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搭檔劇照師C.Y.遺憾地說,錯過了今年丁亥野台開唱。丙戌野台開唱時,他只帶耳朵不帶相機,反而更能心無旁騖地投入。即使他對Roly Poly Rag Bear、Dirty Three、Super Furry Animals、Advantage Lucy、Tizzy Bac等的喜好沒變,這次錯過,他還是覺得遺憾。
看到丁亥野台第一波名單上的Mercury Rev、Yo La Tengo、Explosions in the Sky,或許我就有預感了吧!就算C.Y.口中念著,自己或許突然對野台失去了熱情,他那種偽裝出的非主流式冷漠,還是讓我內疚不已。當然,礙於工作,我不能放風。
其實,我是如此地想貼近Explosions in the Sky那種時而荒涼的風華。即使是慘白張力構築起的音牆,也無法抗拒吉他音線企圖迸裂的魅力。不是優雅的魔幻,那樣滴水不漏的音場幾乎快奪去苟延殘喘的視覺。同時要人喜悅、悲傷,卻又如此適切。是了,這就是Explosions in the Sky。來自德州的傳奇。
Post-Rock裡的經典顏色。涼頹而又赤裸。
與我愛甚的拉赫曼尼諾夫截然兩個世界,卻又都具有把人逼瘋的本事。
低喃與鼎沸之間,空靈與喧騰之間,沿著脈絡分明的癮需索,零碎的情緒蒙太奇成如罌粟般的交響詩,在腦內爆炸著寂寥。明明害怕這樣的依賴症,卻又極度渴求。
上癮了嗎?是Explosions in the Sky,抑或堆疊著層次的落寞?
〈2〉
因工作而結識的C.Y.,眸裡總是溢滿村上龍。當他一次一次翻閱《五分後的世界》時,猜想著,他該是耽溺在Wakamatsu在Old Tokyo舉辦音樂會的那一段。從第一個音符下來開始,長達八、九頁的篇幅在描述這個橋段。Wakamatsu改編自理查.史特勞斯〈Metamorphosen〉的漸強演奏,或許撼動了他眼裡一貫的平漠。
C.Y.素來的沉穩,實在令人很難將之與Rock或野台開唱聯想在一起。除了攝影,Rock大概是他另一個出走的靈魂。套句年輕人的用語,他是個「怪咖」,杜絕於藝術家之外的藝術家。他拍的照片不讓人驚豔,卻在彩度之上還裹著一層耐人玩味的彩度。較一般的片子少了一分明度,而多了一分感度。像他。
像他。不敏感的敏感。不易感的易感。
〈3〉
慢了月餘才熟稔的燈光師T.S,不只對明暗特別敏銳,對周遭人的情緒變化同樣觀察入微。他的溫和彷如犀利的探問,讓人總是無意識地攤開原本緊握的隱密。可當你想接近他時,卻又會被他悄無聲息堆砌起的冷漠灼傷。那樣的疼,呼應著他眼中偶爾不慎流露的滄桑。
這般矛盾,如對立的光影,延展出一條銳利的線,切割著我們未曾交集的眸。
許久之後才發現,拉扯我的理智的,其實是萌發之初的喜歡呵!可這樣的喜歡,很快就在屢屢錯身中夭折,絕了一度羅織的美好想像。
T.S.和C.Y.,都像Explosions in the Sky那清澄的混濁,單薄的深沉。T.S.不只是T.S.,C.Y.不只是C.Y.,當然Explosions in the Sky也不只是Explosions in the Sky。
或許我索求的是輕噪音背後的寧靜呢?
〈4〉
想起一些人,想起一些事。
搭檔劇照師C.Y.遺憾地說,錯過了今年丁亥野台開唱。丙戌野台開唱時,他只帶耳朵不帶相機,反而更能心無旁騖地投入。即使他對Roly Poly Rag Bear、Dirty Three、Super Furry Animals、Advantage Lucy、Tizzy Bac等的喜好沒變,這次錯過,他還是覺得遺憾。
看到丁亥野台第一波名單上的Mercury Rev、Yo La Tengo、Explosions in the Sky,或許我就有預感了吧!就算C.Y.口中念著,自己或許突然對野台失去了熱情,他那種偽裝出的非主流式冷漠,還是讓我內疚不已。當然,礙於工作,我不能放風。
其實,我是如此地想貼近Explosions in the Sky那種時而荒涼的風華。即使是慘白張力構築起的音牆,也無法抗拒吉他音線企圖迸裂的魅力。不是優雅的魔幻,那樣滴水不漏的音場幾乎快奪去苟延殘喘的視覺。同時要人喜悅、悲傷,卻又如此適切。是了,這就是Explosions in the Sky。來自德州的傳奇。
Post-Rock裡的經典顏色。涼頹而又赤裸。
與我愛甚的拉赫曼尼諾夫截然兩個世界,卻又都具有把人逼瘋的本事。
低喃與鼎沸之間,空靈與喧騰之間,沿著脈絡分明的癮需索,零碎的情緒蒙太奇成如罌粟般的交響詩,在腦內爆炸著寂寥。明明害怕這樣的依賴症,卻又極度渴求。
上癮了嗎?是Explosions in the Sky,抑或堆疊著層次的落寞?
〈2〉
因工作而結識的C.Y.,眸裡總是溢滿村上龍。當他一次一次翻閱《五分後的世界》時,猜想著,他該是耽溺在Wakamatsu在Old Tokyo舉辦音樂會的那一段。從第一個音符下來開始,長達八、九頁的篇幅在描述這個橋段。Wakamatsu改編自理查.史特勞斯〈Metamorphosen〉的漸強演奏,或許撼動了他眼裡一貫的平漠。
C.Y.素來的沉穩,實在令人很難將之與Rock或野台開唱聯想在一起。除了攝影,Rock大概是他另一個出走的靈魂。套句年輕人的用語,他是個「怪咖」,杜絕於藝術家之外的藝術家。他拍的照片不讓人驚豔,卻在彩度之上還裹著一層耐人玩味的彩度。較一般的片子少了一分明度,而多了一分感度。像他。
像他。不敏感的敏感。不易感的易感。
〈3〉
慢了月餘才熟稔的燈光師T.S,不只對明暗特別敏銳,對周遭人的情緒變化同樣觀察入微。他的溫和彷如犀利的探問,讓人總是無意識地攤開原本緊握的隱密。可當你想接近他時,卻又會被他悄無聲息堆砌起的冷漠灼傷。那樣的疼,呼應著他眼中偶爾不慎流露的滄桑。
這般矛盾,如對立的光影,延展出一條銳利的線,切割著我們未曾交集的眸。
許久之後才發現,拉扯我的理智的,其實是萌發之初的喜歡呵!可這樣的喜歡,很快就在屢屢錯身中夭折,絕了一度羅織的美好想像。
T.S.和C.Y.,都像Explosions in the Sky那清澄的混濁,單薄的深沉。T.S.不只是T.S.,C.Y.不只是C.Y.,當然Explosions in the Sky也不只是Explosions in the Sky。
或許我索求的是輕噪音背後的寧靜呢?
〈4〉
想起一些人,想起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