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第一次看完《挪威的森林》已經是今年二月中,北上之前的事情。相較於2006年年底的平靜狀態,今年的12月就誠如強哥所言,雖然不知道在忙什麼,不過似乎搞得焦頭爛額。

  用一種概略的語氣說,就是在短期內發生了幾件事情。

自己歪斜地走進去漩渦裡。
  
  擺脫AB型兼具天秤座優柔寡斷的雙重人格,切割掉非常熟悉的生命區塊。

  亦或是文字與影像的雙重腳印,視覺與意象的接觸。

  應該多多少少都想維持一種自由的平衡,我相信人類都會需要一點這樣的東西。

  玲子姐經歷了首次的崩毀後,好不容易與丈夫在彼此支撐的狀態下組織了家庭。然而,生活的艱難在於日常移動運轉所產生的各種可能,把玲子姊維持正常生活的腦內懸索扭斷的那個同性戀女孩,套句獅子主任的說法,當一個人的情緒並沒有發展起來時,她對於傷害的痛楚尚未生長出感知的系統,因此使得她可以毫無阻力地傷害人。(或許我在某些層面上也是這種人)

  如果對方能夠進入你的內心,卻又能不把你最重要的區域當作一回事,進而惡意地摧毀蹂躪,所有努力化為烏有的可能性的確存在。

  正如同直子對渡邊君所言:「…你知道嗎?如果我現在把肩膀的力量放鬆,整個人就會散開喲。我從以前就是這樣活過來的,現在也只能這樣才活得下去喲。…」

  身而為人最可貴的地方就是擁有自己靈魂的主權,雖然我們為了生存難免會壓抑慾望、順從權力、圓融群居以及作出那些說不盡的妥協。不過到最後我們所到達的地方,一定跟自己的決定有關。

  細數這本書中自殺的人們,Kizuki、直子、直子的姊姊、直子父親的弟弟以及初美姊。

  或許有的人會說這是一本鼓勵自殺的書(這句話足以讓我頭痛)。

  生與死之間的矛盾,是如黑夜草原般的廣闊複雜,人到底是可以被了解的?還是有些地方永遠都是無法濡濕的呢?而那些乾涸的部分真的需要被了解嗎?
  
  無論如何,死亡一直都存在於生命之中,即使你是否贊同死亡是以對極的模式遙望於生,還是如斑駁之牆的壁癌一般混雜其中。

  我認為所謂的「鼓勵自殺」是對於生命的絕對輕視,連死亡都能藉由鼓勵這麼簡單的辭彙就能成形,生命的定義不就只能與所有虛假的東西一起漂浮在河上。就像蘋果日報在每則自殺新聞後面放上所有求救的電話,我知道那是必要的緩衝,不過總會有一種很諷刺的感覺,生命到底是誰的?

  如果乾涸的地方真的永遠無法進入,那該如何是好?玲子姐第一次與渡邊君見面時,就認為渡邊君的心是可以隨著自己的意志而打開的。就像門一樣,有鎖住的門、自動門、輕易打開的門、很多道鎖的門以及看起來是門,卻無法打開的門。

  記憶真的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當直子死去之後,十八年後的渡邊君已經需要一個思索中的時間單位去想起直子的一切。一個人死掉之後,如果她他並不具備公共財的條件或性質,知道她他的人將會越來越少,如果親人、朋友不多之類的人,只要幾十年就會完全消失在這個世界了,聽起來似乎很恐怖又很寂寞,不過多數人都是如此的。

  在直子或多或少已經被死亡的闇黑攫獲之前,她還是希望渡邊君能以記憶延續她在這個世界的存在。

  「想到這邊我傷心得不得了。為什麼呢?因為直子甚至沒有愛過我啊。」  

  「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記得我曾經存在過。」倘若有天渡邊君死掉了,關於直子這個人的第一手存在也隨著消逝了。即使渡邊君寫下了關於直子的點點滴滴,甚至以任何媒介的形式再現關於直子這個人的所有,都僅是一種無濟於事的掙扎。

  只有當我們存在於對方的記憶之中,那才是一種深刻的存在,當對方也無力支撐住生命的消逝,也同樣讓亡者的延伸一起消失了。記憶是一種對生活的映證,生活中的不斷持續一直被擺在「過去」的容器裡,唯有記憶與記憶產生的化學效應才能讓過去與現在的生活連接。

  相較於也許試圖將心打開卻總是抵擋不了自身傾斜的直子,強烈的綠,卻是平衡了劇情的架構,讓沉溺死亡的讀者拉出一種草原的潮濕氣息。事實上,綠才是一種完美的典型,對於我來說。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直子的憂鬱似乎帶著一種夢幻的失焦感,可是對我來說,直子根本無處不在,所有人都在抵抗、適應或是改變自身的傾斜。

  倘若能夠將所有的事情說出來,並且能夠完全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生命,這才是真正的夢幻,所有的隱匿與神秘和無法預測都僅是一種無法自取。

  或多或少都會以不自然的方式磨損自己吧!如果能以最自然的方式活下去,所出現的消耗或是磨損似乎就比較可以接受了吧!

  最巨大的悲傷並不一定是流淚,或是任何表徵式的活動,而是把時間抽離,讓每個片刻都是現在,而每個現在都失去獨立的意義之後,只要你還活著就得面對日子的出現,那是沒有辦法計算的分秒,而是整個宇宙的沉重都會壓下來的時間區塊。

「我沒有特地目的地只是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

迫使渡邊君落入流浪的主因是,直子用生命的無可眷戀告知了渡邊君最後的傾斜,如果活著像是那些如黃金比例的完美圖形,死亡通常都被賦予醜陋歪斜的外表,因為人類多半懼怕死亡。

  沒有什麼事情比這樣的拒絕還要來得令人傷心,渡邊君既無法將直子拉回生者的世界,又得與直子的記憶一起進入死的世界。

  「漁夫走掉後,我忽然想起高中三年級時,第一次睡過的女孩。並想到自己對她是做了多麼殘酷的事啊,心情變得毫無辦法的冰冷。我竟然連她會如何想,如何感覺和如何受傷,都幾乎沒有想到過。」

  「我沒有擔心什麼,玲子姐。我只是不想讓任何人再進到我裏面去了。只是不想讓任何人擾亂了。」

  「直子選擇了死,而你選擇了綠。因為你已經長大成人了,必須對自己所選擇的東西好好負責任才行。不然一切的一切都會變糟糕噢。」

  總之,我必須坦承在這個時刻寫下這些文字,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如果我們因為各種經驗而產生了痛苦、愉悅、不堪、難過、甜蜜或是各種說不上來的情感時,倘若有一個嶄新的個體出現在你面前時,你會怎麼做呢?是如同我努力地想把這些事情修正好,卻難免帶著時光的積累和許許多多關於記憶的血統而置身於下一段過程之中。還是選擇重新洗牌或是套用舊有的模式繼續下去?

  「你的痛和綠小姐是沒關係的。如果你再傷害她下去的話,會無法挽回喲。雖然很辛苦不過請你堅強起來。再多成長一點變成大人吧。我是為了對你說這個而特地離開那個地方到這裏來的噢。」
  



 



  

我前兩天剛讀完挪威的森林

原來,綠之所以要叫綠呀...

或許改天我也來寫寫我的心得
 
by the way...我也是在鳳山讀完的唷...
雙允:

真巧,能在鳳山讀完這本書。

因為我的記性極差,所以反覆讀了幾次。

也想看看別人對於這本書的讀者論。

            gohole

呵..你被置頂咧..
我能在這裡留言真是與有榮焉!!
可是最近忙...或許等考完試吧
那到時我也重看一次了.呵
雙允:

我已經是脫離考試的人了,所以很難體會關於考試的種種。

很多事情都像「置頂」一樣,

往往只是被標記或是被選擇

其實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只是因為我看到某篇關於此書的讀書心得

看完之後,我覺得兩個人所看到的東西完全不同。

我甚至覺得那篇讀書心得所提到的東西

並不是我感受到的訊息

所以就寫了這篇。


               gohole

挪威的森林那本書我買了好幾年,始終只看前面。
有的時候把書看完,也不一定會看懂,有時也會看漏,

就算沒有看到這本書,或是沒有看完,其實也不會怎樣。



事情即使放著不管也自然會往該流的方向流,不管怎麼費盡心力,人會受傷的時候,就是會受傷

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








死不是生的對極,而是潛存在我們的生之中







朋友子非魚介紹的

村上春樹 . 挪威的森林

因為好奇所以看了

因為看了所以有點悲傷

因為有點悲傷所以喜歡劇中一角



我一向喜歡綠

綠說了一段話我喜歡

"你只要把人生想成餅乾盒就好了"

"餅乾盒理有各種餅乾"

"有你喜歡的也有你不太喜歡的"

對嗎?!

"如果你先把喜歡的一一吃掉了, 那麼剩下來的就全是不太喜歡的"

"我覺得難過的時候每次都這樣想"

"現在如果把這辛苦的先做完的話, 以後就會比較輕鬆"

"人生就像餅乾盒一樣"



***************************************************************************



請不要放棄希望

要把糾纏在一塊的線團一一解開

不管事態看來是多麼絕望

線頭總會在什麼地方的

.

.

.

.

.

.

.





記下這一次有感覺的片段 2007.08.03


****************************************************************


去年八月第一次讀它時

有點

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