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老秦薑母鴨小傳』[/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大目仔林進益(假名),家住在板橋三抱竹仔的尾椎地帶。因為家窮以致學業無法讀上初中。班導師認為,他的聰明才智足以更上層樓,因此,打算供應學費幫他能夠讀完中學。可是在他母親之堅持下,這項計畫終於落空。[/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林家有一棟祖先留下之茅草房,一進兩房加上廚房,全部建坪絶未超過十八坪之地。這個容積對於一家七口而言,稍嫌擁擠且周旋不易。不過,這家人安貧樂道,日子倒也過得平順快樂。[/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益仔國校畢業恰好十三虛歳,家人將他送到艋舺饒河街附近學藝。這是一家著名的薑母鴨中盤商,每天天未亮就得起床燒水殺鴨。整天除吃飯時間之外,幾乎都是和活鴨死鴨周旋。他們忙碌到晚上十點左右才完工,對一個年紀十來歳,正值愛睡年齡幼童而言,簡直就是在熬鍋裏度日一般。[/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他老闆經營中盤批發薑母鴨的材料,雖然只負責供應大台北區而已,但這足夠他們忙碌得無法分身。每天必須宰殺兩三百隻活鴨,自割血除毛至開膛破肚,然後將鴨體剁成適用的小塊,全部用人工作業,所以收留許多童工在此幫忙。各就各為各司其職,就連老闆一家人也都投入忙碌之中。[/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益仔來自農家,工作認真小心謹慎,所以到職不久就受到老闆器重。兩年後他十五歲,老闆昇他當童工領班。店內十幾個童工聽命於他,對於他的命令絶對服從。由於益仔做事都起帶頭作用,故爾店內之童工皆心悅誠服於他的領導。[/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因為大環境的變化,加上石油危機之推波助瀾,社會景氣遭到影響盪至谷底。許多下游商家受不住衝擊,關門大吉如似傳染病又像骨牌倒。只須一家頂受不了,連串多加家人必然同時遭殃。骨牌效應所及,薑母鴨的業務也大受影響。老闆覺得做中盤不划算,於是決定自家開設薑母鴨直銷店面。[/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這老闆個性急,心動立即行動,三天內,他在水仙宮附近找到了店面。他頂下一家即將歇業的炸物攤,將其所遺留下來的鍋、碗、瓢、盆、和爐灶加以充分的利用。長久以來他都在薑母鴨界打混,多少也知道一些薑母鴨的製作技術,因起掌起廚來一點也不含糊。[/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開張吉日,一塊黑地金字的「老秦薑母鴨」匾額招牌,在爆竹聲中掛上正門的上楣。當日開放試吃,附近居民路過客人齊聚一堂。益仔指揮童工暫做跑堂,吆喝借過來往穿梭,將托盤內熱騰騰香噴噴的薑母鴨,一盅盅的送至每桌食客面前請他試吃。是日人聲鼎沸,座無虛席,直至下午三點才結束試吃。約略估算一下,至少一百隻鴨子吞下鄉親的肚子裏。[/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有了這次的試吃,「老秦薑母鴨」成為當地之新地標。來往路過之食客,一吃成癮者比比皆是,於是「老秦薑母鴨」成為附近的活招牌。闖出名號之後,老闆為讓更多人吃到好吃的薑母鴨,所以鼓勵屬下之員工回家開店結盟。[/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益仔廿歲那年出師,挾著師父傳授之傳承回到鄉下。他在廟口租下一間店面,徵得老闆之同意以「老秦薑母鴨」當招牌開時營業。他用紅面鴨當主角,每隻標準定在[/FONT] [FONT=Times New Roman]4~4.5[/FONT] [FONT=新細明體]公斤。因為這個重量之鴨子皮薄肉厚油脂少,男女老幼不用忌諱牙齒咬不動。[/FONT][/SIZE]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湯汁是薑母鴨的靈魂,他的鴨肉用麻油生薑爆香後才倒入同炒。鴨肉六、七分熟加入米酒,燜燉[/FONT] [FONT=Times New Roman]10~20[/FONT] [FONT=新細明體]分鐘即可煮岀原汁。薑頭採用二年生之老薑,辛辣芳香正合口味。益仔不喜歡加入中藥,他說用中藥奪走鴨子原味太不聰明之做法。他的這招果然奏效,天天客滿座無虛席,生意一天的好了起來。[/FONT][/SIZE]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除了薑母鴨正味之外,店裡的鴨血糕、下水湯、或炒下水各有雋味,吃者大呼過癮之外還常外帶。益仔之薑母鴨一賣就是卅餘年,直到他老邁還不肯歇息。積勞成疾,前年遽歸道山,令人感到無限惋惜。嗣後他的店面由小舅子接手,由於技術不夠加上人緣極差,不到一年,鄉下這家老店竟被送入歷史啦。[/FONT]
[FONT=Times New Roman] [/FONT]
[FONT=新細明體]【完】[/FONT][/SIZE]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老秦薑母鴨小傳』[/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大目仔林進益(假名),家住在板橋三抱竹仔的尾椎地帶。因為家窮以致學業無法讀上初中。班導師認為,他的聰明才智足以更上層樓,因此,打算供應學費幫他能夠讀完中學。可是在他母親之堅持下,這項計畫終於落空。[/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林家有一棟祖先留下之茅草房,一進兩房加上廚房,全部建坪絶未超過十八坪之地。這個容積對於一家七口而言,稍嫌擁擠且周旋不易。不過,這家人安貧樂道,日子倒也過得平順快樂。[/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益仔國校畢業恰好十三虛歳,家人將他送到艋舺饒河街附近學藝。這是一家著名的薑母鴨中盤商,每天天未亮就得起床燒水殺鴨。整天除吃飯時間之外,幾乎都是和活鴨死鴨周旋。他們忙碌到晚上十點左右才完工,對一個年紀十來歳,正值愛睡年齡幼童而言,簡直就是在熬鍋裏度日一般。[/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他老闆經營中盤批發薑母鴨的材料,雖然只負責供應大台北區而已,但這足夠他們忙碌得無法分身。每天必須宰殺兩三百隻活鴨,自割血除毛至開膛破肚,然後將鴨體剁成適用的小塊,全部用人工作業,所以收留許多童工在此幫忙。各就各為各司其職,就連老闆一家人也都投入忙碌之中。[/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益仔來自農家,工作認真小心謹慎,所以到職不久就受到老闆器重。兩年後他十五歲,老闆昇他當童工領班。店內十幾個童工聽命於他,對於他的命令絶對服從。由於益仔做事都起帶頭作用,故爾店內之童工皆心悅誠服於他的領導。[/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因為大環境的變化,加上石油危機之推波助瀾,社會景氣遭到影響盪至谷底。許多下游商家受不住衝擊,關門大吉如似傳染病又像骨牌倒。只須一家頂受不了,連串多加家人必然同時遭殃。骨牌效應所及,薑母鴨的業務也大受影響。老闆覺得做中盤不划算,於是決定自家開設薑母鴨直銷店面。[/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這老闆個性急,心動立即行動,三天內,他在水仙宮附近找到了店面。他頂下一家即將歇業的炸物攤,將其所遺留下來的鍋、碗、瓢、盆、和爐灶加以充分的利用。長久以來他都在薑母鴨界打混,多少也知道一些薑母鴨的製作技術,因起掌起廚來一點也不含糊。[/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開張吉日,一塊黑地金字的「老秦薑母鴨」匾額招牌,在爆竹聲中掛上正門的上楣。當日開放試吃,附近居民路過客人齊聚一堂。益仔指揮童工暫做跑堂,吆喝借過來往穿梭,將托盤內熱騰騰香噴噴的薑母鴨,一盅盅的送至每桌食客面前請他試吃。是日人聲鼎沸,座無虛席,直至下午三點才結束試吃。約略估算一下,至少一百隻鴨子吞下鄉親的肚子裏。[/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有了這次的試吃,「老秦薑母鴨」成為當地之新地標。來往路過之食客,一吃成癮者比比皆是,於是「老秦薑母鴨」成為附近的活招牌。闖出名號之後,老闆為讓更多人吃到好吃的薑母鴨,所以鼓勵屬下之員工回家開店結盟。[/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益仔廿歲那年出師,挾著師父傳授之傳承回到鄉下。他在廟口租下一間店面,徵得老闆之同意以「老秦薑母鴨」當招牌開時營業。他用紅面鴨當主角,每隻標準定在[/FONT] [FONT=Times New Roman]4~4.5[/FONT] [FONT=新細明體]公斤。因為這個重量之鴨子皮薄肉厚油脂少,男女老幼不用忌諱牙齒咬不動。[/FONT][/SIZE]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湯汁是薑母鴨的靈魂,他的鴨肉用麻油生薑爆香後才倒入同炒。鴨肉六、七分熟加入米酒,燜燉[/FONT] [FONT=Times New Roman]10~20[/FONT] [FONT=新細明體]分鐘即可煮岀原汁。薑頭採用二年生之老薑,辛辣芳香正合口味。益仔不喜歡加入中藥,他說用中藥奪走鴨子原味太不聰明之做法。他的這招果然奏效,天天客滿座無虛席,生意一天的好了起來。[/FONT][/SIZE]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除了薑母鴨正味之外,店裡的鴨血糕、下水湯、或炒下水各有雋味,吃者大呼過癮之外還常外帶。益仔之薑母鴨一賣就是卅餘年,直到他老邁還不肯歇息。積勞成疾,前年遽歸道山,令人感到無限惋惜。嗣後他的店面由小舅子接手,由於技術不夠加上人緣極差,不到一年,鄉下這家老店竟被送入歷史啦。[/FONT]
[FONT=Times New Roman] [/FONT]
[FONT=新細明體]【完】[/FONT][/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