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三岔過年/文 廖宇靖
一、水
龍泉山麓的腳下,有顆明珠。這裏水抱山,山繞水,山水交融。泛一葉小舟,靜坐其中,晶瑩的湖水,碧波蕩漾,群島蔥綠,近岸、遠山、晨曦、夕照、明月、繁星、雲飄、霧散、船移、鳥飛,四時六方景色一一映在湖中。多少樓臺煙雨,化為片片微波,漸行漸遠。遠處的魚翁,頭頂鬥笠,手握魚竿,安詳的端視著水中的一草一木,彼岸的一花一世。水中泛起浪,那魚兒上鉤了,它還在掙紮,妄圖逃走,老翁不急,依舊靜觀其變,魚兒戲人,抑或是人戲魚兒吧。小舟在緩緩駛向彼岸,回頭一望,來時的路已經模糊不清,猶如原去的記憶般充斥著霧氣。瞧那遠處的高山,朦朧得像個害羞的閨中姑娘,美麗的臉被一絲紗遮著,只露出一雙水汪汪的大眼,讓人浮想聯翩。小舟朝著太陽升起的地方,緩緩靠近。夕陽撒滿了整個大地,余暉撫慰著湖面。
彼暗是茂林,林深處,悠悠落葉身伴舞。便似的,古墓雲影,笑靨如花伊人獨上花轎,西風呼嘯北風,憐汝不是新郎。思量,思量,兩行清淚,寸寸肝腸。從此不聞世間情,恍恍惚惚,夢回兩水,喃喃低吟:飄飄忘憂草,盈盈含笑花。郁郁思無訴,微微笑靨佳。
滿眼綠波洇漫,裊裊煙波空蒙。三岔湖的臉上寫著無盡的柔。
二、夜
月兒的心是匆忙的,她還未等白胡子的夕陽落下,就已悄悄的掛上的樹梢。鴨子嘎嘎的走向歸宿,夜幕降臨的瞬間,星星已經布滿了天空。那夜,多麽的深沈穩重;那夜,多麽的黑暗,而這黑暗中又透著些許明亮和希望。擡頭仰望的那一刻,心中免不了一絲驚詫,掃去一身塵囂,耳畔滿是一片詳和,鳥歸窩,魚也沒有了白日的活蹦亂跳,現在正安靜的傾聽著三岔湖水靜靜流淌的聲音。玉露冷,蛩吟砌,聽落葉正西風渭水。
三岔水在一如既往的流淌著,岸邊的蘆葦一片青蒼,我總覺著秦風《蒹葭》中的那位水邊伊人,就在眼前的這水中之湄。河堤上的老柳依然站立在那兒,似乎還在述說一個個折柳送別的故事,瑟瑟秋風之中我仿佛又看見了騎驢苦吟的唐裝詩人……我在思索,思索在往昔的歲月裏,上演了多少一幕幕“雲橫秦嶺,雪擁藍關”的舊事,又是誰牽著匹瘦瘦的老馬,在夕陽中伴著歸鴉的翅膀,躑躅而行,浪跡天涯……
百年、千年在歷史的長河裏也不過是瞬間的煙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聘。
夜來了,一切都靜了。黑幕中遠遠看去那對岸的山,是無盡的菊。今夜賞菊於東籬,望月於南山,品咂著前人的幽幽情思,到了情深之處,也難免感慨了……生命猶如這門前的菊花,那般生死,那等高低貴賤,就象開在明媚春光裏的花朵,燦爛芬芳,鮮艷奪目。月兒彎,如眉。明亮,幹凈得徹底。又如三岔水,無邊際的柔。微風一來,便也烙上了一絲的憂。
沒有車水馬龍,更無燈紅酒綠,但依舊織渙出夢幻的色彩。
三、土狗
院子裏有三只土狗。一只叫嘟嘟,一只叫小白,一只叫小黃。嘟嘟是只老狗,喜歡獨自坐在大門口,不叫喚,就這樣安靜的坐著,看著匆匆流逝的世界;嘟嘟是個太監,據說做過閹割,所以現在異常的安靜和慈祥。小白是只母狗,名字的確是俗了點,小白年輕的時候風流成性,所以現在有了無數的後人,但死的死,跑的跑,計劃生育始終都搞不好;小白是只小白狗,但它已經不小了,年齡和嘟嘟差不離,聽院子的主人說,前些日子小白在外面咬了人,被人一陣暴打,眼口流血,只剩下半口氣了;小黃是小白的兒子,是小白現在唯一的種,也算是獨生子女了;小黃長著一身黃毛,機靈極了,活蹦亂跳,常常在院子裏追趕雞鴨,小黃總是鼓著一雙大眼睛,好奇的觀望著這個純潔煩擾、簡單復雜的世界。
我泡了杯綠茶,坐在庭院中央享受著初中的溫暖陽光。嘟嘟安靜的依偎在我的身旁,眼睛半瞇著,怕是在這舒服的太陽下也快睡著了。外面有零星的鞭炮聲,天空中有鳥兒不斷的飛過。偶然,嘟嘟會擡起頭,仰望著無盡的天,看飛鳥劃破天際,嘟嘟的眼神中分明寫著歲月的滄桑,像個老人般安靜的享受這那已不再多的時日。小黃在院子裏狂奔著,追趕著正在覓食的雞,小黃畢竟是小黃,那般年幼,生存之理尚不懂,小黃會好奇於一只蚊蟲,它甚至希望高高躍起,把那些擾人的蚊子抓下來,看個究竟。小黃玩累了,便會躺在母親旁邊,感受著母親的體溫。這個時候,小白趴在地上,沒有絲毫的精神,它的嘴角還有血跡,它在不斷的顫抖。我用手請請的撫摩著小白的頭,小白安靜的趴在地上,沒有動彈,只有到了每日吃食的時候,它才會費很大的工夫從地上爬起。小白在艱難的過著每個時日,怕是快死了,我想。小黃走到母親跟前,小白睜開了雙眼,用舌頭舔著孩子的毛,小黃也不斷用舌頭回舔母親,我的心微微一顫。小白翻過身,小黃就撲了上去,像餓了很久,小黃抱著母親的乳頭吸吮著,那甘甜的液體是片片母愛,是母親的滴滴熱血。
嘟嘟每日都會出去溜達,好長光景才見它回來。嘟嘟回來的時候,夕陽籠罩著整個三岔大地,嘟嘟的身影是孤獨的,嘟嘟的步伐是堅定的。嘟嘟埋著頭,慢慢的遊走在三岔湖邊,余暉印在粼粼的湖水裏,對岸的樹木、屋舍倒映在透徹的湖水裏。嘟嘟的影子,也深深烙印在湖水裏。
某個午後,太陽高照,照在小白滿是傷痕的身上。幾個小孩圍了上去,發現了小白身上的傷。孩童們便各自回家找消炎藥,不多時,他們便拿著藥走到小白跟前,男孩細心的給小白擦身上的傷口,小白一直低著頭,全身顫抖著,定是痛苦無比。男孩為小白擦完藥,便離開去玩耍去了。小白突然擡起頭,它的眼角分明掛著晶瑩,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亮。
想起了城裏所謂的名犬,住的是幾十萬的房子,吃喝打理的消費比人還高。在中國,許多時候人連只狗都比不上。而農村的土狗一個月吃不到十塊錢口糧、住屋檐下或簡陋柴房。土狗是貧窮的,也是富有的。
一根鎖鏈、一套華宅套住的又豈止是狗?
在城市打拼的人們,在驕傲的你覺得生活很上檔次時,在你用眼仁的余光打量身邊的外來人口時,在自我感覺良好、以為高人一等時,摸摸自己的脖子,清醒的感受一下束縛的存在。大家都是一樣的,有了高薪、有了大房子,也不見得誰比誰過得好!因為——富有,並不僅僅是物質生活。
從今天起,我要給我們最廣大、最眾多的土狗一個響亮的名字:中華山間田園犬。
四、壩壩宴
過年了,外面放起了鞭炮,自家的門兩側在過年前就已經貼上了對聯,黑字紅紙,圖個喜慶。
四川客家“壩壩宴”以“九鬥碗”為主打,輔以地域性、時鮮性、特色性菜肴及客人點菜,一桌約20個菜品;九鬥碗又稱九大碗,但並非一定是九道菜,只因“九”是客家人的吉利數而籠統道之。回溯九鬥碗的來歷,還得一筷子紮進客家菜的歷史。
就“客家肉丸”烹飪方法而言,竟與古書記載的“搗珍術”如出一轍。《禮記註流》列有八珍,其中“搗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脊側肉)。每物與牛若,捶反側之,去其餌(筋腱),熟出之,去其顫,揉其肉。”此法在南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稱為“跳丸炙”。可見,客家菜系來自中原,古意悠悠,於此窺一斑見全豹。其實,來自中原的客家人遷至廣東東江流域後,聚族而居為文化孤島。此地區內,客家人比例大,反客為主,不僅其生活習俗未被當地土著同化,反而同化了當地土著。因此,帶有濃郁古中原特色的菜肴風味終於得以傳承。客家菜有“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之說。被譽為“客家搖籃”的贛南,宴席至今尚存“五燴四入”、“四盤八”、“九大碗”等門類。據成都市龍泉驛區柏合鎮專門主廚“壩壩宴”的鐘師傅講,他們的廚藝就是祖上從廣東那邊帶過來的,只是入川後,純正的客家菜經過時間的搓揉,多少又浸濡了川菜的口味。如今構成“九鬥碗”的拿手菜品有十多種。品碗、熱汁湯、姜汁熱窩雞、夾沙肉、東坡肘子、柏合豆腐皮、泡菜魚、鹹燒白、粉蒸肉等。同時視食客要求,往往擇九而廚。
“壩壩宴”在四川客鄉的盛行,成因有四:一是客家人註重血脈親情,故族聚活動甚多,有聚才有宴,有宴方有聚,此乃聚宴形成巨宴之因;二是客家人在遷徙途中往往歷時數年、數十年,且整村整族而動,加之秉性使然,此乃由巨宴生成野外宴之因;三是四川氣候相對平和,一年365天的宴席,天天都可露天,且廣大的鄉野又解決了房舍的窄小和對交流、聯誼的隔離;四是客家人心胸開闊、光明磊落、熱情好客的品格所致。
壩壩宴,是川西民間多年不衰的一種吃法,或言:吃文化。早先,壩壩宴是在清明時分才開宴,可如今,三岔人的壩壩宴也來了個改革:它不再是清明時節的“夥食”,其他節日甚至平時也“整”起來了。
在三岔,壩壩宴要吃上兩天。一大早,各家各戶就早早起床忙活。回鍋肉、番茄炒蛋、麻婆豆腐、涼拌雞等各家拿手好菜都擺到院壩中來了。小孩子竄來竄去,鬧著笑著,搶最好吃的菜;大人們說著笑著吃著,一嘴多用搞不贏。一頓壩壩宴吃了3個多小時,菜冷了又熱,熱了又冷。人們吃得歡快,鄉間的土狗們也在桌子周圍遊走,一看到人們啃完的骨頭,就騰的跑過去。人們吃著,笑著,鬧著,一片其樂融融之景。第一頓菜品十分豐富,幾乎覆蓋了四川民間所有的川菜;第二頓一般都是吃上頓未吃完的菜,所以,若希望吃新鮮的菜,你就必須努力吃,把桌子上的菜統統吃掉;到了第二天早晨,壩壩宴又開始了,新的一天當然是新的開始,菜又是新的了。農村的早飯以幹飯為主,幾乎和午、晚餐沒有什麽區別。農民們做什麽事都講個實惠、簡單,早上多吃點,就有力氣幹農活了。
五、雨
三岔,是“眼若霜鶻齒玉冰”的處子,一溪流水讓她溫柔婉約、滿眼碧綠讓她悠雅靜謐,一山一水,無一不透露著她的鐘靈毓秀、美奐絕倫,正是這靈秀,美麗了三岔的水、三岔的風物、三岔的意境、涵養了三岔人的聰穎與睿智。隱隱青山、悠悠綠水是大自然對她的鐘愛和造化,讓她浸潤在煙雨朦朧、悠遠綿長的美麗畫圖中。
當一縷溫潤的春風吹過,萬物復蘇,三岔岸綠,一夜之間,春天仿佛來到了這兒,滿眼碧綠,一派生機勃勃。人勤春早,田間地頭已出現了人們忙碌的身影,辛勤耕作著這物阜民豐的魚米之鄉,猶如畫卷中。“春雨貴如油,潤物細無聲”,綿綿春雨飄滿在三岔的上空,滋潤著這片富饒肥沃之地,又如多情的畫師揮毫潑墨般地作一幅寫意水墨畫,一片氤氳之氣。三岔的美麗從春天裏款款走來。
三岔的雨、山水、人文、歷史、民俗、風情,無時不刻地魂牽夢繞於我的腦海裏,每一處都是三岔不可缺少的獨特的文化。曾幾何時,我多麽想踏上這塊土地,想一覽這兒如詩如畫的旖旎風光,想張開雙臂擁抱這裏蒼翠的青山,想俯身親吻這裏柔情的碧水……
三岔的春天讓人想起“無邊細雨濕春泥,隔霧時聞水鳥啼。楊柳含顰桃帶笑,一鞭吟過畫橋西”的詩句;走在古鎮的石街上,放眼小河與船只、幫岸與水閣,欣賞小橋流水人家的情趣,看綠稠稠的河水,敦實的石橋鑲嵌在水面上,岸上的綠柳,枝條隨春風而搖擺;河面的烏蓬船,載著遊客悠然而行,船娘“吱呀吱呀”地搖著櫓,聲音清脆和婉,韻致別生,悠悠蕩蕩的劃進那柔婉的三岔夢中。
三岔古民居的風韻,美的可以入畫,看那有著濃郁三岔風情的青瓦頂白灰墻的房子,強烈的青白對比,讓人感覺到三岔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一座座一排排,或依河向周圍輻射而建或倚山而建,石街與民居錯綜交叉,疏密相見,動靜相宜,猶如酣暢淋漓的書法,濃墨重彩地繪出了一幅美麗的三岔寫意小品畫。可以站在長長的石街巷的一頭,蹺首仰望遙遠深邃的那頭,從中感知古鎮的寧靜與滄桑、人文與歷史,望古巷兩側的民居,觸摸久經歷史與風雨的墻壁、光滑的青石階、大樹底下的石磨……,任思緒在其間紛飛,感懷三岔特有的文化積澱與民風民俗。
三岔的雨,總是那樣的細密、那樣的柔情、那樣的纏綿。靜靜坐於三岔古鎮一個古色古香的木質茶樓上,抱一本書,捧一杯散發著淡香的熱茶,放眼茫茫細雨中,側耳靜聽密密的雨聲,品細膩如絲的三岔,浸潤在煙雨中的三岔,又流動著別樣的風采與神韻,只能讓你用心去聆聽、感知,不可觸摸,一伸手便溶入到溫潤的三岔煙雨中……;或是看那撐著油紙傘、獨自仿徨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的青衣女子,那青石板路,那長長的雨巷,那緊鎖的門扉,都讓人心醉不已,好一個三岔的意境,續著那未完的三岔夢……
站在濛濛細雨裏的大山腳下,看那秀麗的青山、靜臥的奇峰、蜿蜒的綠水、如濤的竹海都籠罩在她那輕紗薄霧般的煙雨中,隱隱約約,伴隨著不遠山坳處裊裊的炊煙,讓我知道自己置身於三岔,卻分不清哪兒是雨哪兒是煙。
三岔的春雨細膩憂郁、纏綿緋惻,三岔的女子不乏如此,更兼美麗多情、純潔嬌柔。嬌小玲瓏美麗可愛,一雙清澈如水的明眸、甜甜的笑容、纏著幾色頭繩的黑發、水紅的短袖上衣、及膝的七分褲,熱情的性格。
回首一眸,悠悠三岔夢,若大南國,在一個早春,我背上行囊,獨自彳亍在這塊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土地上,帶著對三岔的向往和思念,伴著一曲三岔的歌……
六、魚米
春的腳步悄悄來臨,土地上印有暖的痕跡,朝陽穿過雲,鋪撒在清平的三岔湖面上。魚兒戀美景,躍出水面,丈量它與天的距離,湖面頓時失去了往時的平靜。我劃著一葉小舟,在湖面上踽踽獨行,舟是緩緩的,湖畔是巍巍青山,山中長滿了杉。湖面如鏡,加上這隨波流淌的水草,湖中的遊魚,這又好似遠年的琥珀。貪戀美景,遊魚高高躍起,不小心落在了我的小舟上,它便開始苦苦掙紮,或恍然大悟覺得自己與天空是如此之近,我伸手去援助,魚卻不領情,撒得我滿臉的泥土,我長嘆,將魚兒拋向湖中。舟行湖中,遊魚同跳龍門的鯉魚般,用盡全身力氣沖出水面,魚又落在了我的小舟上。三岔湖中的魚多,隨意用個小網,在湖中一舀,便會網中有魚。將舟停泊在岸邊,行走在鄉間小道上,小道邊是農人的引水渠,渠隨路,路引渠,渠中長滿了水草,水面上密密麻麻的遊著小蝌蚪。渠中有魚,彎小腰,用手一摸就能逮住手掌大的鯽魚。在回家的路上,只要你留心於小道邊上的小渠,便能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到家中,煲魚湯或是紅燒,味美至極。其湯尤為盛,湯白,味香,放幾粒鹽,勝卻人間無數美味。我在山岔湖邊生起了火,把竹竿削細,再把從湖中捕到的魚串起,放上些佐料,微火熏烤,美味不一會就飄到鼻間了。
夕陽落下的時候,漁人撒下最後一網,載著滿船的收獲,回到家中。看這邊,你瞧那位垂老的漁翁手握鐵叉在湖邊做什麽?只見他瞄準目標,用叉子向水中一插:一條大鯉魚!老翁笑了,眉目中看不到一絲憂、半點愁。
風微微,波粼粼,漁人木舟印湖中,空氣中凝固著小麥的氣味,又夾雜著油菜花的清香,枇杷樹上已經掛滿了青澀的果實。炎熱的夏天,你可光著腳丫在三岔湖邊的淺水區戲水、納涼,留神於湖水中或許你會得到意外的收獲:鴨蛋、鵝蛋,還有湖中的小蝦,一網就是一大堆,拿到家中用油深炸,脆、香,回味無窮。
過年了,農人宰豬殺雞,家中屋檐下掛著許多香腸、臘肉,由於這些年貨都經過松葉煙熏過,所以吃起來味異常香。這裏的人們還把從湖中捕到的魚剖幹凈,然後用鹽水浸泡,之後掛起任風吹,多日後便成了香噴噴的幹魚片。農家炊煙升起,臘肉的美味香飄萬裏。
月兒掛在夜幕中,三岔要睡了。
七、花鄉
油菜花瘋狂的綻放著,花山花海,燦爛至極。蜜蜂嗡嗡的飛翔在三岔的土地上,飛翔在藍天碧水的三岔湖上,漫天遍野都是一片金黃的海洋。嗅鼻細聞,清香撲鼻而來。陽光之下,油菜花黃得耀眼,頗為驚艷。這個時日,臘梅香已香消玉隕,只在夜中萬物夢鄉時分才肯含吐暗香。
日當空,三岔水靜靜流淌,漁翁立在木舟之上,撒網捕魚。鴨子成群結隊的在湖面上劃行,翠鳥在樹枝上叫個不停。前方一抹紅,定眼望去原是火紅的海棠,蜀州海棠勝兩川,果然繁華盛麗天下無。瞧那盛開的海棠,枝丫橫斜,花色艷麗耀目。海棠印於三岔水中,萬物盡染醉意。路邊上新生的小草,小草叢中夾著一種漂亮的小黃花,俗稱燈籠花,燈籠花小巧可愛,可觀賞,可入藥,全身是寶。延著小道往前走,遠方是山,山下是一片無際的農田;小道旁紅梅伸枝,梅香隨風飄。而庭院後面的那片桃花,姹紫嫣紅,爭奇鬥艷,桃花枝頭蓓蕾初放,彌漫著浪漫的氣息,眼光正盛,孩童們的風箏漫天飛舞,口中念著那已經遠去的童謠:“三月三,風箏飛上天。”櫻桃花似乎是在述說著什麽,它枝頭上那潔白的小花,風一吹,便落了下來。小白花猶如一個精靈,空中翩翩起舞,享受著春暖的氣息。櫻桃花落地,化春泥,明朝更護花。在櫻桃樹下,泡一杯茶,品茶品山品水品人生。蘋果花、梨花,花繁葉茂,春風拂來,流向遠方。暗香浮動,醉意消魂。早春二月,繁花入夢。
艷麗的花,盡情放縱的開放著,花滿山,花滿坡,花滿路,花滿三岔湖。花如錦,春意盎然,三岔湖中何璀璨,原為花兒別樣紅。
倒影中印著披風飄飄的騎士
波如琴弦舟比奏者
舟於波面行琴聲四起
浪推浪波推波
悠悠琴聲是飛鳥從歷史的天空飛過
幽幽琴聲是遊魚打破龍的美夢
爾後鍵停弦息萬籟俱寂
黑雲壓城雨便落了下來
雨幕谷飄香
鄉間小道泥濘黃
那農家的屋舍深烙在三岔湖的身軀之中
似遠年琥珀
只是那弦月明亮如初
一、水
龍泉山麓的腳下,有顆明珠。這裏水抱山,山繞水,山水交融。泛一葉小舟,靜坐其中,晶瑩的湖水,碧波蕩漾,群島蔥綠,近岸、遠山、晨曦、夕照、明月、繁星、雲飄、霧散、船移、鳥飛,四時六方景色一一映在湖中。多少樓臺煙雨,化為片片微波,漸行漸遠。遠處的魚翁,頭頂鬥笠,手握魚竿,安詳的端視著水中的一草一木,彼岸的一花一世。水中泛起浪,那魚兒上鉤了,它還在掙紮,妄圖逃走,老翁不急,依舊靜觀其變,魚兒戲人,抑或是人戲魚兒吧。小舟在緩緩駛向彼岸,回頭一望,來時的路已經模糊不清,猶如原去的記憶般充斥著霧氣。瞧那遠處的高山,朦朧得像個害羞的閨中姑娘,美麗的臉被一絲紗遮著,只露出一雙水汪汪的大眼,讓人浮想聯翩。小舟朝著太陽升起的地方,緩緩靠近。夕陽撒滿了整個大地,余暉撫慰著湖面。
彼暗是茂林,林深處,悠悠落葉身伴舞。便似的,古墓雲影,笑靨如花伊人獨上花轎,西風呼嘯北風,憐汝不是新郎。思量,思量,兩行清淚,寸寸肝腸。從此不聞世間情,恍恍惚惚,夢回兩水,喃喃低吟:飄飄忘憂草,盈盈含笑花。郁郁思無訴,微微笑靨佳。
滿眼綠波洇漫,裊裊煙波空蒙。三岔湖的臉上寫著無盡的柔。
二、夜
月兒的心是匆忙的,她還未等白胡子的夕陽落下,就已悄悄的掛上的樹梢。鴨子嘎嘎的走向歸宿,夜幕降臨的瞬間,星星已經布滿了天空。那夜,多麽的深沈穩重;那夜,多麽的黑暗,而這黑暗中又透著些許明亮和希望。擡頭仰望的那一刻,心中免不了一絲驚詫,掃去一身塵囂,耳畔滿是一片詳和,鳥歸窩,魚也沒有了白日的活蹦亂跳,現在正安靜的傾聽著三岔湖水靜靜流淌的聲音。玉露冷,蛩吟砌,聽落葉正西風渭水。
三岔水在一如既往的流淌著,岸邊的蘆葦一片青蒼,我總覺著秦風《蒹葭》中的那位水邊伊人,就在眼前的這水中之湄。河堤上的老柳依然站立在那兒,似乎還在述說一個個折柳送別的故事,瑟瑟秋風之中我仿佛又看見了騎驢苦吟的唐裝詩人……我在思索,思索在往昔的歲月裏,上演了多少一幕幕“雲橫秦嶺,雪擁藍關”的舊事,又是誰牽著匹瘦瘦的老馬,在夕陽中伴著歸鴉的翅膀,躑躅而行,浪跡天涯……
百年、千年在歷史的長河裏也不過是瞬間的煙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聘。
夜來了,一切都靜了。黑幕中遠遠看去那對岸的山,是無盡的菊。今夜賞菊於東籬,望月於南山,品咂著前人的幽幽情思,到了情深之處,也難免感慨了……生命猶如這門前的菊花,那般生死,那等高低貴賤,就象開在明媚春光裏的花朵,燦爛芬芳,鮮艷奪目。月兒彎,如眉。明亮,幹凈得徹底。又如三岔水,無邊際的柔。微風一來,便也烙上了一絲的憂。
沒有車水馬龍,更無燈紅酒綠,但依舊織渙出夢幻的色彩。
三、土狗
院子裏有三只土狗。一只叫嘟嘟,一只叫小白,一只叫小黃。嘟嘟是只老狗,喜歡獨自坐在大門口,不叫喚,就這樣安靜的坐著,看著匆匆流逝的世界;嘟嘟是個太監,據說做過閹割,所以現在異常的安靜和慈祥。小白是只母狗,名字的確是俗了點,小白年輕的時候風流成性,所以現在有了無數的後人,但死的死,跑的跑,計劃生育始終都搞不好;小白是只小白狗,但它已經不小了,年齡和嘟嘟差不離,聽院子的主人說,前些日子小白在外面咬了人,被人一陣暴打,眼口流血,只剩下半口氣了;小黃是小白的兒子,是小白現在唯一的種,也算是獨生子女了;小黃長著一身黃毛,機靈極了,活蹦亂跳,常常在院子裏追趕雞鴨,小黃總是鼓著一雙大眼睛,好奇的觀望著這個純潔煩擾、簡單復雜的世界。
我泡了杯綠茶,坐在庭院中央享受著初中的溫暖陽光。嘟嘟安靜的依偎在我的身旁,眼睛半瞇著,怕是在這舒服的太陽下也快睡著了。外面有零星的鞭炮聲,天空中有鳥兒不斷的飛過。偶然,嘟嘟會擡起頭,仰望著無盡的天,看飛鳥劃破天際,嘟嘟的眼神中分明寫著歲月的滄桑,像個老人般安靜的享受這那已不再多的時日。小黃在院子裏狂奔著,追趕著正在覓食的雞,小黃畢竟是小黃,那般年幼,生存之理尚不懂,小黃會好奇於一只蚊蟲,它甚至希望高高躍起,把那些擾人的蚊子抓下來,看個究竟。小黃玩累了,便會躺在母親旁邊,感受著母親的體溫。這個時候,小白趴在地上,沒有絲毫的精神,它的嘴角還有血跡,它在不斷的顫抖。我用手請請的撫摩著小白的頭,小白安靜的趴在地上,沒有動彈,只有到了每日吃食的時候,它才會費很大的工夫從地上爬起。小白在艱難的過著每個時日,怕是快死了,我想。小黃走到母親跟前,小白睜開了雙眼,用舌頭舔著孩子的毛,小黃也不斷用舌頭回舔母親,我的心微微一顫。小白翻過身,小黃就撲了上去,像餓了很久,小黃抱著母親的乳頭吸吮著,那甘甜的液體是片片母愛,是母親的滴滴熱血。
嘟嘟每日都會出去溜達,好長光景才見它回來。嘟嘟回來的時候,夕陽籠罩著整個三岔大地,嘟嘟的身影是孤獨的,嘟嘟的步伐是堅定的。嘟嘟埋著頭,慢慢的遊走在三岔湖邊,余暉印在粼粼的湖水裏,對岸的樹木、屋舍倒映在透徹的湖水裏。嘟嘟的影子,也深深烙印在湖水裏。
某個午後,太陽高照,照在小白滿是傷痕的身上。幾個小孩圍了上去,發現了小白身上的傷。孩童們便各自回家找消炎藥,不多時,他們便拿著藥走到小白跟前,男孩細心的給小白擦身上的傷口,小白一直低著頭,全身顫抖著,定是痛苦無比。男孩為小白擦完藥,便離開去玩耍去了。小白突然擡起頭,它的眼角分明掛著晶瑩,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亮。
想起了城裏所謂的名犬,住的是幾十萬的房子,吃喝打理的消費比人還高。在中國,許多時候人連只狗都比不上。而農村的土狗一個月吃不到十塊錢口糧、住屋檐下或簡陋柴房。土狗是貧窮的,也是富有的。
一根鎖鏈、一套華宅套住的又豈止是狗?
在城市打拼的人們,在驕傲的你覺得生活很上檔次時,在你用眼仁的余光打量身邊的外來人口時,在自我感覺良好、以為高人一等時,摸摸自己的脖子,清醒的感受一下束縛的存在。大家都是一樣的,有了高薪、有了大房子,也不見得誰比誰過得好!因為——富有,並不僅僅是物質生活。
從今天起,我要給我們最廣大、最眾多的土狗一個響亮的名字:中華山間田園犬。
四、壩壩宴
過年了,外面放起了鞭炮,自家的門兩側在過年前就已經貼上了對聯,黑字紅紙,圖個喜慶。
四川客家“壩壩宴”以“九鬥碗”為主打,輔以地域性、時鮮性、特色性菜肴及客人點菜,一桌約20個菜品;九鬥碗又稱九大碗,但並非一定是九道菜,只因“九”是客家人的吉利數而籠統道之。回溯九鬥碗的來歷,還得一筷子紮進客家菜的歷史。
就“客家肉丸”烹飪方法而言,竟與古書記載的“搗珍術”如出一轍。《禮記註流》列有八珍,其中“搗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脊側肉)。每物與牛若,捶反側之,去其餌(筋腱),熟出之,去其顫,揉其肉。”此法在南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稱為“跳丸炙”。可見,客家菜系來自中原,古意悠悠,於此窺一斑見全豹。其實,來自中原的客家人遷至廣東東江流域後,聚族而居為文化孤島。此地區內,客家人比例大,反客為主,不僅其生活習俗未被當地土著同化,反而同化了當地土著。因此,帶有濃郁古中原特色的菜肴風味終於得以傳承。客家菜有“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之說。被譽為“客家搖籃”的贛南,宴席至今尚存“五燴四入”、“四盤八”、“九大碗”等門類。據成都市龍泉驛區柏合鎮專門主廚“壩壩宴”的鐘師傅講,他們的廚藝就是祖上從廣東那邊帶過來的,只是入川後,純正的客家菜經過時間的搓揉,多少又浸濡了川菜的口味。如今構成“九鬥碗”的拿手菜品有十多種。品碗、熱汁湯、姜汁熱窩雞、夾沙肉、東坡肘子、柏合豆腐皮、泡菜魚、鹹燒白、粉蒸肉等。同時視食客要求,往往擇九而廚。
“壩壩宴”在四川客鄉的盛行,成因有四:一是客家人註重血脈親情,故族聚活動甚多,有聚才有宴,有宴方有聚,此乃聚宴形成巨宴之因;二是客家人在遷徙途中往往歷時數年、數十年,且整村整族而動,加之秉性使然,此乃由巨宴生成野外宴之因;三是四川氣候相對平和,一年365天的宴席,天天都可露天,且廣大的鄉野又解決了房舍的窄小和對交流、聯誼的隔離;四是客家人心胸開闊、光明磊落、熱情好客的品格所致。
壩壩宴,是川西民間多年不衰的一種吃法,或言:吃文化。早先,壩壩宴是在清明時分才開宴,可如今,三岔人的壩壩宴也來了個改革:它不再是清明時節的“夥食”,其他節日甚至平時也“整”起來了。
在三岔,壩壩宴要吃上兩天。一大早,各家各戶就早早起床忙活。回鍋肉、番茄炒蛋、麻婆豆腐、涼拌雞等各家拿手好菜都擺到院壩中來了。小孩子竄來竄去,鬧著笑著,搶最好吃的菜;大人們說著笑著吃著,一嘴多用搞不贏。一頓壩壩宴吃了3個多小時,菜冷了又熱,熱了又冷。人們吃得歡快,鄉間的土狗們也在桌子周圍遊走,一看到人們啃完的骨頭,就騰的跑過去。人們吃著,笑著,鬧著,一片其樂融融之景。第一頓菜品十分豐富,幾乎覆蓋了四川民間所有的川菜;第二頓一般都是吃上頓未吃完的菜,所以,若希望吃新鮮的菜,你就必須努力吃,把桌子上的菜統統吃掉;到了第二天早晨,壩壩宴又開始了,新的一天當然是新的開始,菜又是新的了。農村的早飯以幹飯為主,幾乎和午、晚餐沒有什麽區別。農民們做什麽事都講個實惠、簡單,早上多吃點,就有力氣幹農活了。
五、雨
三岔,是“眼若霜鶻齒玉冰”的處子,一溪流水讓她溫柔婉約、滿眼碧綠讓她悠雅靜謐,一山一水,無一不透露著她的鐘靈毓秀、美奐絕倫,正是這靈秀,美麗了三岔的水、三岔的風物、三岔的意境、涵養了三岔人的聰穎與睿智。隱隱青山、悠悠綠水是大自然對她的鐘愛和造化,讓她浸潤在煙雨朦朧、悠遠綿長的美麗畫圖中。
當一縷溫潤的春風吹過,萬物復蘇,三岔岸綠,一夜之間,春天仿佛來到了這兒,滿眼碧綠,一派生機勃勃。人勤春早,田間地頭已出現了人們忙碌的身影,辛勤耕作著這物阜民豐的魚米之鄉,猶如畫卷中。“春雨貴如油,潤物細無聲”,綿綿春雨飄滿在三岔的上空,滋潤著這片富饒肥沃之地,又如多情的畫師揮毫潑墨般地作一幅寫意水墨畫,一片氤氳之氣。三岔的美麗從春天裏款款走來。
三岔的雨、山水、人文、歷史、民俗、風情,無時不刻地魂牽夢繞於我的腦海裏,每一處都是三岔不可缺少的獨特的文化。曾幾何時,我多麽想踏上這塊土地,想一覽這兒如詩如畫的旖旎風光,想張開雙臂擁抱這裏蒼翠的青山,想俯身親吻這裏柔情的碧水……
三岔的春天讓人想起“無邊細雨濕春泥,隔霧時聞水鳥啼。楊柳含顰桃帶笑,一鞭吟過畫橋西”的詩句;走在古鎮的石街上,放眼小河與船只、幫岸與水閣,欣賞小橋流水人家的情趣,看綠稠稠的河水,敦實的石橋鑲嵌在水面上,岸上的綠柳,枝條隨春風而搖擺;河面的烏蓬船,載著遊客悠然而行,船娘“吱呀吱呀”地搖著櫓,聲音清脆和婉,韻致別生,悠悠蕩蕩的劃進那柔婉的三岔夢中。
三岔古民居的風韻,美的可以入畫,看那有著濃郁三岔風情的青瓦頂白灰墻的房子,強烈的青白對比,讓人感覺到三岔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一座座一排排,或依河向周圍輻射而建或倚山而建,石街與民居錯綜交叉,疏密相見,動靜相宜,猶如酣暢淋漓的書法,濃墨重彩地繪出了一幅美麗的三岔寫意小品畫。可以站在長長的石街巷的一頭,蹺首仰望遙遠深邃的那頭,從中感知古鎮的寧靜與滄桑、人文與歷史,望古巷兩側的民居,觸摸久經歷史與風雨的墻壁、光滑的青石階、大樹底下的石磨……,任思緒在其間紛飛,感懷三岔特有的文化積澱與民風民俗。
三岔的雨,總是那樣的細密、那樣的柔情、那樣的纏綿。靜靜坐於三岔古鎮一個古色古香的木質茶樓上,抱一本書,捧一杯散發著淡香的熱茶,放眼茫茫細雨中,側耳靜聽密密的雨聲,品細膩如絲的三岔,浸潤在煙雨中的三岔,又流動著別樣的風采與神韻,只能讓你用心去聆聽、感知,不可觸摸,一伸手便溶入到溫潤的三岔煙雨中……;或是看那撐著油紙傘、獨自仿徨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的青衣女子,那青石板路,那長長的雨巷,那緊鎖的門扉,都讓人心醉不已,好一個三岔的意境,續著那未完的三岔夢……
站在濛濛細雨裏的大山腳下,看那秀麗的青山、靜臥的奇峰、蜿蜒的綠水、如濤的竹海都籠罩在她那輕紗薄霧般的煙雨中,隱隱約約,伴隨著不遠山坳處裊裊的炊煙,讓我知道自己置身於三岔,卻分不清哪兒是雨哪兒是煙。
三岔的春雨細膩憂郁、纏綿緋惻,三岔的女子不乏如此,更兼美麗多情、純潔嬌柔。嬌小玲瓏美麗可愛,一雙清澈如水的明眸、甜甜的笑容、纏著幾色頭繩的黑發、水紅的短袖上衣、及膝的七分褲,熱情的性格。
回首一眸,悠悠三岔夢,若大南國,在一個早春,我背上行囊,獨自彳亍在這塊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土地上,帶著對三岔的向往和思念,伴著一曲三岔的歌……
六、魚米
春的腳步悄悄來臨,土地上印有暖的痕跡,朝陽穿過雲,鋪撒在清平的三岔湖面上。魚兒戀美景,躍出水面,丈量它與天的距離,湖面頓時失去了往時的平靜。我劃著一葉小舟,在湖面上踽踽獨行,舟是緩緩的,湖畔是巍巍青山,山中長滿了杉。湖面如鏡,加上這隨波流淌的水草,湖中的遊魚,這又好似遠年的琥珀。貪戀美景,遊魚高高躍起,不小心落在了我的小舟上,它便開始苦苦掙紮,或恍然大悟覺得自己與天空是如此之近,我伸手去援助,魚卻不領情,撒得我滿臉的泥土,我長嘆,將魚兒拋向湖中。舟行湖中,遊魚同跳龍門的鯉魚般,用盡全身力氣沖出水面,魚又落在了我的小舟上。三岔湖中的魚多,隨意用個小網,在湖中一舀,便會網中有魚。將舟停泊在岸邊,行走在鄉間小道上,小道邊是農人的引水渠,渠隨路,路引渠,渠中長滿了水草,水面上密密麻麻的遊著小蝌蚪。渠中有魚,彎小腰,用手一摸就能逮住手掌大的鯽魚。在回家的路上,只要你留心於小道邊上的小渠,便能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到家中,煲魚湯或是紅燒,味美至極。其湯尤為盛,湯白,味香,放幾粒鹽,勝卻人間無數美味。我在山岔湖邊生起了火,把竹竿削細,再把從湖中捕到的魚串起,放上些佐料,微火熏烤,美味不一會就飄到鼻間了。
夕陽落下的時候,漁人撒下最後一網,載著滿船的收獲,回到家中。看這邊,你瞧那位垂老的漁翁手握鐵叉在湖邊做什麽?只見他瞄準目標,用叉子向水中一插:一條大鯉魚!老翁笑了,眉目中看不到一絲憂、半點愁。
風微微,波粼粼,漁人木舟印湖中,空氣中凝固著小麥的氣味,又夾雜著油菜花的清香,枇杷樹上已經掛滿了青澀的果實。炎熱的夏天,你可光著腳丫在三岔湖邊的淺水區戲水、納涼,留神於湖水中或許你會得到意外的收獲:鴨蛋、鵝蛋,還有湖中的小蝦,一網就是一大堆,拿到家中用油深炸,脆、香,回味無窮。
過年了,農人宰豬殺雞,家中屋檐下掛著許多香腸、臘肉,由於這些年貨都經過松葉煙熏過,所以吃起來味異常香。這裏的人們還把從湖中捕到的魚剖幹凈,然後用鹽水浸泡,之後掛起任風吹,多日後便成了香噴噴的幹魚片。農家炊煙升起,臘肉的美味香飄萬裏。
月兒掛在夜幕中,三岔要睡了。
七、花鄉
油菜花瘋狂的綻放著,花山花海,燦爛至極。蜜蜂嗡嗡的飛翔在三岔的土地上,飛翔在藍天碧水的三岔湖上,漫天遍野都是一片金黃的海洋。嗅鼻細聞,清香撲鼻而來。陽光之下,油菜花黃得耀眼,頗為驚艷。這個時日,臘梅香已香消玉隕,只在夜中萬物夢鄉時分才肯含吐暗香。
日當空,三岔水靜靜流淌,漁翁立在木舟之上,撒網捕魚。鴨子成群結隊的在湖面上劃行,翠鳥在樹枝上叫個不停。前方一抹紅,定眼望去原是火紅的海棠,蜀州海棠勝兩川,果然繁華盛麗天下無。瞧那盛開的海棠,枝丫橫斜,花色艷麗耀目。海棠印於三岔水中,萬物盡染醉意。路邊上新生的小草,小草叢中夾著一種漂亮的小黃花,俗稱燈籠花,燈籠花小巧可愛,可觀賞,可入藥,全身是寶。延著小道往前走,遠方是山,山下是一片無際的農田;小道旁紅梅伸枝,梅香隨風飄。而庭院後面的那片桃花,姹紫嫣紅,爭奇鬥艷,桃花枝頭蓓蕾初放,彌漫著浪漫的氣息,眼光正盛,孩童們的風箏漫天飛舞,口中念著那已經遠去的童謠:“三月三,風箏飛上天。”櫻桃花似乎是在述說著什麽,它枝頭上那潔白的小花,風一吹,便落了下來。小白花猶如一個精靈,空中翩翩起舞,享受著春暖的氣息。櫻桃花落地,化春泥,明朝更護花。在櫻桃樹下,泡一杯茶,品茶品山品水品人生。蘋果花、梨花,花繁葉茂,春風拂來,流向遠方。暗香浮動,醉意消魂。早春二月,繁花入夢。
艷麗的花,盡情放縱的開放著,花滿山,花滿坡,花滿路,花滿三岔湖。花如錦,春意盎然,三岔湖中何璀璨,原為花兒別樣紅。
倒影中印著披風飄飄的騎士
波如琴弦舟比奏者
舟於波面行琴聲四起
浪推浪波推波
悠悠琴聲是飛鳥從歷史的天空飛過
幽幽琴聲是遊魚打破龍的美夢
爾後鍵停弦息萬籟俱寂
黑雲壓城雨便落了下來
雨幕谷飄香
鄉間小道泥濘黃
那農家的屋舍深烙在三岔湖的身軀之中
似遠年琥珀
只是那弦月明亮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