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麵人江仔的一生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捏麵人江仔的一生』[/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捏麵人江仔何時來到山村落腳?沒有一個人可說出確切的日期。只記得那年的大廟會之後,他委託春香阿姨幫他找房子。恰巧文平伯的西廂房空下來,所以他就以平宜之價租下房屋。[/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自此開始,他的身影就經常的出現在山村了。附近三莊六里一有廟會演戲,他都會在戲棚下設攤,表演捏麵人手藝與出賣他的作品。他的生意不錯,加上孤家寡人一個,一人飽全家飽,沒有生活的壓力,因此日子過的輕鬆愜意。[/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他的生意對象是小孩,所以攤子拉開,立刻就會圍著許多小孩。戲棚下老人家聚精會神的看著戲,小孩子們便拼命的在四周游竄。兩隻銅鈴般的小眼睛,骨碌運轉個不停,似乎告訴旁人說,他心裏埋藏著啥麼鬼主意,但卻讓人無法猜透。[/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他們一忽兒在水果攤前逗留,一下子又在冰淇淋車旁觀望人家作生意。如果口袋有個兩毛錢,他就買這買那毫無節制。口袋銅板用完了,他們會跑到江仔攤前流連,觀看江仔的捏麵人表演。運氣要是不錯,江仔的心血來潮,一人一個免費得到贈品,那可也說不定哩![/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江仔所捏的麵糰人物千篇一律,總是脫離不了三國誌或東周列國誌裏的英雄人物。歷史英雄他捏得非常傳神,生活人物則随性的拿捏,想怎麼捏就怎麼捏。他見孩子越圍越多,於是拿起一坨麵糰誇張的在桌面上摔打。乒乓之聲越來越響,孩子們的好奇情緒被勾引出來,嘴裏情不自禁的跟著「嘿!嘿!嘿嘿」的呼喊響應,整個場面活絡騷動起來了。[/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為讓孩子們有充分的參與感,他還會故意問小孩們說:「小朋友,現在捏啥麼最好呀?」受到鼓動小孩紛紛提供意見,七嘴八舌,說龍說鳳各異其趣。有的還說鳳梨釋迦,啥麼玩意兒一個個的,從小嘴裏蹦出來。甚至還有小孩,要江仔捏個關公或土地公呢。[/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其實,江仔提問小孩只是一個噱頭。他明知眾口莫衷一是,目的只是借助小孩之意招徠人氣。他的心中早有定見,捏東捏西都已胸有成竹。這會兒他已開始行動,他將手中之麵糰斷成許多小片塊,然後將小片塊捏出各種形象。這塊搓成長條那片作成耳朵,七拼八湊,瞬間一隻猴子蹲坐石頭上,雙手握著一枚巨桃往嘴裏送。紅噗噗的猴臉和屁股,猴頭猴腦似活物,引來週邊捧場的大人與小孩子們讚嘆不已。[/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這隻猴子似人似獸,頭上還套著金環套,不用說大家都知道牠是孫悟空。因為在轉眼間,他已將豬八戒和沙和尚以及唐三藏都捏好了。戲台上演出孫猴子向鐵扇公主借用芭蕉扇的戲碼,人人耳熟能詳。由於鐵扇公主耍詐,此刻係台上的牠與鐵扇公主,正是各展功夫殺得難分難解。江仔卻好整以暇的將牠捏好的人物動物,一一安插在一塊硬紙版上。接著他安逸的拿出煙袋,點燃菸絲,一口接一口悠閒的抽將起來。[/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孩子們圍著她的作品品頭論足,於是有人跑去向大人要錢買它。要到的歡天喜地,要不到的哭喪著臉。一會兒功夫,這個要一支那個要一對,爭先恐後給錢拿貨,轉眼間紙版上已空無一物。向寓者只好看著人家玩弄,一股子懊惱全都寫在臉上。忙碌一陣子飯錢酒資已有,江仔便將工具收拾好準備走人。我與江仔走得近,故爾常有免費的麵人兒可玩可吃。[/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早年的捏麵人材料是糯米,染料則是可以食用的色素。閩南人稱它叫「主米昂啊」(糯米公仔),客家人叫它「麵粉人」。據江仔說:捏麵人在北中南皆有流派,各立門戶各自千秋。還好它只是小生意收益有限,所以沒有鬩牆之爭發生過。[/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他又面滿憂色的說:早期之麵人可以吃,現代之麵人以紙黏土代替,色素鮮豔為主,哪會注意到有毒或無毒。許多父母不知情,雖有小孩中毒新聞,但是很少被公開出來,因此,家家的孩子遭受戕毒猶不自知也。[/FONT]
[FONT=Times New Roman] [/FONT]
[FONT=新細明體]【完】[/FONT][/SIZE]
讀完您很多文章,雖覺生活趣味橫溢,讓人增長見識,但有一個很大的致命傷是:您對時間的交代及人物的去向始終朦朧、不清不楚。
譬如文中的江先生年歲?您那時是小孩或是青年?文末的「現在」和「以往」又各指什麼時候?常常讀完您的文章,雖然收穫不少,但疑問也很多。

如果可能,您可以嘗試將描述再寫實一些,讓讀者能確切掌握該文所盤踞的時刻,這樣才能與現今對照,令人有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