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喜菡文學網“第二屆散文獎”獲獎作品結集出版了,其中有我的一篇,近日收到樣書,如獲至寶般把玩這本新奇的《百味》,心中的確“百味”洋溢。說其新奇,最為明顯的是其右至左翻頁文字豎排的古書式樣,以及絕對的繁體,這可是我熟悉而又陌生的一種久違的傳統版式,顯得古意繚繞。而其標點的使用,以及編排中頁眉頁腳的講究,特別是封面鮮紅唇印的熱烈,又讓人頓感一種清新時代氣息,更是平添了其不一樣的特色。
說實在的,平日習慣了簡體橫排的閱讀方式,真要逐篇閱讀這種古典體式的文集,心裏還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僅是關於外在形式上的彆扭,不單眼睛受累,而且思維也好像遲鈍了許多。回想自己對普通話的認識,講慣了地方方言的我,每次在公共場合說普通話,感覺普通話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不能痛痛快快地高聲亮嗓,只能是舒緩而迂回地去慢慢“抒情”,語調稍高語速稍快就會感覺像是日本人說中國話,生硬而可笑。閱讀這種體式的文集,給我的感覺也是不能急躁,須耐著性子甚而孩童般用手指一行行引導著去讀,真真體會了古人讀書時所謂沐浴更衣圍爐就茶時的清淨心境,那種殊異的感覺應該是恬適而滋潤的,是一種難得的禪意之景吧。想到時下人們性情的普遍焦灼和無奈,也許這種體式的書籍正好契合了人們潛意識中返樸歸真的那分欲念。
《百味》展示的是人生百味,不及細讀,適逢作協讓填寫一個入會表格,翻檢《百味》的出版社與書號,無意又品得另一“百味”。《百味》的書號雖然是“國家圖書館出版品”的國際標準書號,但出版卻是“喜菡文學網”這樣的民間網站,這要填在表上恐怕會引來異議。上網搜尋,得資訊說臺灣的出版機構是作為企業對待的,開辦時只需與企業一樣搞個工商登記就可以了,書號也是無限領用的,並說其“國家圖書館”是免費提供書號的,
這和大陸的出版機制明顯不同。這幾年身邊的文朋詩友出書的不少,問及都是自買了書號在當地找印刷廠少量印製,出版社的“審稿”只是走走形式,只要出版後送交幾本樣書就可以了,而這樣的書籍絕對能得到各級的承認,為之有經濟條件抑或能自銷圖書者便樂此不彼,甚而我所知道的省內著名作家亦是如此而為之。每每想到如此出書方式中的經濟因素,想到主要的不是和作品品質掛鈎,只要有錢就能輕而易舉地買得虛名,也便時常覺得這樣的書不出也罷,可這分如鯁在喉的久年困擾在我面對如何填寫《百味》出版社時,卻又一次陷入尷尬和無奈的境地,直擔心這種貨真價實的東西反而會得不到應有的名分。
《百味》中收錄的我的作品是《一棵棗樹的死亡》,講述的是我辦公室窗外一棵棗樹的命運,記寫了那棵棗樹由開始幾年的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到後來的枝幹漸次枯萎直至老去,以及由此過程帶給我的喜怒哀樂,隱憂和感歎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其實這篇作品本身就是印證生活酸甜苦辣的一個縮影。由之我想到眼前這本令人愛不釋手的難得之書,其編者命名《百味》的良苦用心,是何等的純真而深刻。而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進而對生命的珍愛和把握,雖然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卻又是怎樣的簡單而複雜、淺顯而艱深啊!
“喜菡文學網”是我接觸到的第一家大陸之外文學網站,也是第一家讓我在大陸之外獲得文學獎勵的媒體,同時也是第一家使我有文章得以發表於大陸之外紙質載體的平臺。而且在實現這種種第一的過程中,還讓我感受到了諸多不一樣的人文情懷,並給了我諸多別樣的啟示和感動,原來遙遠而陌生的海峽彼岸,竟是這樣的令人親近和溫馨。“喜菡文學網”經營者的認真和摯誠,充分體現在了網站建設、欄目設置、帖子管理等等每一個細節的處理和打點上,內蘊了對文化的熱愛,對文化人的尊重,對文化發展的不斷追求。
想起上個月也是在臺灣獲得的另一項散文大獎,心血來潮便上網搜索近期有無其他徵文活動,竟發現連年累月的各種徵文活動簡直五花八門目不暇接,但仔細辨析,卻多半只是圍繞產品的宣傳、地方旅遊的推廣、各種節日的紀念等等作文章,極少單純文學品類的競賽徵文,即便有那麼幾種貌似單純文體的徵文也是功利性的,一看就覺得不夠厚道,抑或說那純粹是為了賺錢而忽悠文學青年的。茫然之餘便詰問這是怎麼了,回音清澈而黯淡,原來都是人生百味惹得禍。
其實這些感受和迷惘曾也不止一次地在所謂的文化場合相互交流過,感同身受的同仁們更是慷慨激昂陣陣辭言,甚而借用誇張的肢體語言渲染自己的激憤和感慨。每每我也想,也許文化的列車也有中轉站,好在列車又啟動起來,人們的憂鬱與怨艾,不正是一種覺醒和加速嗎 ?
整天忙於世俗瑣事的我,久違了燈下文字的耕耘,今夜借著《百味》述說自己的生活點滴,思想的脈搏在這寒冷的冬夜也便溫暖起來。
說實在的,平日習慣了簡體橫排的閱讀方式,真要逐篇閱讀這種古典體式的文集,心裏還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僅是關於外在形式上的彆扭,不單眼睛受累,而且思維也好像遲鈍了許多。回想自己對普通話的認識,講慣了地方方言的我,每次在公共場合說普通話,感覺普通話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不能痛痛快快地高聲亮嗓,只能是舒緩而迂回地去慢慢“抒情”,語調稍高語速稍快就會感覺像是日本人說中國話,生硬而可笑。閱讀這種體式的文集,給我的感覺也是不能急躁,須耐著性子甚而孩童般用手指一行行引導著去讀,真真體會了古人讀書時所謂沐浴更衣圍爐就茶時的清淨心境,那種殊異的感覺應該是恬適而滋潤的,是一種難得的禪意之景吧。想到時下人們性情的普遍焦灼和無奈,也許這種體式的書籍正好契合了人們潛意識中返樸歸真的那分欲念。
《百味》展示的是人生百味,不及細讀,適逢作協讓填寫一個入會表格,翻檢《百味》的出版社與書號,無意又品得另一“百味”。《百味》的書號雖然是“國家圖書館出版品”的國際標準書號,但出版卻是“喜菡文學網”這樣的民間網站,這要填在表上恐怕會引來異議。上網搜尋,得資訊說臺灣的出版機構是作為企業對待的,開辦時只需與企業一樣搞個工商登記就可以了,書號也是無限領用的,並說其“國家圖書館”是免費提供書號的,
這和大陸的出版機制明顯不同。這幾年身邊的文朋詩友出書的不少,問及都是自買了書號在當地找印刷廠少量印製,出版社的“審稿”只是走走形式,只要出版後送交幾本樣書就可以了,而這樣的書籍絕對能得到各級的承認,為之有經濟條件抑或能自銷圖書者便樂此不彼,甚而我所知道的省內著名作家亦是如此而為之。每每想到如此出書方式中的經濟因素,想到主要的不是和作品品質掛鈎,只要有錢就能輕而易舉地買得虛名,也便時常覺得這樣的書不出也罷,可這分如鯁在喉的久年困擾在我面對如何填寫《百味》出版社時,卻又一次陷入尷尬和無奈的境地,直擔心這種貨真價實的東西反而會得不到應有的名分。
《百味》中收錄的我的作品是《一棵棗樹的死亡》,講述的是我辦公室窗外一棵棗樹的命運,記寫了那棵棗樹由開始幾年的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到後來的枝幹漸次枯萎直至老去,以及由此過程帶給我的喜怒哀樂,隱憂和感歎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其實這篇作品本身就是印證生活酸甜苦辣的一個縮影。由之我想到眼前這本令人愛不釋手的難得之書,其編者命名《百味》的良苦用心,是何等的純真而深刻。而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進而對生命的珍愛和把握,雖然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卻又是怎樣的簡單而複雜、淺顯而艱深啊!
“喜菡文學網”是我接觸到的第一家大陸之外文學網站,也是第一家讓我在大陸之外獲得文學獎勵的媒體,同時也是第一家使我有文章得以發表於大陸之外紙質載體的平臺。而且在實現這種種第一的過程中,還讓我感受到了諸多不一樣的人文情懷,並給了我諸多別樣的啟示和感動,原來遙遠而陌生的海峽彼岸,竟是這樣的令人親近和溫馨。“喜菡文學網”經營者的認真和摯誠,充分體現在了網站建設、欄目設置、帖子管理等等每一個細節的處理和打點上,內蘊了對文化的熱愛,對文化人的尊重,對文化發展的不斷追求。
想起上個月也是在臺灣獲得的另一項散文大獎,心血來潮便上網搜索近期有無其他徵文活動,竟發現連年累月的各種徵文活動簡直五花八門目不暇接,但仔細辨析,卻多半只是圍繞產品的宣傳、地方旅遊的推廣、各種節日的紀念等等作文章,極少單純文學品類的競賽徵文,即便有那麼幾種貌似單純文體的徵文也是功利性的,一看就覺得不夠厚道,抑或說那純粹是為了賺錢而忽悠文學青年的。茫然之餘便詰問這是怎麼了,回音清澈而黯淡,原來都是人生百味惹得禍。
其實這些感受和迷惘曾也不止一次地在所謂的文化場合相互交流過,感同身受的同仁們更是慷慨激昂陣陣辭言,甚而借用誇張的肢體語言渲染自己的激憤和感慨。每每我也想,也許文化的列車也有中轉站,好在列車又啟動起來,人們的憂鬱與怨艾,不正是一種覺醒和加速嗎 ?
整天忙於世俗瑣事的我,久違了燈下文字的耕耘,今夜借著《百味》述說自己的生活點滴,思想的脈搏在這寒冷的冬夜也便溫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