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遙思未歸人
王水寶 韓建忠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
在“敬老日”的重陽節,江西萬載縣政協,組織離任政協委員聯誼會的部分委員,登臨九龍左家山,遨遊三十把水庫,以歡度老人節。筆者有幸,隨老委員們一起飽覽秋景。
踏著松針鋪滿的小徑,我漫步來到翠竹叢中,只見原江西省政協委員、萬載縣政協副主席、民革萬載縣支部主委辛謹應,正在聚精會神地打太極拳,我靜靜地觀賞了一回,慢慢地踱到辛老身旁,他見我走近,便收步停拳,和我攀談起來。辛老告訴我,前些天他收到一封來自台灣的信箋,感到十分突兀,打開一看,原來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讀初中時,他的同學曾先生寄來的。辛老感觸頗深地說:“在這‘把酒持蟹以嘗之’的重陽節,登高望遠,又讀讀遠方同學的來信,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呵!”我們邊談邊走,在一塊青石板上坐下後,辛老便談起了六十多年前的往事……辛老和曾先生是同鄉,又是同班同學,1940年在龍河書院初中部畢業。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機轟炸龍河書院,炸死了兩名同學,激起了全院師生的義憤,憤怒聲討日本鬼子的罪行,高喊口號血債要用血來還。在畢業典禮上,同學們高唱《畢業歌》,以示“擔負起天下的興亡”的激情,曾先生面對兩名同學的慘死,立志要抗日報國,毅然投筆從戎,臨別時,辛老以“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的詩句以贈……
“想不到啊”,辛老站起來,理了理略顯斑白的頭發,若有所思地說:“1949年曾先生隨國民黨軍隊去了台灣,五十多年來一直沒有音訊,直到最近才收到他的來信,信中還提到那首詩,難得難得,真是親不親,故鄉人啊!”這時,辛老的眼眶裏,已含滿了激情的淚水,我們沈默了一回,辛老又告訴我:“曾先生還有哥哥嫂子、侄兒侄女在萬載,他希望祖國早日和平統一,接他們去台灣走走。曾先生自己也準備回故鄉來看看哥嫂和舊日的同窗好友。”我衷心祝願曾先生早日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也衷心祝願辛老和曾先生兩位白發故舊,早日在故鄉相會,以傾積愫。
話別辛老,我信步漫遊,在一棵老幹盤曲的松樹下,見原萬載縣政協常委、台屬張景凡先生,他正手扶松樹,獨立一隅,似有萬縷心事,我便快步走到他的身旁,輕聲地問道:“張老,您在想啥?”生怕打攪他的沈思。
“唉!”張老歎了口氣,隨手摘下一簇松針,不勝傷感地說:“今天是重陽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此刻,我真的有唐詩人王維所說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那種心境呢!”原來,張景凡先生的兩個哥哥都在台灣,已五十多年頭了。前幾年,他大哥來信,說他時刻想念家鄉的親人和兒時的夥伴,要張老代向親人和兒時的夥伴問好,在有生之年,一定回來看望父老鄉親。張老談到這裏,略停了一下,動情地說:“我大哥已70來歲了,回來一趟是一趟了。”接著,張老帶著淒楚的音調告訴我:“可是我二哥至今還沒有來信,在台灣的大哥也不知我二哥的下落,真是生死未蔔啊,想起來真是十分傷心呵。”是呀,自台灣當局開放大陸探親以來,一批又一批離散的骨肉已絡續回大陸探望久別的親人,而張老的二哥,至今都還沒有音訊,怎不叫張景凡先生離愁千縷,思緒萬端呢!
這時,一行大雁排成“人”字,在我們的頭上緩緩飛翔,一會兒又排成了“一”字,我望著南飛的雁群,不由感歎萬千,呵!這雁群也深知人心,字字都傾注著祖國要統一,親人要團聚的願望。但願祖國早日和平統一,故人重逢,親人團聚。
王水寶 韓建忠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
在“敬老日”的重陽節,江西萬載縣政協,組織離任政協委員聯誼會的部分委員,登臨九龍左家山,遨遊三十把水庫,以歡度老人節。筆者有幸,隨老委員們一起飽覽秋景。
踏著松針鋪滿的小徑,我漫步來到翠竹叢中,只見原江西省政協委員、萬載縣政協副主席、民革萬載縣支部主委辛謹應,正在聚精會神地打太極拳,我靜靜地觀賞了一回,慢慢地踱到辛老身旁,他見我走近,便收步停拳,和我攀談起來。辛老告訴我,前些天他收到一封來自台灣的信箋,感到十分突兀,打開一看,原來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讀初中時,他的同學曾先生寄來的。辛老感觸頗深地說:“在這‘把酒持蟹以嘗之’的重陽節,登高望遠,又讀讀遠方同學的來信,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呵!”我們邊談邊走,在一塊青石板上坐下後,辛老便談起了六十多年前的往事……辛老和曾先生是同鄉,又是同班同學,1940年在龍河書院初中部畢業。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機轟炸龍河書院,炸死了兩名同學,激起了全院師生的義憤,憤怒聲討日本鬼子的罪行,高喊口號血債要用血來還。在畢業典禮上,同學們高唱《畢業歌》,以示“擔負起天下的興亡”的激情,曾先生面對兩名同學的慘死,立志要抗日報國,毅然投筆從戎,臨別時,辛老以“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的詩句以贈……
“想不到啊”,辛老站起來,理了理略顯斑白的頭發,若有所思地說:“1949年曾先生隨國民黨軍隊去了台灣,五十多年來一直沒有音訊,直到最近才收到他的來信,信中還提到那首詩,難得難得,真是親不親,故鄉人啊!”這時,辛老的眼眶裏,已含滿了激情的淚水,我們沈默了一回,辛老又告訴我:“曾先生還有哥哥嫂子、侄兒侄女在萬載,他希望祖國早日和平統一,接他們去台灣走走。曾先生自己也準備回故鄉來看看哥嫂和舊日的同窗好友。”我衷心祝願曾先生早日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也衷心祝願辛老和曾先生兩位白發故舊,早日在故鄉相會,以傾積愫。
話別辛老,我信步漫遊,在一棵老幹盤曲的松樹下,見原萬載縣政協常委、台屬張景凡先生,他正手扶松樹,獨立一隅,似有萬縷心事,我便快步走到他的身旁,輕聲地問道:“張老,您在想啥?”生怕打攪他的沈思。
“唉!”張老歎了口氣,隨手摘下一簇松針,不勝傷感地說:“今天是重陽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此刻,我真的有唐詩人王維所說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那種心境呢!”原來,張景凡先生的兩個哥哥都在台灣,已五十多年頭了。前幾年,他大哥來信,說他時刻想念家鄉的親人和兒時的夥伴,要張老代向親人和兒時的夥伴問好,在有生之年,一定回來看望父老鄉親。張老談到這裏,略停了一下,動情地說:“我大哥已70來歲了,回來一趟是一趟了。”接著,張老帶著淒楚的音調告訴我:“可是我二哥至今還沒有來信,在台灣的大哥也不知我二哥的下落,真是生死未蔔啊,想起來真是十分傷心呵。”是呀,自台灣當局開放大陸探親以來,一批又一批離散的骨肉已絡續回大陸探望久別的親人,而張老的二哥,至今都還沒有音訊,怎不叫張景凡先生離愁千縷,思緒萬端呢!
這時,一行大雁排成“人”字,在我們的頭上緩緩飛翔,一會兒又排成了“一”字,我望著南飛的雁群,不由感歎萬千,呵!這雁群也深知人心,字字都傾注著祖國要統一,親人要團聚的願望。但願祖國早日和平統一,故人重逢,親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