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失】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胡也鄭琮墿

  暑假初有幸受邀去講演與分享自己的創作心得,禪與愛情與文學,對於這些,除了愛情的掌故是我真正熟悉的,禪與文學卻是我調解、抒發與轉化的一種管道罷了,曾經聽聞一位哲學系的朋友說過,他認識一個學長,學長每天課餘將自己用繩索纏緊,然後在學校草原、水泥地、磁磚地上蠕動前進,不理旁人,恍若未聞,說是為了模仿蛇、感受蛇的各種覺受,以追求其所欲探討的哲學境界,我佩服那位學長的勇氣與想法,但也同時感到讚嘆,這不也實踐了禪的精神,一心一用,開放自己所有的感官去感受萬物的肌理,甚至是天道嗎?如果我們無法放下自己身為「人」的身段,那又要如何契入自然之中呢?
  
  記憶一回在帶兒童營隊的過程中,有一位八歲大的孩子跑來問我:「哥哥,你覺得是大象比較大,還是螞蟻比較大?」「你覺得我、大象和螞蟻比哪個大?」連續聽到這兩個問題,我訝異並且讚嘆這孩子的慧根早露,於是我試探的問:「妳覺得呢?」女童答曰:「我覺得大象雖然大,但我的圖畫紙畫不下;螞蟻看起來小,但我圖畫紙可以畫滿滿的,媽媽說我在畫大象或螞蟻時,我們是一樣大。」我很慶幸這孩子能得到一個如此好的家庭教化與涵養,所以我笑著回答:「是一樣大。」果然幾年後,這孩子自發出家,現在於南部的某座山林佛寺中修持。
 
  心量之大,之平等無礙,才有可能看透真空之相,才有可能對天地萬物展懷慈悲,楞嚴經說:「出於聞中,入流亡所。」藉由「聞與見」、藉由觀察、瞭解、熟悉最後轉化而突破執相,而入法性之流。我喜歡禪宗的幾則歷史公案,例如玄沙師備禪師對他的弟子羅漢桂琛一段:

「沙曰:『三界唯心,汝作麼生會?』師指椅子曰:『和尚喚這個作什麼?』曰:『椅子。』師曰︰『和尚不會三界唯心。』曰:『我喚這個作竹木,汝喚作什麼?』師曰:『桂琛亦喚作竹木。』沙曰:『盡大地覓一個會佛法的人不可得。』」

  要看懂這個公案,我們必須先瞭解何謂唯心?唯心論是佛教的根本法義,意指三界中的一切事務都是一心所造,公案中的羅漢桂琛因執著於「唯心」,反而不見真實面目,椅子的本質是竹木,無論名稱喚作「椅子」或「竹木」,其本質都不會有所改變,羅漢桂琛執著於名稱,自以為彰顯,反而是一種障敝。相應於生活,我們往往過份執著於表象、執著於我們所認為的真實,其實我們才是真正迷失的人,往往聽人家說苦厄苦厄,苦是心理覺受,厄是外在現象,其實何來苦厄平順之說,法性常在,就像是一盞不滅的長燈,就像明月當空,若能持平澄靜,境即隨心所轉,所以佛家常說對境觀照,面對外在的一切波動遞換、憂樂順逆時,要能反觀自我,如明月之照,一切清朗明晰,無礙無障。

  身邊友人常常詢問,以為我情緒平穩,一定有什麼對治修持之道,我說,不過就是對境無心,不去下任何的價值判斷罷了。有思維即有價值,有價值即有利益,有利益則有牽扯,有牽扯則煩惱生,私以為所有的價值觀都是一種執著,世事無一事是不對應相生的,何來絕知絕對呢?更何況緣生緣滅,執著再多,也都只是在招致痛苦罷了,唯有以平等不二的心去對待去慈愛去悲憫,與樂與拔苦,心量才會廣大,那樣才是真正的平靜。

  所以我很欣賞也很讚嘆聖嚴法師「人間佛教」的概念,是充滿人文關懷的,是真正貼近生活的,但對於愛情,我仍無法如熟悉佛法那樣通達,甚至就在這樣的哲理思辨中,迷惘、徬徨與限制了自己,究其原因,我無法放下過去的情執,香花埋骨,度過四分之一個人生與妳,又如何輕易說看開就看開呢?縱使百年輪回,情牽不再,但過去五年多來的情深緣淺,亦何嘗不是累世積來的福德?今世五年,若修來世五秒鐘的錯身,屆時是否依然有所觸動,我們已不得而知,我唯一知道的,是這片交纏我們彼此思思念念的大海,已越來越蓬勃,甚至即將淹沒我們的所在。
  
  修行應入法性之流,但這現實紅塵的洪流一旦侵入,我們還得以出離嗎?最後一次見面時送了一本我所熟讀的【金剛波若波羅蜜經】給妳,聽聞妳說多年來難以入睡的習慣有所改善,除了為妳感到開心外,也希望妳在讀誦這些經文後,能瞭知萬法空相,不染一塵,亦無一塵可染,如我們的愛情,如我所相信的愛情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因無所住,是不是當情緣已逝,才會開始有所思念?是不是因為思念只是潛藏,需要刺激才會觸發?是不是那些早已平息的,實際上仍暗藏洶湧?

  妳問:「無論世界再怎麼破碎,你是不是一直都在。」我是不敢應承妳的,多少次翻到訊息,看到妳這句話總讓我感到淒然,我一直都在,而妳呢,妳也一直都在嗎?妳曾經這麼說︰「我好怕,我好怕閉上眼後就會失去一切,我懼怕那些未知。」但是,C,我們何嘗不懼怕未知呢,只是在面對未知時,尚有一些信念得以仰賴與支持,一如曾經我為妳寫過的詩句:「愛著你。所以披掛夜的眼睛 / 在你懼怕一切未知時看護你,愛著你 / 所以無法告訴你我可以恆常培你 / 無法恆常在面對你時 / 搖首微笑的告別你。」無論妳如何恐懼、徬徨,在這個世界,仍然會有我為妳打量一切,仍然會有我,還記得妳的那些溫柔醇厚與脆弱。
  
  可惜妳不知道,兩年前妳離開了,這些日子除了修行各種懺法外,對於生死的不定感,也越加深刻,經歷一次次的地崩、風災、雨漫,到底還有什麼是堅貞不二的,山已無稜、木石殘敗,我已無所適從。曾經想空出一段時間去流浪,帶著吉他和紙筆,下鄉徒步去走走,體會人情,並完成組詩百首【百態】書寫人生,希望藉由這些,能多少盈補屬於妳的這塊內心的空缺,可惜始終無有機會。

  而如今那些妳曾經贈予我的物件,我都打包在一起了,不是怕去碰觸這些傷口,而是我相信,上面也有妳的信念,也有妳思思切切的眼神。拼湊這些物件,就像拼湊一個妳,我始終相信,記憶與時間是最好的裁縫,而那些有所漏失的一如,在夜裡獨處的我仍不習慣開起大燈,因為無論是如何強大的燈光,都依然照不亮妳。

古塵試讀:
●自然也是一種禪圖檔
●體悟自然,禪也只是一個名詞。

古塵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