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南機場日記(1/23/2007)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他走完第三圈﹐頸子上開始有些暖熱。便在列陣的人群角落找了個空隙、站定。口令聲此刻響起﹐他便也跟著人群開始甩手。

另一邊﹐她在卵石鋪出的長道上﹐赤了腳板﹐來來回回﹐一共走了八次﹐如常的儀式。據說刺激足底的經穴﹐有些好處。有些什麼好處呢﹖她實在也是說不上來的。只是不知道哪個年頭開始這麼每個早晨這麼作了﹐習慣了﹐就繼續作下去。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要去停下來。

她偶而會停下來﹐實際地﹐在公園小徑、或是走回家的人行道上﹐停下自覺日益頹老彎曲的軀體。停下來﹐想想自己﹐活著﹐好像就是許多沒有什麼特別理由要停下來的事情。

他知道有許多事情﹐已經在時間中停下來了。其中之一﹐是腦海中的某些記憶。他偶而會停下來﹐實際地﹐在公園小徑、或是走回家的人行道上﹐停下日益頹老彎曲的軀體。日益頹老彎曲的思路﹐但清楚知道﹐對於故鄉的、閩江水的、武夷山光的﹐那些記憶﹐已然在這個城市的喧聲雜沓裡面﹐浸染上昏黃的陳漬。

突然間小學的下課鐘遠遠穿過他此際不大分明的神識,孩子們將開始潮水那樣湧過江流一樣的街道。他們穿著或是戴著絲毫不容許遲疑的匆忙﹐下一站可能是補習班﹐或者是誰人家裡的新電玩。他看過孫女電腦螢幕上的海流﹐她不知道的﹐那裡面有可怕的距離﹐海洋的間隔一如時間﹐你站在海岸一邊﹐望見的只是波浪光陰﹐後頭毋寧就是空無一人、空無一物--既然你看不見﹐便沒有什麼好希冀的。

他記得一些水鳥、尤其是魚鷹,在視野中穿刺滑翔的自由。自由﹐可以是傷感的﹐他久已知悉。

此刻她踏了急促的腳步﹐膝蓋內裡的風濕開始如虫虺噬蛹那樣、刺探她對現實苦痛的理解。當然﹐習於以直覺生存者﹐風濕毋寧頗似細雨或是夜寒﹐或者是遠離而不常聯繫的一個孩子。她飛越過﹐雖只一次﹐太平洋﹐風浪的大小其實是很不管緊要的事﹐大洋﹐可以換算成時間﹐或是時差。她以此對於遙遠可以立即以直覺來感受。


但現在她必須加快腳步﹐回家為下學的孫女準備零嘴。她並且必須開始熬一鍋白粥。
她經過一攤熟稔的推車﹐買了女兒喜歡的、微苦的大葉青菜。她直覺自己有些固執。她都過去幾年了﹐不需要再以她喜歡的﹐這樣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極普通的青菜了。她開始覺得眼角掙動﹐順手抹了一下﹐又買了老伴幾乎不可或缺的豆腐乳。她買了一份次子喜歡但實在不該多吃的蔥油餅﹐以及媳婦喜歡的糯米飯團。

她知道,若此、生命並不豐富﹐但一個依賴直覺的老嫗﹐對於瑣事與些許忙亂之需要﹐可能遠遠大過需要深思的命題。

--這樣﹐可能是某些人的早晨。其實﹐可能是他們的整日。

我坐在大洋彼岸一張零亂的書桌前﹐並不能記錄什麼深刻的思路。我必須接受自己其實與母親極似﹐是個依賴直覺渡日的性格。

父親過世一年了﹐但我每想其他﹐仍是早晨到公園、以及時時念著孫女的心情。他的後半生﹐母親也是﹐青年公園就是他們的宇宙﹐當然﹐也包含左近的黃昏和黎明市場、賣報的退伍軍人、大陸老鄉的牛肉麵館、幾家小吃像是清早的蚵仔麵線和午後的福州魚丸湯與傻瓜乾麵。

我離開許多人許多地方久了﹐記憶並不疏淡。父親晚年愛讀傳記文學裡許多民初的人物事跡﹐我猜想﹐他的心情﹐與我略同。母親﹐並不需要分析。

1/23/2007

大部分女性,再怎樣分析也是無解。
因為分析屬於理性結構,而感性的女性,由理性去分析會導致謬解。

每個人的早晨和每日,或許貧乏,或許無趣。但勢必必要。人就正因為能把握每一刻日常,凝聚在一起才顯得有力吧?

zy的文章很魔幻寫實,細膩的部份很細膩,想像的部份很惹人遐思。但放入真實時也不感到突兀,的確是需要多多學習的。

每次閱讀你的文章,都會從中讀到不少靈感。

這篇文章我不但看得懂
而且從中獲得許多感動
或許是和親情有關吧
我喜歡
問好ZY

寧兒,

多謝喜歡.
(妳這個回復,讓我覺得,是不是平常下筆,亂無章法,常讓妳看不懂來著?:wink: )

ZY問好.

好嘛好嘛
常言道坦白從寬
人家就在此承認了
應該這麼說好了
不是你下筆亂無章法
而是我的閱讀能力
以及領悟力有待提升
你寫的散文誠如家立所言
很魔幻寫實,細膩的部份很細膩,想像的部份很惹人遐思
換言之穿梭在詩和散文之間
有時跟著跟著怎麼才一眨眼就在迷宮裡走丟了 :oops:
如此而已 :wink:
下回請附上一張標準答案圖解
讓像我這般程度的大朋友也能進入ZY的世界 :w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