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的迷思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每個人身邊或多或少總有一些物件,就像鑰匙一般開啟了一扇又一扇的記憶之門。這些物件彷彿是路途中一座座紀念碑,標示著某種或重要或不重要的意義,它們總能帶出過往的吉光片羽,卻依然垂懸著耽溺、怨懟、懷想……的情思。那些可打開一整櫃的話匣子,直追小說的情節,散文的幽幽情懷,一個個物件正如精靈般活生了起來,賦予了各種獨特的意義。

  在生活裡,我到底有沒有這樣的「珍品」是令我可開出一「拖拉庫」話題的精靈呢?舉目所望或偶然翻箱倒櫃尋找物品,一只戒指、一顆幾百年前拔的牙、貝殼、手表、數不清的照片……即使是一張書頁裡的小紙片,都會神奇地引領我走入時光隧道,勾起許多早已遺忘的記憶;有沒有那種可能,當世界都失去「光」的時候,物件本身就自己發光,映照出不同時期的自己?但是也更有一種可能,因為遷徙,因為空間不足,因為年代久遠,因為不懂得珍惜,所以也拋卻了不同時期的自己,以致堆積的記憶變得扭曲、不完整,自圓其說,甚或根本就遺忘了。

  也有一種可能──東西太多了,信用卡的集點贈品、股東大會的贈品、麥當勞的玩具、便利商店的公仔、扭蛋、某展場的筆啊、資料夾、布偶玩具氾濫成災;情人節、爸爸節、媽媽節、生日、紀念日……層出不窮的禮品,我們被很資本化的社會教育的物資充足,全不免俗的買、接受、納入,以致我們空間永遠不足,不斷希望有更大的收納空間,來置放那些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記憶,並且因為它過於龐大而顯得稀釋、淡味。

  其實我開始學會遺忘,或許是因為年歲日漸增長,只想身輕心盈,故而全然鬆脫筋骨,聽任心靈意識「放下」。

  記得結婚不久,每次回娘家就會發現屬於自己的房間,愈來愈像他者的空間,它不再是一個我可以安居的子宮,而另一方面我卻愈來愈習慣夫家屋裡的格局動線。曾經書桌右邊第三個抽屜擺滿自小到大搜集的書卡,正中央大抽屜的日記本及與友人的往來書信……於今都早是雪泥鴻爪,成為腦海裡面目模糊的過客。因為母親一次又一次的搬家,屬於我的物品變得多餘,在一次又一次的遷徙過程中淘汰得屍骨無存,彷若天葬的撕裂,過往成了斷垣殘壁,因為時間的風化只剩記憶裡偶然揚起的飛沙。

  生產後,因為體重不斷地增加,一些早期的衣服愈來愈不合穿,所以也開始丟棄一些衣物,有些衣物也含納著某些季節或當時的流行氣息:墊肩的紫色襯衫,我常搭配一件黑色的長窄裙;藍中紡黑的上下兩件式衣裙,上衣還縫著一些同色系的亮珠,每當穿上這一套衣服,頓時昇起自己氣質高貴的錯覺;AB褲、過份甜膩樣式的T-SHIRT、過短的裙、太苗條的衣物……依著每年換季整理衣櫃,我開始丟棄屬於我的年輕歲月,不知不覺一點一滴地墮入歐巴桑的裝束。

  有那麼一次,我與夫大吵一架,他關在房內激動而失去理性的燒毀掛在牆上的結婚照。巧露貝齒暢懷一笑的做作照片,看似完美的天作之合,平常掛在牆上像是在演示婚姻的COSPLAY,終於在焦黑壞毀的餘跡下,裸露出它的殘缺。那些曾在鎂光燈下的閃爍,像一種巫術的儀式令人光迷目眩、自我陶醉;但是一張不完整的結婚照,更顯現婚姻的本質不是「公主與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是揭露出婚姻裡存在更多的扞格,亟待夫妻運用智慧與愛來軟化那些尖銳的針鋒相對。

  接著孩子一個一個相繼出世,空間愈形壓縮,物件不斷暴漲,衣物、玩具、書籍……隨著他們的成長汰舊換新的過程,總是感到無奈與不捨,因為我深深瞭解當物件不復存在,連接大腦海馬迴的路線將逐漸消亡。我們到底想要留存甚麼?或者說我們眷戀著甚麼?那些年代久遠、出土銹蝕的記憶,經過後人的揣測傳頌,是否依然有它的本質?

  也有不識其價值隨意丟棄的寶物,像是公公過世後所留存的一些日據時代的刊物和書籍,當時只為整理出清,完全沒考慮舊物有其久未擦拭的光芒,事後回想才知道我曾親手謀殺一些歷史的文物;而婆婆也曾因房內縫紉機老舊久未使用而加以丟棄,在丟棄後一秒鐘又反悔,想去尋回卻頓時失蹤,那些縫縫補補的過往就這樣變魔術般戛然而失。

  物件宛若是一個人生命的網絡,每點選一下就有不同的連結,走向另一個時空的頁面。有些物件其意義輕如羽毛,有些物件卻又重如泰山,我曾因幾本鍾愛的詩集被不知來由的水漬弄獰了脾氣,相較下,朋友收藏的幾只明代青花瓷因九二一地震而缺角,他只能一笑置之。有時候總在街角、路邊或百貨公司看到一群排隊的人,好奇詢問才知他們都是因為某限量版的「× × ×」而不辭千里迢迢漏夜搶位。我們為物所役,為慾而物;從原始器物之為用,到如今手機、電腦、3C……「物」的定義已可追自是身體之外的器官。

  我無法用我的定義去定義他者對物的喜惡價值觀,因為如果沒有這樣的執著,那些秦漢的陵墓沒有任何陪葬物,我們何以得知他們的盛世?文學的精彩處,有時也是來自「物件」,武俠小說總在追求武林秘笈和尚方寶劍;舞鶴小說〈拾骨〉中,將主角嘴含母親的金牙嫖妓的戀母情節,描寫得入木三分。足見若少了對「物」的我執,就顯得有點不食人間煙火,目空一切;但若太偏執於「物」的擁有狀態,也是過於不懂生命的有限。

  但我清楚於我的狀態:赤裸地來,終究──赤裸地去。
對我來說每一物件的產生都是人生過程的一個印記
它是真實發生過的代表我們雖可以把它遺棄卻無法抹滅它
就因為如此考古學家才能從挖掘地球中
了解到地球的生命和歷史過程。
雖然有些物件在時過境遷後會因它已無用而令我們厭惡
但你永遠無法得知它是否將會成為考古學家欣喜若狂的大發現?
也許讓自己所有的物件順其自然的存或廢
會讓自己更順心些,迷思也許就煙消雲散了吧!

玟蒂

古塵問好葉子鳥:

記憶是茶
回憶是酒
是回甘是醉也是成熟的苦
喜歡這樣的描寫,我們在文字裏走著,品嘗我們自己

謝謝葉子鳥的分享
古塵祝文安
謝謝賞讀:)
讀了這篇文章,shelley開始對自己房間裡的物品,
分別的標上了記憶的標籤,哪件物品是傷心的回憶,
哪件小東西是快樂的分享,很多很多!
葉子鳥的文思非常的細膩,
歡迎多多在散文版發表創作喔:)
shelley問好
這一篇文章,的確提供了不少省思,而現況真的太多的迷思困惑真我們啊...

喜歡其中的一段敘述:
/其實我開始學會遺忘,或許是因為年歲日漸增長,只想身輕心盈,故而全然鬆脫筋骨,聽任心靈意識「放下」。/
謝謝shelley與麻吉的賞讀

葉子鳥
閱讀大作,問朋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