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國的殺人讀後感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今天看了村上龍寫的”寂寞國的殺人”,裡面談到:
  “這個世界已經不是以往物質缺乏的悲哀,而是一種寂寞。”
  我覺得寫的很好,這個世界就是因為太寂寞了,但是許多父母都還停留在以往悲哀的階段,以為只要給小孩充分的物質生活就可以滿足,小孩沒有任何人告訴他該怎麼化解寂寞,所以,寂寞在不經意間擴大了,不知不覺的吞噬了每一個人,但是他們卻沒有發現自己的問題只是因為太寂寞了而已,於是,問題就一直不斷加深了。
  那麼上網是否可以排除這種寂寞呢?
  不知道是誰說過的:”是因為寂寞而上網,還是因為上網而寂寞?”這問題已不是單純的哲學,或是心理問題,而是社會學問題,是一群人集體陷入一種無國界無空間的空虛寂寞中,當我們探討青少年為何沉迷於網路時,我們所應該探討的應該不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失敗或是怎樣,而是他們所面臨到的寂寞。
  就像是書中所談到的14歲少年殺人事件一樣,社會對這幾年日益增加的異常事件震驚,但卻不明白真正的原因,反而是採取一種消極的”消去、制裁”方法去除看的見”變異”的因子,而那些隱藏在幕後的真正危機,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去解決,也未曾深刻的了解過,因此對於問題而言,並沒有得到”治本”的方法,也就無法解決問題。
  因此,在近幾年愈來與多人了解到這個寂寞的概念後,許多探討這種心靈層面的作品就產生了。”過於喧囂的寂寞”便是類似這種概念下產生的代表作品,描述一個社會中的個體感觸到的這種寂寞的氣氛,這種現代人產生的空虛以及焦慮不安,而村上龍的許多作品也都描述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寂寞,許多作品更是以這種基調為主,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寂寞,也能在認識寂寞後反思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了解自身的寂寞後,許多人一定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寂寞”是否可以消失?
  在此書百餘頁的篇幅中,我們發現作者只有談到要我們認識”寂寞”這個概念,但並沒有提出”消去論”教導讀者去除寂寞,這或許是因為寂寞本身是一直存在的,並不能靠著其他做法消去,只能經由了解來緩和因為不安所產生的空虛,暫且忘卻自身的寂寞,消極來說,就是學著習慣寂寞的存在。
但是這樣會不會造成其他的問題產生,讓原本的問題無法解決呢?
作者在書中強調,目前的社會產生許多問題是因為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太寂寞了,造成的空虛得不到適當的彌補,問題才會不斷加深,因此,現在問題的關鍵所在是由於”無知”而產生的,並不是寂寞的存在與否,若寂寞是個不可消失的因素,那麼除了理解它也別無他法,更何況寂寞本身也具有相當程度的必存性,對個人成長方面具重要的影響力。
  在本書所無提及的是關於寂寞與孤獨的差別。關於這兩者之間的重疊以及相似是個人想探討的部分。對於個體的孤獨和心靈的寂寞,我覺得,若孤獨是人際關係所造成的個體孤獨,那所造成的不過是一種有點哀愁的寂寞罷了,但若長久的外在孤獨而造成內心的孤獨,那是種比寂寞還悲哀的孤立,也是外物無法破入的絕對隔絕。
若一個人感到寂寞,內心還會產生空虛,這是種好現象,是由於”慾望沒有達成”而產生的,換個角度想,我們應該高興,至少他還有所求,有所依戀。但是孤獨卻是連空虛也不再有的麻木不覺,是一種由於空虛長久沒有得到彌補,寂寞不停侵蝕的結果。
因此,若孤獨是由寂寞逐漸交織而成的繭,讓一個人漸漸被絕望侵蝕而漠視的社會是有罪的,不提出警告的我們也是悖德的謀殺犯。本書所提出的是14歲少年具體殺害同伴的事件,但是在心靈上的謀殺呢?這或許是更值得深思的地方。

呵呵呵....
謝謝良君的文章分享
其實寂寞也好 孤獨也好 僅是人類在心靈空泛下傳導的馬前卒罷了
病癥不在寂寞 自然也不在孤獨 而是隱藏其心靈背後關於人性的缺口 在意識間頓失 而後跌落的悲情年華 罪在教養 想飛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之理 很難讓人聯想一個十四歲的孩子 寂寞到可以有殺人的動機 是否因 父母與師長的放任或言教身教的模仿 或者是有先天的病癥呢 依常理而言 有時 寂寞也是一種獨有的美感 不予人說的滋味 亦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角 真難讓人相信 它會殺人 會讓一個未成年的人殺人.....
我想,這本書作者所謂的寂寞可能不是我們認為的"身邊沒有人陪伴"的膚淺涵義
應該是一種更深層的,屬於心靈虛無的長久現象
作者所謂的寂寞大概是指長期在不被社會或大眾了解~
找不到自己發聲之處~甚至是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的這種狀態下
所產生的一種孤立和空虛
日本常常發生有中學生或是國小生虐待或殺害其他同伴的事件
究其根本原因~我想和大多數父母大過忙碌無法顧及孩子心聲
以及社會過於重視學業帶給孩子的過多期望和壓力所造成的
在這種情況下,孩童可以說是被社會孤立了
社會不斷的叫他做什麼卻不了解他心中想法
處在一種被壓抑的長期狀態中,
雖然在同學間相處愉快交了很多朋友
但還是感到格格不入~覺得無法懂每個人面具下的意思
渴望別人懂自己~卻又害怕受傷,還是不明白如何表達自己
種種情緒混雜所產生的心靈空虛
而作者把他稱之為寂寞
正常的人再有朋友陪伴時通常不會注意到這種自身的寂寞
而且可以尋求管道減緩寂寞
只是偶爾~特別是獨處時察覺到寂寞這種狀態
但感受的的常僅止於"沒有人陪伴"這種層次而已
很快就會把寂寞忽視~過著快樂的生活
但是在長期處在這種高壓的生活中的日本孩童
尤其是背負所有期望的優等生們
他們其實對這種情緒特別敏感~
同時也隨著寂寞累積程度養成扭曲的性格
因此也就難怪壓抑到一定程度後
他們會尋求扭曲的途徑爆發了
事實上,現代存在很多病徵,
部分原因都可歸於不良的社會所養成的寂寞
我想,這是作者所極力要反映的社會病徵

嗯....
想飛可以感受得到那種無援的心境
長期受到寂寞啃蝕的靈魂 自然會有異常的人格思維
沒了人際關係的互動 總是躲在自己脆弱的保護色下
總是容易衍生更讓人錯愕的舉止言行
成了輕中重度的憂鬱或躁鬱症病者
來自於內心無法舒緩或解脫的壓力 長久下來
那種能量便可能讓人一夕之間心性喪失
做出好些讓人無法理解的驚悚舉止
實是可悲啊 只是 這樣的癥候還是可以預防的阿
還是希望大家可以透過任何管到發洩情緒
別擺在心裡太久才是
呵呵呵...
謝謝良兄的分享.....
謝謝想飛兄的意見
ㄟ...良是女生啦

良覺得,現在社會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抒發
也不知道自己怪怪的原因是因為寂寞吧
其實很多大人覺得不需要教的事情
對小孩來說都很需要一個人來帶領他比較好

良希望所有人都能快樂唷^^

呵呵呵....
阿....真的很抱歉
想飛這下就改正
謝謝良妹的指正喔
呵呵呵....
看完這篇關於寂寞的文章,戀覺得如果十四歲會寂寞到沒有任何事件可以讓他去專注於不在乎寂寞帶來的孤獨,那遊手好閒之下或是過於學習安排爆炸的情況之下,如果殺人可以讓家人停止忙碌看他一眼,老師停止施壓注視他的內心,同學停止比較發現他的存在,那殺人無疑是一個唯一可行而快速達到目的的方法,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探訪受刑人的僧團和在家居士的文章提過約略:
就算犯人用了激烈的手段在世界上紀錄自己,那也是因為他別無選擇,和生命中沒有提供他其他選擇的訓練和教育,這種斷層讓他們只會用最原始的方式來宣洩自身也是一個需要被注意的個體的事實,我們沒有選擇這條路子的人,也只不過是我們學會用其他方式,讓自己在這個方面得到滿足罷了。

如果要責怪,應該怪罪於沒有任何情況可以百分之百在世界上讓每個人得到他應該得到的際遇,並依此際遇活出可以突顯自己的特質的人生,那我們可以理解,一切都是情況造成的,既然如此就無所謂對錯,都是際遇罷了!

對於不幸的造成,人類目前確實只學會運用監牢和刑罰以及道德歧視,目前沒有其他更好更高等的方法...

這是小戀戀一點點對寂寞式犯罪的看法。
良也覺得~很多犯罪都是種想引起注意的手段罷了
記得以前良也常覺得爸媽只注重成績
只要成績好就都不關心良心理在想啥
所以有一段時間都故意考很差讓爸媽生氣
說穿了其實只是想引起爸媽注意
還有想實驗看看爸媽是不是真的只注意成績罷了

良覺得現在社會的問題就是太過安逸
物質和資訊變化很快
因此價值觀和心靈的調整常跟不上社會變化速度
很容易迷失在五花八門的事物上

另外社會把焦點太集中於學業也是個問題
只希望這種情形能慢慢改善
不要把這種悲劇又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