奏自製的七弦琴(類似吉他), 邊跳舞邊合音唱出獨特音韻的原民歌舞,令人驚艷於那自然的天籟!
-附-
更新日期:2010/01/23 11:51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23日專電)
台灣原住民布農族多部合音的天籟和排灣族優美的情歌對唱,這幾天迴盪在歐洲各大劇院,為台灣原住民音樂在歐洲的演出寫下重要的紀錄。
在台北藝術大學任教的吳榮順表示,台灣的原住民音樂首次介紹給世人,可追朔到1953年時,日本學者黑澤隆朝在國際傳統音樂學會發表的布農族音階與弓琴關係的論文,台灣原住民獨特的音樂傳統從此蜚聲國際,受到國際音樂學術界的重視。
到了1988年,作曲家許常惠率台東的原住民到巴黎世界文化館和柏林自由大學演出,引起歐洲人對台灣原住民音樂的熱烈迴響,當時錄製的唱片,還間接促成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的主題曲擷取台灣原住民的歌聲片段。
這次16位布農族人和3位排灣族人大老遠從台灣趕來,在荷蘭 、 比利時和法國的劇院巡迴登台,帶團的吳榮順說,除了零星的表演外,這次可說是台灣原住民繼1988年後,首度在歐洲的巡迴演出,意義非凡。
至於專程到台灣選節目的歐洲劇院經理,為何挑上布農族的多部合音和排灣族搭配鼻笛的情歌,吳榮順認為,原因應該是台灣的原住民仍保有傳統的聲音,而且沒有因為漢人統治或受西方音樂影響改變多少,這正是台灣原住民音樂文化最可貴的一面。
台灣的原住民有14族,的確有不少部落面臨音樂傳承的問題,吳榮順相信,只要不斷有機會演出,傳統就能留下來,從這次來歐洲演出的布農族人身上,已經可以看到老中青三代的傳承。
在幕後持續接洽歐洲的表演舞台、大力推動文化輸出的巴黎台灣文化中心主任陳志誠也期盼,像這樣如天籟般的原住民歌聲,能再度驚豔歐洲。
台灣布農族和排灣族的音樂,繼這兩天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熱帶劇場和比利時安特衛普世界文化中心登台後,今天將移師到巴黎的市立劇院演出。990123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 ... 1zb8e.html
他們開始由一位發音,然後其他小朋友也自動以多聲部相合,純真自然的微笑,優美的八部合聲出現了,是自然而發自內心的美音,沒有指揮,卻是彼此心心相連,身體自然擺動出韻律,亳無做作,呵,真是天籟呀!如此反覆練習了幾次,飽我耳福。
「好了,現在用鋼琴伴奏,」突然,老師宣佈。他們愕然當下,為首發音的那位小朋友靦腆地說:「我們從來沒有用鋼琴伴奏過!這是第一次,感覺有點受拘束!」換我愕然,「他們從沒用過鋼琴?」真是意外!對一位調音師來講,更是一個大震憾!
我心裡靦腆地說一聲「抱歉!」,我們文明人真是作繭自縛呀!
剛才我注意到為首發音的音高,並非次次相同,換句話說,並非每次同調,他不是「絕對音感」,是「相對音感」,全憑當下感覺自由發聲,而全團也能跟著合音,他們的發聲較目然,似乎就是自然界的一部份。我們學了聲樂,研究發聲法研究共鳴,一堆學術性解剖學發聲技法在腦中,就像利用鋼琴定調,早已思考好要怎麼共鳴唱多高,理性居多;然而他們大腦幾近空白,只是感性本能地相合,卻又心心相應合成一體,宛如自然成長的花樹美林!而我們是設計美圖是排列整齊劃一的盆栽,是人工花園!
雖然我們依賴後天的學習,研究丹田發聲,丹田有力,發出很有共鳴的「美聲」,也很震搣,卻很明顯地劃地做作!而他們卻忠於當下的感覺,自由自在的結合在一起!他們是生長在大自然山野中,爬山運走自然產生的丹田力和毅力,身心一體結合著大自然能量的釋出,宏亮幾無做作的唱合著,沒有「聲樂」的痕跡,卻又何等感人,直入心靈宇宙,而能令我自然覺受,深深共鳴而感勳!
不用樂器,自然就是最好的音調!學習放下學識的包袱,與他們一樣自然感性發出純真的心內和美的聲音-自然之音-「原住民」「天籟」吧!
2009.8月,我去新幾內亞採訪「食人族」,同樣的,聽他她們彈奏自製的七弦琴(類似吉他), 邊跳舞邊合音唱出獨特音韻的原民歌舞,令人驚艷於那自然的天籟!
-附-
更新日期:2010/01/23 11:51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23日專電)
台灣原住民布農族多部合音的天籟和排灣族優美的情歌對唱,這幾天迴盪在歐洲各大劇院,為台灣原住民音樂在歐洲的演出寫下重要的紀錄。
在台北藝術大學任教的吳榮順表示,台灣的原住民音樂首次介紹給世人,可追朔到1953年時,日本學者黑澤隆朝在國際傳統音樂學會發表的布農族音階與弓琴關係的論文,台灣原住民獨特的音樂傳統從此蜚聲國際,受到國際音樂學術界的重視。
到了1988年,作曲家許常惠率台東的原住民到巴黎世界文化館和柏林自由大學演出,引起歐洲人對台灣原住民音樂的熱烈迴響,當時錄製的唱片,還間接促成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的主題曲擷取台灣原住民的歌聲片段。
這次16位布農族人和3位排灣族人大老遠從台灣趕來,在荷蘭 、 比利時和法國的劇院巡迴登台,帶團的吳榮順說,除了零星的表演外,這次可說是台灣原住民繼1988年後,首度在歐洲的巡迴演出,意義非凡。
至於專程到台灣選節目的歐洲劇院經理,為何挑上布農族的多部合音和排灣族搭配鼻笛的情歌,吳榮順認為,原因應該是台灣的原住民仍保有傳統的聲音,而且沒有因為漢人統治或受西方音樂影響改變多少,這正是台灣原住民音樂文化最可貴的一面。
台灣的原住民有14族,的確有不少部落面臨音樂傳承的問題,吳榮順相信,只要不斷有機會演出,傳統就能留下來,從這次來歐洲演出的布農族人身上,已經可以看到老中青三代的傳承。
在幕後持續接洽歐洲的表演舞台、大力推動文化輸出的巴黎台灣文化中心主任陳志誠也期盼,像這樣如天籟般的原住民歌聲,能再度驚豔歐洲。
台灣布農族和排灣族的音樂,繼這兩天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熱帶劇場和比利時安特衛普世界文化中心登台後,今天將移師到巴黎的市立劇院演出。990123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 ... 1zb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