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公寓4樓〕逝去的回聲1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我的記憶就像電影膠捲一樣,說是電影膠捲,倒不如說是,我一下子被丟進記憶的井底,那裡沒有聲音,沒有顏色,只賸下逝去歲月的回聲……。

 部落格上得見C的摯友逝去的消息,我的感覺是驚訝與錯愕交雜……。心靈徘徊在C的部落格文章間輾轉回顧。

 47歲的年齡,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我知道這個消息時,恰好是農曆七月14至15的交換日。

 一定有些怎樣的寓意,等待我去解讀吧!

 報載袁哲生死亡的消息時,我的心情恰如第一次聽聞詩友談起袁哲生捲菸草來抽的故事一般、袁哲生的幽默……,那時,我抽著來自袁哲生介紹的菸草。再來的消息就是報上登載的袁哲生訃聞了。

 但是,這次不一樣,C說他的摯友年輕時燦爛的二十年時光,C幾乎與他度過。我與C的摯友不熟,然而,C所說的二十年時光,我的角色恰如在C與C的逝去摯友間穿梭出入。C的逝去摯友話並不多,我的記憶就像電影膠捲一樣。

 說是電影膠捲,倒不如說是,我一下子被丟進記憶的井底,那裡沒有聲音,沒有顏色,只賸下逝去歲月的回聲……。

 最後一次見到C的逝去摯友是兩年前,我在房屋仲介公司任職。那時,同事阿賜對我說:「剛接一間永和綠園道的一加一套房,等一下要開放看屋!」

 開放看屋的意思是,業界只要有新接的案件進來時,除了書面上的房屋物件介紹外,會邀請同事一道前往看屋,順便向同事介紹物件的特性以加深印象,便利同事們向客戶介紹該物件。

 那是一間可以當成個人工作室的房屋。進去那間一加一套房後,正當同事阿賜對物件侃侃介紹時,我卻留意到房屋擺設上的熟悉感,這才好奇地流覽書架上的書籍。

 「是《百帝圖》!」

 《百帝圖》是一本設計上很好利用的參考資料,裡面有歷代君王的手繪圖片。在過去版權觀念拉距的時代裡,C與C的逝去摯友恰好剛出版這本書籍,資金投入印刷上市後,沒想到坊間有家出版社恰好取得代理權。

 出版夢碎還在其次,法律紛爭與金錢的損失,怎會是短缺資金的出版設計人所能負擔呢?

 都是一些設計書,同事阿賜對我們說起:「房子裡面現在有承租方,已經找到房子,很快會搬走。」

 同事對於房屋的介紹聲音逐漸離我遠去……。屋裡兩位承租方的臉孔卻逐漸清晰。這兩位承租方都是以前我的同事,其中一位就是C的逝去摯友。

 生命是奇妙的!想一想我們有多少同事、多少好友,分開以後會在街上無預警恰好遇見,人生的分分合合最是奧妙!

 C說:下一輩子還要和C的逝去摯友當朋友!如果有下一輩子……。如果有上一輩子,我們這些人的遇合,是怎樣的一種因緣呢?

 那些經商失敗的《百帝圖》,後來整捆整捆隨著C搬遷,有一次因為書籍太重,搬家公司只好選擇僱用吊車,書籍崩落還不慎壓壞樓下的石綿遮雨棚。

 那一年的客廳,這些《百帝圖》堆成床鋪,成為起居的一部份,我們坐在歷代帝王的身上生活。心靈是富裕的!
2006.08.08
 我們都玩過大富翁的遊戲,遊戲進行中偶爾會翻起一張機會或命運,人生的過程也一樣,在生命轉彎處,隨時會有不同的風景等待我們!我不知道逝去的這位同伴心裡怎樣想。是不是病了?

 穿上襯衫繫上領帶的我,再見到昔日同事,心情的複雜不言可喻。

 C的逝去摯友,有一段時間選擇遠赴東南亞。

 我後來曾和C的逝去摯友是同事,他因為話不多,所以我平日和他屢有交集卻少交談。兩年前,綠園道的巧晤,說不定是我和他聊最多的一次。

 印象中C的逝去摯友是具藝術家的性格,平面設計領域的專業已達爐火純青地步卻不善交際。

 十幾年前我曾側面聽聞出版人W先生憶及:「美洲版中國時報時期,他們幾人一道工作的往事……!」

 我所知道他平面設計的作品有──漫畫教學、歷史類型出版社、青年漫畫雙週刊的企劃版面……等。

 記得十幾年前有一次,經營平面設計工作室的好友M兄,和我閒聊時還提及:「不知道C的逝去摯友,所設計版面上出現的效果,到底如何來製作?」

 可見C的逝去摯友在平面設計領域上卻有獨到的一面!

 我突然想起白天看過林清玄《星月菩提》裡,記載瑜珈行者的經典《聖博伽瓦譚》中巴拉達國王修行的故事:

 巴拉達國王中年後來到森林,將生命用於自覺。冥思修行時,為了救助一頭母鹿受獅子驚嚇生產的小鹿,而起了惻隱之心。

 巴拉達行者的心情隨著救助小鹿起伏,巴拉達行者尋找小鹿時,在黑暗森林跌倒,並受了重傷,在臨終時仍然牽掛,惦念著那頭小鹿……。

 等到巴拉達行者醒來時,發現自己已是一頭鹿了,那是他的下一世。

 這個故事說明我們的意念,對於自身的影響──平時善於控制自己的念頭,問問自己心在哪裡?包括臨終的念頭。

 C的逝去摯友臨終時,腦海裡閃過什麼念頭?什麼想法?

 我們在生活間照顧自己的念頭,包括善念、惡念,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麼呢?

 C與C的逝去摯友間的故事,只是眾多在台北這個城市構築夢想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我們在這個城市一起度過年輕時無數個寒暑;許多人的謀職經驗是:換一個工作,即換一批同事;我們這群人當然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我們間或先做朋友,後來才成為同事!

 第一次見到C的逝去摯友前,我知道C與C的逝去摯友間是同事,也是工作室伙伴,更是一同居住的室友。城市的外地客,年輕時在台北共同築夢!

 當時,M領著我以及C,還有數位同伴,一塊去搬運C存放在C的逝去摯友處的書籍,只是匆匆地見過一面。

 後來,我在大尖東出版社任職時,C的逝去摯友剛從東南亞回來,我與C和C的逝去摯友間首度成為同事。

 較多聯繫的一次似乎是為齋藤千穗畫冊編務的事,以後,不是同事時陸續在C的住處見過幾次。

 平日的我話本不多,C的逝去摯友話比我更少;印象中C的逝去摯友,從臉孔來看不像是一位寡言的人,但我看到的只是他臉孔的風景,至於深入的交談、心靈的風景則緣鏗一面。

 我想到間接有合作關係的一位詩友,他選擇恐嚇的方式對政治人物嗆聲。至於C的逝去摯友呢?怎樣的理由讓他以這種方式關掉人生風景的插頭?

 C說要誦《往生咒》回向給他,我呢?我以什麼方式紀念這位「同伴」?突然……突然,我無言沉默在記憶的井底,在逝去歲月的回聲間……。

每年都有新的臉孔,經由工作或學業來到都市,也有舊有的臉孔繼續堅持崗位或與現實妥協,有些人則中途下車。

 我們這些人碰撞後,又各自朝不同方向前進。偶爾駐足停下腳步,以客觀的眼光,瀏覽你的人生風景吧!待俯拾有所得,風景清晰後再重新出發。

 我們都玩過大富翁的遊戲,遊戲進行中偶爾會翻起一張機會或命運,人生的過程也一樣,在生命轉彎處,隨時會有不同的風景等待我們!我不知道逝去的這位同伴心裡怎樣想。

是不是病了?

 當試著看待逆境為機會時,一切都會顯得不同!

 得知C的摯友逝去的消息前,我正在抄錄《法華經》,此時我不禁試著推想:倘若袁哲生看過袁了凡寫給子孫所看的《了凡四訓》,C的逝去摯友生前倘若能接觸精進佛法,那麼,不知道他們兩位是否還會選擇輕生呢?

 這些年紀比我長的前輩們,或許前世都是百帝圖裡的帝王,今生卻遭逢劫難吧!客廳白天堆成沙發,夜晚則為床鋪的《百帝圖》書籍,我嚐過那樣生活的滋味以後,才知道書籍可以這樣生冷、堅硬,他們不是都具有生命的嗎?有時候我會羨慕當時在那裡打「書」鋪睡眠準備聯考的Y君,可以離這些帝王的生平那麼近……。
2006.08.08
 我的記憶就像電影膠捲一樣,說是電影膠捲,倒不如說是,我一下子被丟進記憶的井底,那裡沒有聲音,沒有顏色,只賸下逝去歲月的回聲……。

 兩年前除了偶遇C的逝去摯友外,還無意間來到一位漫畫家過去賃屋居住的工作室。過程一樣也是公司同事新接的物件,地址恰好位於永和中正路燦坤附近。

 在逝去歲月的回聲間……。

 在逝去歲月的回聲間,我來到這處四房的「10樓風景」。在樓下時,心裡還想:「天啊!不會這樣巧合吧!」

 往電梯動線走時,心裡還想:「天啊!不會這樣巧合吧!」

 在這處人去樓空的屋子,我還可以依稀聽見過去的開懷笑聲,還可以依稀聽見同伴們聊著漫畫圈的種種趣事……。

 那是超人漫畫月月舞在週刊的日子!

 這間是男女主人漫畫家的主臥室,那間是工作時的房間,這裡是待客時的房間,另一間是孩子的臥室,四個房間,我依稀對號入座當時屋裡的擺設。

 想到男女主人已離異……。

 每次來到這裡,我都會喝三合一咖啡。

 主人沖調式手法拙劣的咖啡,在我和房地產同事離去時,那樣的味覺似乎再度感染了我的味蕾。

 我不禁輕聲嚥下一口口水。
2006.08.08
〔C公寓4樓〕之2◎Espresso

 我的記憶就像電影膠捲一樣,說是電影膠捲,倒不如說是,我一下子被丟進記憶的井底,那裡沒有聲音,沒有顏色,只賸下逝去歲月的回聲……。

 不管是喝沖泡咖啡的日子,或是虹吸式咖啡,亦或Espresso,喝咖啡的習慣都跨越年齡,跨越國界。

 年輕時我都喝虹吸式咖啡,較少Espresso。酗酒的年代與酗咖啡的年代,時而交錯時而重疊。

 第一次喝Espresso的記憶,來自忠孝東路阿波羅大樓表姊開設的畫廊。

 口感略苦,可是很香很濃。

 再以後我的室友煮過無數次的Espresso,但我較為深愛曼特寧。有時候曼爪,有時候曼巴,隨著我們年輕飛揚的心情,變換不同的咖啡口味。

 好比嚐試過咖啡裡加酒,加薑的喝法……。

 好比從方糖、冰糖、楓糖、咖啡糖,變換到果糖。

 後來,我平日只喝沖泡式咖啡,不加糖。

 這些都是兩年前,我在大安區巧遇一位詩人,一塊與朋友一道喝著插電式Espresso時,腦海裡浮現的種種。

 這位詩人,以前也是我們一同煮咖啡品嚐的座上嘉客之一喔!
〔C公寓4樓〕之3◎摩卡壺

 我的記憶就像電影膠捲一樣,說是電影膠捲,倒不如說是,我一下子被丟進記憶的井底,那裡沒有聲音,沒有顏色,只賸下逝去歲月的回聲……。

 喝虹吸式咖啡以後,我們還嘗試一種新型的虹吸式咖啡壺,酒精燈,火更炙烈,發出呼呼聲;上壺上寬下窄,似倒吊鐘外型。

 我們喜愛虹吸式咖啡的口感,但是,常因上座或下座咖啡玻璃壺摔碎,再添購以後,新與舊壺間留存空隙,就像情侶一樣,怎能隨便配對送作堆呢?

 因此,虹吸式咖啡壺只要摔碎上座或下座,就像逝去戀情般──只能劃下休止符。最佳辦法是重新添購嶄新的一組咖啡壺才行。

 有一陣子,住處的咖啡壺架子上,經常會有各種形式的虹吸式咖啡玻璃壺,奇異的景色都是缺了上座,或是下座的景觀,寂寞地晾置。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彷彿複習一次公民與道德課程,是鰥寡孤獨者堅持的貞烈與悽涼!

 我們還到世貿或公館留意一些新出來的咖啡器具,後來,終於讓我們嘗試不銹鋼的義式摩卡壺。

 最早的一只是鋁式摩卡壺,那是店主人割愛的咖啡壺,握柄處的玫瑰色古意塑膠,透露出這只咖啡壺的歷史。

 現在我的身邊留存著一只後來買的不銹鋼義式摩卡壺,還有四只沒有用過的MADE IN ITALY杯盤,跟隨著我輾轉遷徙10餘年的歲月。

 自己或與友人品嚐咖啡時,這只摩卡壺都與虹吸式咖啡壺一起擔負吃重的角色。

 我喜歡聽摩卡壺干脆,不拖泥帶水的演出!

 本篇獻給──我的同事L君。由於對咖啡的喜愛,我的同事L君改裝汽車,到各大景點做起行動咖啡的生意,後來因為拗不過警察的開罰,整個計劃只好喊停。我跟L君不熟,我讚歎這樣瘋狂的傻勁!
〔C公寓4樓〕之4◎美式插電咖啡

 我的記憶就像電影膠捲一樣,說是電影膠捲,倒不如說是,我一下子被丟進記憶的井底,那裡沒有聲音,沒有顏色,只賸下逝去歲月的回聲……。

 1992年畫兒童插畫的同事肥貓建議:大家合力出資買一台美式插電咖啡機。於是,辦公室經常可以聞到濃郁的咖啡香味流淌。

 印象中C協會,每回辦活動前都會在師大附近的咖啡店裡請大家喝咖啡,順便責付一些任務交付,也是喝美式插電咖啡居多。

 美式咖啡原本就奶精的比重較多,我後來喝咖啡時偶爾會選擇這樣的口感,變化不一樣的心情。以後,學習自己製作蛋糕時,有時候會在咖啡上添加打泡後的奶油。

 這兩年燦坤的會員可以選擇插電咖啡機為贈品,這台機器後來只用過一兩次,插電機器的快速、穩定,不需小心留意的便利性,當然較虹吸式咖啡方便,卻也因為如此,引不起我煮咖啡的興致。

 這台機器只有玻璃壺的部份,恰好夠我們拿來沖泡決明子。
〔C公寓4樓〕之5◎咖啡杯

 我的記憶就像電影膠捲一樣,說是電影膠捲,倒不如說是,我一下子被丟進記憶的井底,那裡沒有聲音,沒有顏色,只賸下逝去歲月的回聲……。

 為什麼現在我的身邊留存著一只不銹鋼義式摩卡壺,還有四只沒有用過的MADE IN ITALY杯盤?

 每個人喝咖啡的習慣都有或多或少的差異,我較接受陶製咖啡杯的質感,對於瓷器的咖啡杯盤敬謝不敏,更遑論不銹鋼的MADE IN ITALY杯盤囉。

 音樂的襯托,咖啡的香味,習慣的杯盤,是我行之有年喝咖啡的習慣。我想起一位平面設計的好友M君,添購一組不同色彩的咖啡杯盤,隨著心情轉換不同顏色的咖啡杯。

 螢光黃、玫瑰紅、景泰藍……,彷彿赴約一場華麗的饗宴。

 這幾年鶯歌陶瓷老街,都會看到吃冰送咖啡杯的醒目POP店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趟老闆會推出怎樣的杯子贈送!
〔C公寓4樓〕之6◎虹吸式咖啡

 我的記憶就像電影膠捲一樣,說是電影膠捲,倒不如說是,我一下子被丟進記憶的井底,那裡沒有聲音,沒有顏色,只賸下逝去歲月的回聲……。

 倘若喝卡布奇諾咖啡像參予婚禮進行,那麼喝虹吸式咖啡的心情就像談戀愛。無論任何音樂,只要以咖啡調味,我們的心情必定柔和沉澱下來。

 一旦溫度達到沸點,望著下壺的純水毫不猶豫沖上上壺,將咖啡帶上高處,攪拌木匙適時讓咖啡與水做緊密的結合,空氣中流漾著咖啡的芳香。

 當酒精燈移開後,我們以濕布輕擦拭下壺的底部,咖啡液體立刻離開咖啡渣下竄,裸露出完成度100%的咖啡渣外型狀似圓滿的球型,那是咖啡生命力與美的展現。淳厚滋味的咖啡是液體的雕像,能說的,不能說的,都靜靜讓你細細翫味。

 當咖啡燒壞時,儘管鼻中的氣味企圖粉淆你的感官,但是,形狀平坦的咖啡渣,漱口水般的口感,都是咖啡的心情故事。

 燒製虹吸式咖啡得有耐心,你只能懷抱著未知的心情,這就是虹吸式咖啡的魅力與風情萬種!

 我不知道發明這種咖啡喝法的人是天使還是魔鬼,亦或是愛神邱比特?咖啡入口後心跳微微加速、雙頰酡紅,有的人還會微醺;年輕時我喜愛虹吸式咖啡,漸長則喜好卡布奇諾,偶爾則為拿鐵,近幾年則可有可無。

 嘗過許多種類咖啡以後,這些滋味都存留在我的腦海夾層,現在,就算不喝咖啡時,這些味道也會安上翅膀偶爾來探望我!

喝咖啡進入Starbucks以後,口感雖然美味,但總嫌太投味蕾所好,過於人工雕琢,無論如何我還是對入口微酸、微苦、回甘,純樸天成的虹吸式咖啡情有獨鍾,那是初戀的滋味!
〔C公寓4樓〕の7◎吱吱「茶茶」

 開水加幾片檸檬,冰鎮後就是消暑冰飲;開水加茶葉後,會產生怎樣的世界呢?M君總是在不經意間,讓朋伴們嚐到他精心調製的飲品,卻很日常的平淡口吻請大家喝,那是一段日常的非常歲月。

 夏日時我們會喝這樣的消暑檸檬冰飲,或者是以立頓紅茶為基礎,當天一早燒置調味後再以冰塊立即降溫,盛放於玻璃壺內,拿到冰箱冰鎮。只要有訪客到來,會是印象滿點的「好茶」喔!

 早在和平東路麗水街口附近的「滷蛋茶坊」開幕前許多年,我的朋友M君早已試著調製許多不同的茶飲。舉凡茶凍、水果茶、加味茶等,不一而足。

 我們先從伯爵茶、錫蘭茶喝起,再喝到加味茶,能夠嘗試的喝法,我們都會嚐遍,一有新發現必定呼朋引伴前來品嘗。

 M君總是在不經意間,讓朋伴們嚐到他精心調製的飲品,卻很日常的平淡口吻請大家喝,那是一段日常的非常歲月。

 同住一起的C君,喜好則和M不同,是潽耳茶的忠實擁護者。

 天氣轉冷以後,我們則可以嚐到M在電磁爐上以玻璃壺燒製的水果茶,冬雨冰冽的日子,一壺熱茶勝過山珍海味。

 大約「滷蛋茶坊」開始營業的時間,薰衣草茶品剛問世,我們立刻去試喝,那是以酒精燈加熱,玻璃壺盛煮方式的喝法,中心是裝薰衣草的玻璃濾茶器,乍一瞧見彷彿是冰雕的器皿呢!

 外面世界的冰雪風霜離我們好遠,感覺似乎居住在蘑菇房裡,朋友們來了又走,相聚的盛況我總以為會天長地久。有一次,廠商來看校樣,滾水滾著。

 突然見到M匆忙的出門,不一會兒回來,手上拎著一簇簇細小的白色小花,洗淨後丟入滾著的茶水裡。

 空氣中瀰漫著醒人心脾,解人疲累的桂花芳香……。

 這樣的桂花茶香,我可以記憶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