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逸事』
語言是文化的美容師,它與媒體傳播新聞的功能相等。語言也是一面鏡子,它可以反映出當時社會的一切。而「方言」者,乃是地方團結的主要力量。人們因方言之相同集會結社,逐漸形成聚落,於是經過長久的融滙貫通,最後便形成一股難以擊破的凝聚力量。因是之故,霸主君王之統一天下,全都是把方言的統一當做前置工作。
中國領土幅員廣闊,方言何止上千,要將它們統一成為共通語言,實在是件浩大的工程。秦始皇之統一天下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以及許多生活必須項目、功勞之巨大絶非三言兩與就可解釋清楚。時至今日,你我口中能夠語言相通也是來至他的餘蔭。
我愛方言,那是因為它的聲調悅耳,用字簡便,更重要的是可以幫我融入社區,與當地居民的生活打成一片。記得當年,家母目不識丁帶著我北上依親。沿途所依賴的,就是閩客方言的協助。印象深刻的是,許多有關母親在學習閩南語方言之糗事。她從比手畫腳到流利操用方言之過程,我是一路陪伴見證,因此我也受益不少。
我們來北與父親居住一起,翌日要搓些湯圓敦親睦鄰。母親想要向鄰居借用搓粿之用具,雖然她已學會一些基本用語,可是搓粄之用具没學到不知如何溝通?幸好人急智生,母親用人類原始本能和對方比手畫腳一番。結果,對方從牙缸拿到大碗再從洗臉盆至洗澡盆。
當然這些都不是母親需要之物,就在鄰居左右為難之時,母親抬眼看到那用具掛在牆壁,於是自己上前取下。鄰居看了哈哈大笑,她滴咕的說:「三八啦,這是『甘摩啊』啦~」鄰居太太細心的教母親發音,一個字一個字的糾正,這就是母子倆第一句學會的閩南語。
像這種啼笑皆非的遭遇次數很多,一向堅強的母親非旦不怕人笑,反更加努力的學習。母子相互砥礪,進度雖緩但成績不錯。母親說的閩南語客腔很種,但她從不管這些細節,終於讓它能夠在福佬面前暢所欲言,這就是她學習方言的最大收穫。
家母的手帕交寶姨也是閩南語的語盲,她比家母還要差幾百倍。這天她要上街買虱目魚,臨走之前向母親請教虱目魚的說法。母親一字一字教她說「瑪撒哇」,寶姨學習數遍之後,信心滿滿的上街去了。她走到魚攤没見到虱目魚,因此開口要問老闆有沒有虱目魚?她在在攤旁欲言又止,老闆也不知她要買啥麼?
魚販子看著她她望著魚販,好一會她開口說:「我要買瑪哢!」魚販聽不懂她說甚麼而搖搖頭,她只有紅著臉回家。
回到家裏,她將情形說給我母親聽,母親問她怎麼說,她說:「我要買瑪贚(ㄌㄨㄥˋ)」。母親說妳講錯了,「瑪贚」是芝麻球,老闆當然聽不懂了。我把這笑話說給同學聽,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全五分埔八個條通大家都知道這笑話。後來,寶姨知道這笑話是我傳出去的,從此不再買糖果給我吃,這下我的損失可太大啦。
總之,在五分埔鐵路宿舍的客家人,學習閩南方言的笑話至少有一大籮筐,怎麼說也說不完。儘管如此,我對那些婆婆媽媽們佩服得緊,別看她們說話憋憋扭扭的,現在五分埔有許多名店,都是她們打起的天下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