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布

王水寶 韓建忠

夏布,因用於制作夏令服裝和蚊帳而得名。中國夏布,自古來以江西獨占鳌頭,而江西夏布又以萬載爲最,成爲中國夏布“四大名旦”(我國夏布以江西萬載、湖南浏陽、四川榮昌、浙江諸暨爲最著名)之一,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萬載夏布,曆史悠久,遠在東漢明帝時就開始生産,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曆史;到了唐朝,夏布因“柔軟潤滑,嫩白勻淨,平如明鏡,輕如羅绡”被列爲貢品 ;明朝時,夏布生産發展迅速,全縣有70%的農戶從事夏布生産,並大量出口,每年僅銷往朝鮮的就達幾萬捆;清代,據《萬載縣志》載:“光緒33年,産量達一萬八千擔,全縣有一千多家大中作坊生産夏布”; 民國時期,麻地遍及全縣,機杼之聲,處處可聞。在以後漫長的曆史歲月裏,雖然滄海橫流,人世變幻,但萬載夏布始終以其獨特的風姿聞名遐迩,經久不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已經暢銷廣東、無錫、無湖、常州、漢口、鎮江、上海、煙台以及朝鮮、日本、歐洲、西德等地,同景德鎮瓷器,南豐蜜桔一起被世人稱爲江西省三大傳統特産。
萬載夏布的原料是苎麻,破開後把紗加工成扁狀,所以又叫“麻布”或“扁紗”。郭沫若在其《曆史文稿》中記載說:豫章一帶的婦女是積麻織布能手,技術娴熟,有夜浣紗而成布者,稱之“雞鳴布”,故夏布又名“雞鳴布”。苎麻初爲野生,後移植家種,由於萬載屬半丘陵半山區,土質肥沃,且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很適宜苎麻的生長,故一年可收獲三次,爲萬載生産夏布奠定了紮實的原料基礎。
夏布的生産,分積紗和織布,前後要經過20多道工序。而萬載夏布的制作,與它埠不同,工藝極爲精細,具有兩大特點,它埠不及:一是萬載山間多清泉,利用泉水浣濯,日曝夜露,能保持苎麻的自然雅潔,比外地使用漂粉與酸水高出一籌;二是布成之後,他處皆用硫磺煙薰,以求一時美色,而萬載曆來嚴禁此法,而是保留它的天然美質,使之潔白奪目,色澤清秀。由於萬載夏布有如此獨特精湛的制作工藝,因此,萬載夏布具有不破折、不變形、輕盈耐磨、易洗易幹和愈用愈白、涼爽清汗的特點,制成的衣服具有挺括輕盈、涼爽清汗的優點,千百年來深受海內外顧客的歡迎,萬載縣志載:萬載夏布“嫩白勻淨,通行四方,商賈輻辏。”1936年,萬載夏布參加粵、湘、鄂、贛特産聯合會,江西省運杭展覽會和1942年江西省國貨陳列館特産展覽會展銷,均深受好評,並獲得應征特産獎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化纖紡織工藝不斷向前發展,化纖布已進入尋常百姓人家,然而,人們對萬載夏布的喜愛,依然有增無減,近幾年來,萬載夏布的産量都在十多萬匹以上,其中百分之六十遠銷東南亞等地和港澳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