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20] 『雪梨歌劇院的邂逅』


  時間將近十一點鐘,史蒂芬妮的三菱轎車帶著我,來到了名震遐邇的雪梨歌劇院。這座以蚌殼造型取勝的歌劇院,一直是我心目中憧憬的歌劇殿堂。雖然多次來澳洲談商,但因來去匆匆,從未有過空閒機會與它相識。如今它已清楚的矗立在我眼前,我還在懷疑是不是在夢中呢?

  走下車子,史蒂芬妮就忙個不停的介紹它的一切。我正熱興當頭,史蒂芬妮的介紹彷如馬耳東風,一點也沒飄入我的耳膜。許多「阿本仔」在一面小黃旗引導下,每個人手中的相機,卡喳卡喳的拍個沒完沒了。倒是廣場上賣底片的小販樂歪了,這個要五捲那邊要三捲,一天的收入比平常多出好幾倍。

  史蒂芬妮對我說:雪梨歌劇院興建於1959年,總共花費十四年才完工。貝殼型的設計,出自於丹麥建築師喬斯烏桑的傑作。比圖之初它並不被看好,經過多次的複審之後,它以設計新穎超脫俗氣而中選。起建當天還吸引數十萬人前來觀禮,大家都為這座新建築的造型拍手喝采,可是那些獨具慧眼的評審們,却被群眾們冷落一旁。

  她的介紹令我感動不已,想不到澳洲人勇於創新的精神,竟是如此前衛與勇敢。這個建築要是在國內,早就被人們批評得體無完膚了。接著,她帶著我走入內部參觀。每人手握一張入場券,輪到我的時,我用英語向服務員要求;「入場券請剪在角落上,以便留存當作紀念品。」服務員對我的要求有些迷惑,幸好史蒂芬妮從旁加以解釋,她才明白我的要求只是為了收藏興趣。

  走進歌劇院裡讓我大吃一驚,這座外表不起眼的建築物,裡面却是如此的寬敞明亮。內部建築包括有音樂廳、歌劇廳、戲劇廳與電影院、展覽場與販賣部等設施。參觀音樂廳之時,正好有支義大利的交響樂團在練習。樂團指揮看見參觀者不少,於是來個即興演奏。但見那位指揮,認真的在桌邊敲三下指揮棒,場內頓時鴉雀無聲。

  個子不算高的他,站在指揮台上有如巨人般嚴肅。只見他將高舉的指揮棒往下一揮,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立刻流瀉滿廳各個角落。隨著指揮棒的揮灑,豪壯的音符跳躍在空中,剎那悅音滿堂滿室。

  每位觀眾都拉長耳朵在聆聽,如醉如痴。更有不少人沉浸在旋律中,不知覺得隨著節拍晃頭擺身。就在第二輪演奏之時,已有許多參觀者嘴裏跟著哼哼,伴隨音樂之旋律心情飛揚。

  樂團見觀眾捧場,一再的重覆演奏。一遍又一遍的演奏,群眾的情緒高昂不已。我與史蒂芬妮高興的唱和,旁邊一堆阿本仔他們也盡興的打著拍子伴和著。整個場面歌聲盈耳,不論膚色不論人種,萬眾一起唱和全場熱鬧滾滾,大有欲罷不能之勢。演奏早已停卻多時,哼唱餘音裊裊不絕於耳。

  曲終人散,我們跟著人潮走出歌劇院。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紛紛在歌劇院前面的廣場上拍照留念。此時,我與史蒂芬妮站在廊柱下,遠眺著廣場上來來往往的人潮。我的腦海裏盤旋著,剛才在劇院內的動人場面。想得入神,史蒂芬妮叫了我名字好幾遍,我都沒聽到她的叫喚。  【完】[/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