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武功顯赫寰宇,連洋文 China 一字都有一講說是來自"秦"字的譯音。西楚霸王項羽一表人才、威攝群雄,與野史上常用流氓地痞無賴來描述的劉邦簡直有天壤之別。秦始皇卻以除了法學以外的其他諸子百家學說皆為毒素,有害國家的發展,而焚盡天下之書。項羽入咸陽後望見阿房宮的豪華奢侈、雄偉壯麗,感傷秦的暴政,一怒之下燒了阿房宮(註1、註2)。但是千年歲月後的今天,秦始皇的焚書和項羽的燒宮在人們的心中只燒烙下了兩個字"愚蠢"。
話說到文化大革命,今日到中國大陸觀光的遊客所看到的所有有形的文化遺產,幾乎都是最近一、二十年重新修復的。有些小廟小宇能修,有些像雲崗石佛的頭顱都被斬光了,如何修復。也許中國大陸至今仍在歌頌毛澤東的豐功偉業和聰明才智,但是觀諸歷史的前車,"毛澤東"三個字在五百年後勢將必是"愚蠢"的代名詞。
長話又說到臺灣,最近兩日正如火如荼上演一幕拆中正紀念堂記。耗費巨資蓋成的中正紀念堂實體上可說是一件精緻藝術品;它已經蓋成了,傷了民脂民膏也已經傷了。不管拆或不拆,它的政治含意在五百年後勢必消失如空氣般,但是可以預見拆了五百年後,在人們的心中"陳水扁"將和"毛澤東"齊名並列"愚蠢"的行列。
註1:《史記》並沒有說項羽燒了阿房宮,只是說項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而且考古已經發現燒的“秦宮室”是秦咸陽宮。
註2: 2003年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經過一年多的工作,對阿房宮前殿遺址進行探勘
和試掘的初步結果,顯示阿房宮並未完全建成,也無火燒遺下的痕跡,
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因而受到了質疑。
to 版主大大:
雖說拆不拆中正紀念堂是件政治意味濃厚的事件,但是即使在現今,中正紀念堂在國際間也有著建築藝術品的地位,在文學網上發表對文化資產被摧毀的感言,只要不涉及政治的立場,應該是可以被容許貼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