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 外 楼 吃 醋 溜 鱼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楼 外 楼 吃 醋 溜 鱼
王水宝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六朝古都之一,悠悠岁月,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不论是饱览“浓妆淡沫总相宜”的西湖秀色,还是品尝色、香、味、型俱佳的杭州名菜,都会给人感受到杭城特独的文化魅力。说起杭州名菜,其中以“楼外楼”菜馆的醋溜鱼为佳。人们只要一提起楼外楼,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醋溜鱼,一提起醋溜鱼,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楼外楼。
楼外楼菜馆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层楼房,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楼外楼”店名,取自南宋林升《题临安邸》一诗中的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给人以思古之幽情,极富文化韵味。“楼外楼”菜馆的成名,一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背枕孤山之阳,面对西湖万顷,又与中山公园、西泠印社为邻,因此无论游人从钱圹门而来,过断桥,跨白堤,游平湖秋月,到孤山;还是游罢天竺、岳坟之后返城,都要途经楼外楼菜馆。这时,人也累了,肚也饿了,此处又别无餐馆,便会踏进这绿荫环抱、别具雅趣的楼外楼菜馆,把酒凭栏,一面品尝名菜佳肴,一面饱览湖光山色。有联曰:“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久而久之,名气也就不胫而走。1972年2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杭州送别美国总统尼克松后,直来楼外楼菜馆就餐,留下了周总理三付饭费的佳话,为我们树立了严于律己、廉洁无私的光辉榜样。诚然,楼外楼菜馆的成名其地利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因素就是它能烹制清鲜、脆嫩的各种杭州名菜,如西湖莼菜、抢虾、东埔肉等等,特别是做看家菜醋溜鱼,更是遐迩闻名。就连“楼外楼”这块三字招牌,都和醋溜鱼有关。“楼外楼”这块金底黑字招牌与众不同,它没有落款,据说,这是当年楼外楼菜馆的店主请西泠印社同人张坚写的,张坚,字子固,是吴昌硕的挚友,张坚精于书法,写这块招牌时,张坚动了很多脑筋,这“樓外樓”(当时是繁体字)的两个“樓”字,笔法与字体各不相同,使同字不雷同,中间那个“外”字的一竖,又写得微微有点外挑,使两个“樓”字能相互呼应,使整块招牌看上去排列得十分得体。招牌挂出去后,因笔法遒劲,且又没有落款,便引来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纷纷打听这别具一格的“樓外樓”三个字出于何人手笔,同时也引来了不少游客,菜馆的生意也自然就兴隆起来。店主十分高兴,要酬谢张坚,张坚摆了摆手,风趣地说:“谢倒勿必,只要您教会我做西湖醋鱼就可以哉。”店主笑着便亲自掌勺,把“西湖醋鱼”的烧法,毫不保留地教给了张坚。这就是当年流传在杭城文坛中“三字换一鱼”的故事。
醋溜鱼又名西湖醋鱼,也即古之“宋嫂羹”,据《武林旧事》载:“宋淳祐间,每逢德寿三殿,幸游湖山,小舟时有宣宣赐予。汴酒家妇宋五嫂,善作鱼羹,至是侨寓苏堤,尝经御赏。人竞市之,遂成富媪”。可见宋五嫂是河南人,善烹鱼羹,随宋高宗南渡来杭的,这“宋嫂羹”又经皇帝亲尝并予赞赏,也就随之成为杭城的一大名菜了。杭州的馆子店几乎家家都会做这道菜,但唯独楼外楼菜馆的醋溜鱼被列为上品,人们都喜欢远道赶来楼外楼菜馆品尝这道名菜,为什么呢?缘因鱼是养在对面西湖中的竹笼里,活水活鱼,且可现挑、现宰、现烹。做醋溜鱼的原料,一般是选一市尺左右长的鲈鱼或草鱼,尤以鲈鱼为佳,将鱼摔死,刮鳞去鳃,从鱼背上切成两半,拭去血污,将鱼放入沸水中滚一滚,然后将鱼捞出上盘,淋上糖醋等配料勾成的芡汁,于是一盘看起来亮晶晶,闻起来香喷喷,吃起来酸嫩嫩的醋溜鱼便做成了。这烹饪过程看似十分简单,但烹制醋溜鱼是有秘诀的,听厨师说,在沸水中滚的鱼,如舀起过早,鱼是生的,难以下咽,如舀起过迟,则鱼肉粗老,失去风味,所以一定要掌握好鱼在沸水中滚的时间,因此没有实践经验的是烧不好这醋溜鱼的,足见想烹调出滑嫩的醋溜鱼,确实是非一日之功噢。从这烹制醋溜鱼,不也给人们以很多的启迪吗。

王水宝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六朝古都之一,悠悠岁月,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不论是饱览“浓妆淡沫总相宜”的西湖秀色,还是品尝色、香、味、型俱佳的杭州名菜,都会给人感受到杭城特独的文化魅力。说起杭州名菜,其中以“楼外楼”菜馆的醋溜鱼为佳。人们只要一提起楼外楼,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醋溜鱼,一提起醋溜鱼,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楼外楼。
楼外楼菜馆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层楼房,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楼外楼”店名,取自南宋林升《题临安邸》一诗中的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给人以思古之幽情,极富文化韵味。“楼外楼”菜馆的成名,一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背枕孤山之阳,面对西湖万顷,又与中山公园、西泠印社为邻,因此无论游人从钱圹门而来,过断桥,跨白堤,游平湖秋月,到孤山;还是游罢天竺、岳坟之后返城,都要途经楼外楼菜馆。这时,人也累了,肚也饿了,此处又别无餐馆,便会踏进这绿荫环抱、别具雅趣的楼外楼菜馆,把酒凭栏,一面品尝名菜佳肴,一面饱览湖光山色。有联曰:“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久而久之,名气也就不胫而走。1972年2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杭州送别美国总统尼克松后,直来楼外楼菜馆就餐,留下了周总理三付饭费的佳话,为我们树立了严于律己、廉洁无私的光辉榜样。诚然,楼外楼菜馆的成名其地利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因素就是它能烹制清鲜、脆嫩的各种杭州名菜,如西湖莼菜、抢虾、东埔肉等等,特别是做看家菜醋溜鱼,更是遐迩闻名。就连“楼外楼”这块三字招牌,都和醋溜鱼有关。“楼外楼”这块金底黑字招牌与众不同,它没有落款,据说,这是当年楼外楼菜馆的店主请西泠印社同人张坚写的,张坚,字子固,是吴昌硕的挚友,张坚精于书法,写这块招牌时,张坚动了很多脑筋,这“樓外樓”(当时是繁体字)的两个“樓”字,笔法与字体各不相同,使同字不雷同,中间那个“外”字的一竖,又写得微微有点外挑,使两个“樓”字能相互呼应,使整块招牌看上去排列得十分得体。招牌挂出去后,因笔法遒劲,且又没有落款,便引来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纷纷打听这别具一格的“樓外樓”三个字出于何人手笔,同时也引来了不少游客,菜馆的生意也自然就兴隆起来。店主十分高兴,要酬谢张坚,张坚摆了摆手,风趣地说:“谢倒勿必,只要您教会我做西湖醋鱼就可以哉。”店主笑着便亲自掌勺,把“西湖醋鱼”的烧法,毫不保留地教给了张坚。这就是当年流传在杭城文坛中“三字换一鱼”的故事。
醋溜鱼又名西湖醋鱼,也即古之“宋嫂羹”,据《武林旧事》载:“宋淳祐间,每逢德寿三殿,幸游湖山,小舟时有宣宣赐予。汴酒家妇宋五嫂,善作鱼羹,至是侨寓苏堤,尝经御赏。人竞市之,遂成富媪”。可见宋五嫂是河南人,善烹鱼羹,随宋高宗南渡来杭的,这“宋嫂羹”又经皇帝亲尝并予赞赏,也就随之成为杭城的一大名菜了。杭州的馆子店几乎家家都会做这道菜,但唯独楼外楼菜馆的醋溜鱼被列为上品,人们都喜欢远道赶来楼外楼菜馆品尝这道名菜,为什么呢?缘因鱼是养在对面西湖中的竹笼里,活水活鱼,且可现挑、现宰、现烹。做醋溜鱼的原料,一般是选一市尺左右长的鲈鱼或草鱼,尤以鲈鱼为佳,将鱼摔死,刮鳞去鳃,从鱼背上切成两半,拭去血污,将鱼放入沸水中滚一滚,然后将鱼捞出上盘,淋上糖醋等配料勾成的芡汁,于是一盘看起来亮晶晶,闻起来香喷喷,吃起来酸嫩嫩的醋溜鱼便做成了。这烹饪过程看似十分简单,但烹制醋溜鱼是有秘诀的,听厨师说,在沸水中滚的鱼,如舀起过早,鱼是生的,难以下咽,如舀起过迟,则鱼肉粗老,失去风味,所以一定要掌握好鱼在沸水中滚的时间,因此没有实践经验的是烧不好这醋溜鱼的,足见想烹调出滑嫩的醋溜鱼,确实是非一日之功噢。从这烹制醋溜鱼,不也给人们以很多的启迪吗。

古塵問好水寶:

又學到東西了^^
煮東西真是一項藝術
真的要花費心力才能有所成就
沒有甚麼事情是可以不勞而獲的
我們都要努力

建議:每段的開頭請空兩格,分段的時候請空一行,以方便讀者閱讀。謝謝。

謝謝水寶的分享
古塵祝文安
谢谢你的点评,请多指教。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