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山下的故事
幼年居於鄉間,四鄰是茫茫漠漠的平原,偶然幾個土丘,不能稱做大山,黎明朝陽從東方地平線上昇起,懸在樹梢,樹影由長至短,再漸漸拉長,到了黃昏,夕陽便懶洋洋地掛在西邊寥落的矮屋頂上。那時候,小小的心靈中,天與地合抱著整個世界,中間便是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家;大山脈只在書本裡見過,高山於我,正如青藏高原住民心目中的大海,同樣是個神秘不可想像的地方。
來到香港才看到稍高一點的山,太平山盤踞整個港島,跟九龍的獅子山遙遙相對。獅子山背後是全港最高的大帽山,山勢綿延不斷,終年薄霧縈迴,山在虛無飄渺間,不禁心生嚮往,總想一一攀登,享受居高望遠的樂趣。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我沒見過仙山,但看過不少武俠小說,可以大膽說:「山不在高,有派則靈。」
初中時開始看武俠小說,梁羽生筆下的武林第一大派是「天山派」,跟後來知道的「少林派」和「武當派」不同,梁羽生自《七劍下天山》起,之後的《塞外奇俠傳》、《江湖三女俠》、《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等無不以「天山派」為武學正宗,有別於其他武俠作品。那時想,總有一天要去天山走走,幸運的碰到天山上的絕世高人,學得蓋世神功,便可以在學校橫行無忌了;若找到什麼「天山雪蓮」,吃了陡增十年八年功力,更是十全十美了。
直到轉看金庸小說,「天山派」的地位才由「少林派」取代。「少林派」在鄭州嵩山少室山上,武林中的地位至為尊崇,無人不知,那個不曉。後來看《倚天屠龍記》,知道張三丰在武當山創立武當派,終成一代宗師;而郭襄女俠則在晚年於峨嵋山金頂妙悟武學真諦,創立峨嵋派,把道家武學發揚光大。
然後是五獄劍派(華山派、泰山派、恆山派、嵩山派、衡山派)爭武林盟主之位,中間穿插個矮道士「青城派」的余滄海,「青城派」自然以青城山為大本營。《笑傲江湖》中的「青城派」頗為不堪,出了幾個敗類,但在還珠樓主的武俠世界裡卻是一等一的大派,他寫的「青城十九俠」,「青城派」包攬天下英豪於其中,氣勢之盛武林中無出其右。另一部「蜀山劍俠傳」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蜀山」幾乎是仙俠的發詳地。
中國有這麼多山,就有這麼多派,不信嗎?隨便在地圖一指,崑崙山就有崑崙派,雪山就有雪山派,大家還記得自稱天下無敵的白自在吧,他老人家正是雪山派掌門呢。
名門大派依附名山,邪魔外道又怎樣,還不是攏靠大山好遮風雨;「黑木崖」這名字江湖上人人聞之色變,正是東方不敗「日月神教」(魔教)的大本營。
名山出名派,名川大水卻不能長出像樣的門派,三四流的倒不少,如海沙派、巨鯨幫等等,似乎高人異士都不愛在海上生活,深山幽谷才是他們樂居的地方。
以前喜歡登山遠足,香港九龍新界的山都跑遍了,卻沒碰見仙家高人,更沒有失足跌落深谷意外發現武林秘笈,連個江湖門派也不曾一遇;大抵香港的山脈都沒什麼看頭,論氣勢景致跟國內名山幽谷差幾皮,沒靈氣,連飛禽走獸都跑個光光,怎可以留住世外高人呢。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山下仰望高山的妙造心境。我家門前沒有東籬,鐵閘倒有一道,窗外更沒有山的蹤影,因此悠然不起來。倒是每天乘火車上班,遙望對岸的八仙嶺,不管陰晴雨霧,總是默然的橫臥悠悠的碧波綠水中,見証了山下的繁榮興衰、人事更替、生老病死,八仙嶺仍是淡然處之,永恆的躺在那兒,名字或許不同,但山還是山,千年萬年後也還是山,那時早晚看山的已不是我,早換了其他人吧。
幼年居於鄉間,四鄰是茫茫漠漠的平原,偶然幾個土丘,不能稱做大山,黎明朝陽從東方地平線上昇起,懸在樹梢,樹影由長至短,再漸漸拉長,到了黃昏,夕陽便懶洋洋地掛在西邊寥落的矮屋頂上。那時候,小小的心靈中,天與地合抱著整個世界,中間便是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家;大山脈只在書本裡見過,高山於我,正如青藏高原住民心目中的大海,同樣是個神秘不可想像的地方。
來到香港才看到稍高一點的山,太平山盤踞整個港島,跟九龍的獅子山遙遙相對。獅子山背後是全港最高的大帽山,山勢綿延不斷,終年薄霧縈迴,山在虛無飄渺間,不禁心生嚮往,總想一一攀登,享受居高望遠的樂趣。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我沒見過仙山,但看過不少武俠小說,可以大膽說:「山不在高,有派則靈。」
初中時開始看武俠小說,梁羽生筆下的武林第一大派是「天山派」,跟後來知道的「少林派」和「武當派」不同,梁羽生自《七劍下天山》起,之後的《塞外奇俠傳》、《江湖三女俠》、《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等無不以「天山派」為武學正宗,有別於其他武俠作品。那時想,總有一天要去天山走走,幸運的碰到天山上的絕世高人,學得蓋世神功,便可以在學校橫行無忌了;若找到什麼「天山雪蓮」,吃了陡增十年八年功力,更是十全十美了。
直到轉看金庸小說,「天山派」的地位才由「少林派」取代。「少林派」在鄭州嵩山少室山上,武林中的地位至為尊崇,無人不知,那個不曉。後來看《倚天屠龍記》,知道張三丰在武當山創立武當派,終成一代宗師;而郭襄女俠則在晚年於峨嵋山金頂妙悟武學真諦,創立峨嵋派,把道家武學發揚光大。
然後是五獄劍派(華山派、泰山派、恆山派、嵩山派、衡山派)爭武林盟主之位,中間穿插個矮道士「青城派」的余滄海,「青城派」自然以青城山為大本營。《笑傲江湖》中的「青城派」頗為不堪,出了幾個敗類,但在還珠樓主的武俠世界裡卻是一等一的大派,他寫的「青城十九俠」,「青城派」包攬天下英豪於其中,氣勢之盛武林中無出其右。另一部「蜀山劍俠傳」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蜀山」幾乎是仙俠的發詳地。
中國有這麼多山,就有這麼多派,不信嗎?隨便在地圖一指,崑崙山就有崑崙派,雪山就有雪山派,大家還記得自稱天下無敵的白自在吧,他老人家正是雪山派掌門呢。
名門大派依附名山,邪魔外道又怎樣,還不是攏靠大山好遮風雨;「黑木崖」這名字江湖上人人聞之色變,正是東方不敗「日月神教」(魔教)的大本營。
名山出名派,名川大水卻不能長出像樣的門派,三四流的倒不少,如海沙派、巨鯨幫等等,似乎高人異士都不愛在海上生活,深山幽谷才是他們樂居的地方。
以前喜歡登山遠足,香港九龍新界的山都跑遍了,卻沒碰見仙家高人,更沒有失足跌落深谷意外發現武林秘笈,連個江湖門派也不曾一遇;大抵香港的山脈都沒什麼看頭,論氣勢景致跟國內名山幽谷差幾皮,沒靈氣,連飛禽走獸都跑個光光,怎可以留住世外高人呢。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山下仰望高山的妙造心境。我家門前沒有東籬,鐵閘倒有一道,窗外更沒有山的蹤影,因此悠然不起來。倒是每天乘火車上班,遙望對岸的八仙嶺,不管陰晴雨霧,總是默然的橫臥悠悠的碧波綠水中,見証了山下的繁榮興衰、人事更替、生老病死,八仙嶺仍是淡然處之,永恆的躺在那兒,名字或許不同,但山還是山,千年萬年後也還是山,那時早晚看山的已不是我,早換了其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