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的客家人』
翻開台灣的墾拓史,客家人佔有相當的份量。由於當初客家人比閩南人來得遲,人數又少,因此居住地方大都偏僻貧癪,故爾默默耕耘以啟山林。然而有部分來得更遲,他們只好委身替先到者當長工或佃農。
小姨丈邱氏在山前無恆產,加上謀生不易,所以,打算趁著尚無子女到後山找尋機會。據外婆引述:當時夫妻倆肩扛一床棉被一張草蓆,並攜帶著身邊僅有的五塊銀洋,搭乘夜車至屏東,再轉南迴公路車至台東。一路顛簸抵達台東恰好黃昏,就在友人協助下落腳於馬蘭。
夫婦倆安定下來之後,四出打探工作機會。當時風聞花蓮開港需要粗工,小姨一再叮促丈夫前去試試。可是姨丈不願一窩風的追隨,遂在馬蘭附近找到一份臨時工作。儘管薪資微薄,對她倆生活上可應付過去,所以,他們就安下心來努力工作。
之後,人頭漸漸熟落交友日多,便在朋友引薦下,向當地一位地主租下七分地耕種。他們在這塊荒地上鬆土打壠,先種些短期蔬菜改良土壤。幸運的蔬菜生長順利,收成之日由小姨肩挑至市集販售。
小姨在家嬌生慣養,這下叫她挑菜去賣簡直要她老命。然在現實生活的逼迫下,她只好硬著頭皮上陣試試。不懂閩南語的她吃盡苦頭,還有遇上原住民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更是讓她出盡洋相。幸好一回生二回熟,加上她的招牌式笑容,終於讓她闖出一片天地。
初期他們的生活困苦緊湊,但這對年輕夫婦毫不氣餒。姨丈最常勉勵表姊弟的座右銘是:「有工作就是幸福,即便從早忙到晚,耕種自己的田園自然倍加努力。」他們就是靠著這份信念,慢慢闖出了名堂。長女出生那年,他們順利的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份水田。面積雖然僅三分許,他們已經高興得如獲至寶。
有地耕作有收成,但在過程中的痛苦,還是遭受到閩南人的排擠為最。鄰居有一陳姓閩南人,見其成功心中不是滋味,常以先來人欺負後到者,就連耿直忠厚的姨丈都受不了,可見其手段絕非尋常。
這日那陳姓鄰居與長子路過姨丈田邊,見夫婦倆在田裡鋤草,陳姓長者訕笑著說:「客人仔就是喜好跪跪爬爬捏泥卵,連爛泥都不如,怪不得毫無出息。」孰忍孰不可忍,平日受到欺壓也就算了。路過人家的田埂還要譏笑人家,受夠的姨丈乃躍身起立,快步跑上田埂直追父子倆。
追至他們身後虎吼一聲,平時練就之八卦拳出手。一記「黑虎偷心」直搗過去,陳姓大人閃躲無門硬接一拳。但聞「啵」的一聲巨響,陳氏應聲吐口鮮血,接著人便癱萎在地,雙眼驚恐的看著姨丈。這一拳擊破了他的優越感,其子見狀跪地求饒,但姨丈連頭也不回的走下田繼續工作。陳氏父子受此教訓之後,再也不敢隨便口頭欺負人家了。
一戰成名,附近的客家鄉親,見有人替他們出口氣,紛紛前來與姨丈輸誠交好。從此姨丈就成為里長伯,一直當到他鶴駕西歸才換別人。其實,這種故事在後山拓墾史上不勝枚舉,姨丈不過是傳說中的一小部分罷了。
姨丈他們成功之後,小姨發揮了賢內助的本領協助姨丈。許多新到後山之客,無枝可棲者,他都會廣開善門贈米送炭,甚至分些小錢讓他們安渡年關。「土地婆」之名不逕而走,遠至瑞穗海端之人都會前去求助。那些受著者感恩想要回報,自願做長工償還她的意氣,但她全都回絶。那年夫婦同為好人好事代表,消息傳回山前家鄉,親朋好友皆感與有榮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