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於室的南方人與流落他方的北方人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南方人有兩種,一種忠心耿耿,一種不安於室。

  忠心耿耿的南方人,從小就沒見過人包餃子,也不會在肚子餓的時候想到各種麵食,其實他們的家鄉非常富足,屬於所謂魚米之鄉,因此從來也不知道北方人的麵食,是怎麼樣鄉愁的滋味。

  不安於室的南方人,在認識真正流落異地的北方人之後,就開始蠢蠢欲動。

  以前在美國,想吃包子、饅頭、蔥油餅、花捲都要自己做,然後找個週末,我們全家就會動員在那張大桌子上,攤出一堆麵粉還有發好的麵,開始做起饅頭來了,通常還會一起做一些花捲。為了代替豬油,花捲裡面使用的油脂是白脫油(其實也還是脂肪的意思,只不過用植物性油脂取代動物性油脂)在麵糰上一層一層抹上後再捲,就會有層次還有花樣。

  做饅頭的時候料理桌邊圍著三張椅子,媽媽、姐姐與我各據一張,陣勢宛如二十世紀初,婦女圍一起在做女紅時邊聊天、後來引發最早的婦女運動,因為在這樣的作檯上,所有故事都會流傳下去,如同媽媽說了許多小時候的故事給我們聽一樣。有關一名不安於室又蠢蠢欲動的南方小孩,如何輕鬆看待流落他鄉的北方人的鄉愁。

  外公是國民黨文員,一家子在1949年之後取海陸輾轉來台灣,後來定居在眷村裡面,曾經一無所有、三餐不繼、付之一炬。在這種困難的環境裡,外婆堅持要讓孩子受教育,尤其是女孩,因為男孩子最困苦時可以賣勞力,女孩子就只能賣身體了。但是年紀小的小孩,記不住這種養成志氣的精神喊話,對他們來說,黃昏被大人追著滿街跑,還有肚子餓的時刻,都是比較真實的。

  村裡有一個正正經經的南方小孩;說她正正經經,因為提到南方,沒人比她的家鄉更南方,來自中國最南方的海南(通常就不管曾母暗沙了),她的村子裡居民來自四方,許多退伍老榮民、北方媽媽,為了生計,開起了一家一家的麵食鋪子。 對常常餓肚子的孩子來說,世界上最吸引人的東西除了教會都會發的麵粉、奶粉、糖果之外,就是那些圓圓白白的澱粉類食品了,每回下課放學,或是根本不去上課了,她一定要繞到街口的麵食店前面去,眼巴巴地看著這些流落南方大水溝外的台灣的北方人,用他們一身力氣揉麵。在這裡,他們的過去,全部揉在麵糰裡面了,揉得越是徹底、熟透,他流落的路途越是長遠曲折,在蜿蜒的漂流之路上面,他學會艱苦,取得力氣與路途搏鬥。團麵裡還有他手上所有疤痕的印模,以及許許多多以前聽到過的故事,都在揉麵團的動作裡面,召喚著他,從腦袋裡面跑出來。這就是師傅的作檯。

  這個南方小女孩就在作檯前眼巴巴地看著,師傅也不趕她,兩個人這麼靜靜地不言不語,竟然傳遞了所有的故事,還讓小朋友取得自己的故事。她學會了所有麵食的訣竅,深深地為這些圓圓白白的食品著迷。慢慢地她知道發麵前要將一塊塊的發粉先泡溫水,讓它起泡之後倒進麵糰,無止盡地揉著、揉著、揉著;蔥油餅要用滾燙熱水加在麵糰裡才會柔軟,擀平後抹上層油、鹽巴、蔥花,捲起來成圓形,然後再橄開一次;聞著做花捲的豬油,她學會記住豬油的香味,回家時吃的飯便會特別香。然後,每個黃昏,就在這種蠢蠢欲動的執著眼神裡忘記回家,直到被媽媽提著棍子沿著大街小巷追打回家為止。

問好不安於室的米雪

本文輕鬆俏皮,不失純樸口味
呵呵,我小時候也常被棍子追著打

另,底該是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