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載 城 池 六 座 橋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胡也鄭琮墿

萬 載 城 池 六 座 橋

王水寶 韓建忠

古時,在每個都邑四周都築有城垣和護城河,用來防禦。古邑康樂鎮,爲萬載縣治所在,也和其他古城一樣,築有城牆和護城河。

萬載城牆建於宋朝,元代紅巾軍劉仁在康樂鎮築城門四洞,周圍五裏。流經康樂城的護城河稱龍河,也叫穿城河,將縣治分割成東西兩岸。在沒有建橋前,東西兩岸行人、車馬往來靠渡船還是走浮橋,諒或從城門放吊橋,均未考察,但有據可查的是,在元朝,萬載始在護城河上築南浦、雙虹兩橋;後經明、清兩朝,又先後在護城河上築起了迥瀾、安樂、龍河三橋;1989年在南浦、迥瀾二橋之間又建起了一座梓福橋。至此,僅約一公裏長的護城河上連綿六橋飛架,猶如長虹臥波,氣勢磅礴,實乃萬載縣城之特色也。

南浦橋,現名南門橋,位於古城文明門與小南門之間,是連接東西兩岸的主要通道,也是龍河流經康樂古城的第一橋,“爲一邑之鎖匙”,可見當時此橋位置之重要。南浦橋建於元大德年間,後“以兵燹毀”。明洪武年間,邑人文泰卿獨資重修,橋上建“屋凡九間,若柱、若粱、若椽、若桷……規模一新”,並由主簿黃君正書橋名“南浦”二字。後累毀累修,先後由邑人宋珊女良貞、辛圖猷、猷子啓夏、啓商、啓周及猷孫瑷瑤偕侄勤學等重修。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橋盡毀壞,知縣程之度率猷後裔及邑人重建。清雍正十年(1732年)楊垂遠、郭康侯、辛三錫等募助欄杆。

南浦橋的建成,不但貫通了東西兩岸,且成爲當時“使命往來,邑大夫送迎必涉焉”。清道光元年,知縣衛鵷鳴作《留別絮言》記南浦橋,詩曰:“步上南浦橋,南浦水盈盈。山原忽開朗,十裏稻畦平。往來袁州路,霜中月下行。多少惜別人,對此不勝情。”

迥瀾橋,在舊學宮前百步,以古萬載八景之一的“筆架迥瀾”而命名。清康熙年間由田下郭鍾桢(一說郭興兆)倡邑人修建,故又稱郭家橋。橋建百年後圮,但因縻費不資,又是“郭氏諸賢慨然以斯役之必可己而實義所不容辭也”,由郭氏後人郭孟牖子孫合全族人解囊重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八月初四竣工。清道光七年(1827年)又疏改河道,繞西岸筆架而流,至民國末年,橋仍堅固。

雙虹橋,位於縣學宮左,元季黃竹關建,又名通濟橋。史載:“通濟浮橋在縣學宮九步”,可見黃竹關所建的是浮橋,也不稱雙虹橋。明成化十四年水圮,知縣陳燦重修,長百尺、寬十二尺、高二十尺,樓七其間,並於橋北立關王廟以鎮之。但雙虹橋依然命運多災,明嘉靖元年(1522年)四月、明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明萬曆四年(1576年)夏五月二十四日多次遭洪水沖圮,由邑人宋一鳳獨資重修,後宋族承先志續修。對此,邑進士郭大經在《重修雙虹橋記》中贊曰:“自明閱今上下數百年,不煩官、不役民,而橋之屹然,亭之巍然……此以知宋先世以心濟人,大有造於邑者……”

至於此橋爲什麽叫“雙虹”,說法有三:黃竹關建橋祈嗣,後生二子,故名;宋一鳳號雙虹,故名;明嘉靖間學宮泮池出現雙虹,故名。到底那個說法對,讀者不必深究,傳說而已。

安樂橋,在義井龍祠(現舊釀酒廠)前,原係木橋,故又稱“木橋頭橋”。清乾隆四十年由辛衢出資建造。清道光十五年劉名绂、辛基琇兩人出資重修兩次。

龍河橋,在縣城北文昌閣下(現舊釀酒廠後)。此處是龍河流經康樂古城的出口處,係“南浦、龍河二橋,爲上下鎖匙”,且又因“縣治夾水而成,欲成城,必先是橋”,故知縣張邦谷於明正德年間因築城而建橋,但未幾去任,由新任知縣盧秉章續建,俗稱新橋。後因多次被洪水沖圮,由邑民譚钺子孫五代多次修葺、重建,並將三孔改爲一孔,複加高廣,保存至今,爲縣城唯一一座保存原來風貌之古橋,古人曾寫詩記之:“泛舟下龍河,長橋駕橫空。河邊幾萬竹,並作橋間風。悠揚讀書韻,來自桂花叢。聽之忘返棹,山迴夕照中”。但現今橋面的青石台階因年代久遠,皆踩踏得凹凸不平且全部傾斜,行人行走極不方便,如有善舉者出資,將橋面青石台階挖起翻面重鋪,方便行人,實乃功德無量也。

梓福橋,座落在萬載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對面的龍河上,是一座供人遊憩的人行風景橋,由已故旅居台灣的萬載籍人劉實老先生慷慨解囊,捐資14萬元人民幣興建的,於1989年在那撩人相思的中秋節竣工通行。橋上建有曲廊亭台,那紅柱綠檐,雕梁畫棟,使梓福橋顯得十分的古樸典雅,遠遠望去,她那壓水而眠的美姿,宛若一舫漂亮的蘭舟,正待起錨遠航。

橋美,名更美。橋名曰“梓福”,寓意著兩重意義:一是劉老先生緬懷故鄉和鄉親,爲桑梓造福;二是劉老先生不忘雙親養育的劬勞,取其父母名字之前一字(父名梓全,母名福蓮),合爲梓福。“梓福”二字,既寄托劉老先生的脈脈鄉思之情,也蘊含劉老先生的拳拳敬祖之意,可謂是名含雙關,珠聯璧合。

縱觀萬載城池六座橋,都由邑民解囊建造,足以說明萬載人民素有修橋鋪路造涼亭的美德;同時,僅約一公裏的河面上,當時就建橋五座,說明古時萬載經濟的發展,商賈貿易的繁榮,人流往來的頻繁,縣城建設的繁華,佐證了“富萬載”之美稱。怪不得詩人賦詩曰:“最喜登臨衙背望,萬家樓閣畫圖中”。

欣赏美文!
问候王水宝先生!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