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什麼是你的態度?什麼應當是你的態度?

  常常看見許多人搖著正義之師的旗幟揮舞吶喊、抱著滿腔沸騰
的熱血革命與對決、認為某些事是適可必、不可必……面對牴觸之
處時發出不平之鳴,那些聲浪都是抗議激起的波濤,出於立場的堅
決與抱負。但是我們往往易於忽略,事情的本質、反對與立場的本
質、必與不必之本質,甚至是──自我之本質。

  如果你想易於改變世界,那為何不先改變你自己?

  如果社會冥頑不靈,那為何你堅決的立場不稍平衡而也顯現一
些固執?常有人說:「為人該有自己的力量」但力量使用於何處?
如何使用?而力道重擊在於何?甚至連理念本身也是該要我們細細
、逐一檢討,才能真正懂得自我的力量。你可以擁有改變的力量,
但是請先檢討改變的本質。新聞上常見到抗議名眾或一些新興的反
動,那些都是意圖改變,不過「改變」之前,請先確定:「革命的
意義是讓事情變得不一樣?還是變得更好?」甚至在「改變」這樣
正反兩面變換之下的動詞之間,我們是不是該保留一些中間地帶?

  我想中國的文化之所以特別,不只包括我們時常似是而非的軟
弱態度,也同時囊括了我們致中和的堅韌。在胡適〈容忍與自由〉
的名篇裡也提到:「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正因為有容忍才能
存納懷疑、討論及追尋自由;但也提醒了我們,自由的此刻,容忍
必須相對而生。若以《中庸》提而並述,那麼我們會說:「近道是
因為忠恕」忠恕是因為厚愛、忍讓、對道的忠誠與對人的寬恕才有
這樣平和而溫柔的字眼。我們常說:「不能姑息養奸」,但也是如
此讓「姑息」與「奸佞」有時成為了一個虛偽的冠戴名詞,而並非
實質的調和養息。

  「基本的原因還是那一點深信我自己是"不會錯的"的心理。
」更多的是,在「反對」此意涵下,更有著無數探討的問號和存疑
;所以我們必須懷疑自己、適度寬恕一些事務,保持中立與相對空
間的討論立場,才能讓錯誤本身有循序漸進改善的可能,並非讓錯
誤只是「錯誤」,甚至相信「錯誤」的本身,同時存在犧牲與深省
的價值。如此看待事物,才能讓我們找到適當和正確的態度。

  任何事情存乎其意義,沒有發現不代表它應被忽略。如果你懂
得反駁自己,便沒有人能反駁你,因為你懂反駁的本身只是雙面的
刺,帶來的是兩敗俱傷,並非正義之戰。我們應該學會的是反省和
包容。


----
情緒之作

古塵試讀:
●的確,我們都要學習包容與反省。
●藉著包容,我們可以看到更多不同角度的觀點。
●藉著反省,我們可以找到進步的空間。

古塵問好圖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