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止歇的迴響(誰可以幫我看一下哪裡需要修改)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永不止歇的迴響──振聲樂隊的管中生活


  樂隊概況

  振聲高級中學管樂社,於一九七三年由劉獻堂主教創立,創立時為鼓隊,後轉型為鼓號樂隊、軍樂隊,於前幾年引進美式風格(Marching Band),轉型為具有表演風格類型的樂隊。
  現今二樂有五十位同學,其中分為長笛組五人、長號組五人、小號組九人、黑管(豎笛)組六人、薩克斯風(大薩、小薩)組十人(各五人)、鐘琴組四人、大鼓組二人、小鼓組三人、鈸組一人、巴里東組(上低音號,Baritone,俗稱巴里東)四人、指揮一人。
  曾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參加教堂「慶祝聖誕」活動,六十人著聖誕服裝,吹奏樂器隨教會人員繞街,令人耳目一新,引為一大盛事。
  創立時為興趣性加入,後改為專班制加入,現於九十六學年度將改回興趣性加入,供更多有興趣的同學參加。
  

  同學的話

  經由訪問,二樂同學在入學時知道自己是屬於樂隊班後,同學們的反應大致上分為兩類,其一是早就已經知道「樂」班是樂隊,且對樂隊抱有高度的興趣;另一類是對於自己將是樂隊成員心中並無好惡之感,只是順其自然的練習、留校、上場。

  至於留校時間,大多都是放學後五點整至六點半,若有特殊活動的時候會留到七點,甚至八點!而大家也會利用假日留校練習。有些同學甚至為了留校的事情常常與家長協調不平衡。

  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同學會覺得很不公平,為什麼段考結束的下午,我們要留在學校練習樂器,當別的班級的學生在逛街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卻在管樂教室練習活動所需要的曲目。

  但隨著四十一週年的校慶到來,同學開始會主動留校練習,星期一到五都留到晚間七、八點,假日更是同學們約好早上九點到校一起練習到下午四點。現在大家已經不會有什麼反感或是不高興的感覺,因為大家認為練習不只是為了學校、更為了自己。

  或許是因為全班都是樂隊成員的關係,同學之間的感情都很融洽,小吵小鬧雖然常常出現,也曾為了留校的問題起糾紛,但班上的感情還是比其他班好得多。也有一些同學認為如果沒有「樂隊」將大家凝聚起來,也許班上就不會像現在一樣融洽。

  與學長也是相處的不錯,因為樂隊在九十六學年度以前都是專班制的,而編班方式與有無學習過樂器並無關聯,於是教導學弟使用樂器的責任就在學長身上(老師不可能每樣樂器都精通),所以樂班與其他班級不同的地方還多了一個學長與學弟的關係是直接的,並不像其他班級一樣,二年級是二年級,一年級是一年級,沒有直接關聯。

  同學們對樂隊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有些認為樂隊是一個可以增進班級凝聚力的存在、也有同學認為樂隊就是為了要幫學校爭光、還有另一種看法,認為樂隊代表一種特色(因為並不是每一所學校都有樂隊存在),但不管有多少種看法,倒都是大同小異,都認為樂隊是一個代表學校特色以及團結力的存在。

  或許是因為對高中社團的憧憬,部份同學剛開始時對自己被編到樂隊班感到不太適應(據校長說,每一年都有同樣的問題存在,被編入樂班的同學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反彈),但過了幾個月之後,大部分同學都可以在樂器中找尋吹奏的樂趣。

  對於樂隊要從專班制加入改回興趣性加入後,樂隊中有許多同學不能接受,就是都感覺太突然了,起初大家從對樂隊的不適應轉變到現在的熟悉、與上一屆的學長相處的也十分愉快,大部分同學都不願意見到樂隊就這樣的解散。

  同學們都不能理解為什麼學校要將樂隊改回興趣加入制,對於樂隊,大家都已經有一種「歸屬感」,突然跟同學們說下一屆沒有學弟可以教導(或許該說是可以操),同學們感到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說是難過嗎?也沒有那麼嚴重。就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沉重繚繞在同學們的心上。

  關於曾經有無轉社的想法也有歧異,一是以樂隊為榮,想為學校盡力,根本沒有想過轉社;另一種是認為樂隊訓練太過辛苦,對於其他社團又懷有好奇的心理,就想轉社看看,但不論是哪一種,大家依然是認分的在管樂教室內練習樂器。

  在樂隊班的這段時間,讓同學學到了許多事,例如樂器,以及團結性的重要。樂隊是一個團體,所以也不能出現不同的意見(尤其是老師下達指令之後更彰顯其服從性),由於每日留校的關係,同學們相處的時間也較其他班級多出許多,故感情當然也比其他班級深厚。

  家長的話

  在練習的過程中其實有許多家長反對自己的小孩加入樂隊,甚至對孩子不明不白的就被編入樂隊感到十分不滿,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於擔憂同學們的課業會因為練習樂器的關係而落後,其次是留校時間過長,太晚回到家中容易造成家長的困擾。對於這點同學們也有不同的看法,同學們認為自己可以將功課讀好,也可以將樂器練好,家長真的並不用那麼擔心他們的課業。

  當然也有家長非常贊成自己的孩子練習樂隊,他們認為小孩被編到樂隊班很好,既可以學習樂器,又可以學習在一個團隊中該如何生活,以後不管是繼續深造,或是奔向職場,都有良性的影響。

  老師的話

  樂隊指導老師李丁真老師認為,樂隊班的學生與其他班的學生有以下幾點不同:班級的凝聚力、服從性、團結性、榮譽感、向心力,以及較能「吃苦耐勞」(白話一點就是比較耐操)。對於音樂的感受力也比其他學生更加敏感,聽到某首樂曲的時候會較注意裡面演奏的是否有自己所擅長的樂器,以及樂曲的節奏、旋律等……

  對於樂隊將要解散的消息,老師們也只能以無奈及可惜的感覺來看待這件事情。樂隊一屆又一屆的傳承,就這樣突然的被迫中斷,長達三十三年歷史的振聲樂隊專班制將要改為興趣制加入,缺點有以下幾點:校慶或是畢業典禮等重大活動時,缺少樂隊伴奏,只能以播放錄音帶的方式進行有樂曲的部份,錄音帶與樂隊演奏的臨場感、震撼感就差了許多。.

  但,無論如何的惋惜,也無法改變這以既定的事實,畢竟樂隊解散並不是校長一人決定,是家長、老師,以及各方面的因素所造成。

  老師也希望如果要改為興趣性加入,是否能過濾掉無基礎的同學,由有基礎的同學加入練習。因為每一屆的一樂同學都是由二樂帶領練習,可是九十五學年度卻只有二樂同學為管樂社社員,九十六學年度新生在入社會造成一個斷層,由於也沒有學長可以帶領練習,所以也就無法吹奏樂曲,基於此點,老師希望能由有基礎的學生來加入管樂社,以免造成教導時的困難。

  總結

  在振聲管樂社剛創立之時,原本是採興趣式參加,但隨著時間流逝,前校長劉獻堂主教發現每兩個星期兩節的社團活動的時間,對於一個能上場的樂隊所需水準的練習時間來說,是不夠的,且興趣性加入在集合練習的時候並不好聚集,可能勝班的同學說要留校、美班的同學說要補習,於是就將樂隊改為專班制加入。改為專班制是好意,但卻沒料到會引起家長、學生,以及授課老師的反彈。

  老師擔憂的是學生練習樂隊後,回到家中已無力去複習課業,有時練習太過勞累時,隔天上課無精打采,於是造成老師的困擾;學生部分是只有部分學生抗議,由於編班時許多同學並不清楚「樂」班就是樂隊班,開學之後樂隊的操練使得他們感到極度的疲累,於是向家長提出轉出轉班的想法(因樂班無法加入其他社團);而家長擔憂的是學生的成績好壞,以及學業是否可以兼具……等等。

  管樂社創立三十三年之後,樂隊又即將改為興趣加入制,相對的,練習時間也將只剩下每兩個星期兩個小時的社團時間可供運用。大部分的同學只是看樂隊在校慶上的表演就斷論其優劣,很多人都不清楚每一屆可以上場的樂隊成員做過多少努力,或許是沒有校外專業人士表演的如此出眾,但樂隊同學們也相信,他們不會隨便就輸給一個同齡組成的樂隊。

  雖然即將要解除專班制,不過樂班的同學們都相信,畢業以後,不論是繼續就學或是工作,我們會永遠記得這永不止歇的迴響──振聲的樂隊生活。

  附錄──樂班同學寫給校長的信。

  校長您好!我是訊二樂班的學生。最近聽說學校的樂隊將要廢除,有種……不知該如何適從的感覺。

  您也知道歷屆樂班都是樂隊,當一年級剛開學要選社團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說,「你們不用選了,歷屆樂班全都是樂隊。」所以大家只好乖乖的進入管樂社,然後每天放學留校在管樂教室練習樂器。六點、七點,甚至還有些同學練到八點!更甚有時假日都會來校內練習。

  剛開始進去的時候,我們是一樂,當時的二樂(也是現在三樂)分組帶著我們練習,兩個年級不分上下、不分身分,說實在,這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而九十四年的運動會以及畢業典禮,三樂的演奏使我們也使參予的學生與家長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肯定、確定的。而我們也努力的加緊腳步,使自己的程度、水平,能躍升到三樂的水準。

  可是到了這學期,一切全都變了。不是樂隊班本身內部的變化,而是外在的壓力使得樂隊的本質產生變化。我們不是那種一壓就爛的草莓,但是為什麼所有發生的事情,都在我們當事人樂班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發生?

  說是樂隊轉型成社團自由參加,那好,我們喜歡吹樂器的留下繼續演奏,但是學校又出現一個公告:因考慮到程度上的差異,故今年管樂社只予訊二樂班參加。

  如果今年只開放一個班級加入樂隊,那九十六學年度加入的學弟(妹)們該如何學習樂器?那樣比專班制還要糟糕。面對著樂隊即將改回興趣加入制,同學們除了可惜之外,更多的是不捨,大家希望校長能不能考慮將樂隊改回專班加入制,但也只是希望,畢竟這是開會決定的事情,我們也知道校長就算不捨也不能做什麼改變。

  最後,謝謝校長能夠耐住性子看到最後(如果您有看到這段的話),也請校長考慮一下,謝謝校長!


  訊二樂班 學生 敬上。

  編後心得(訊二樂班 宋信緯)

  其實是第一次寫這種文體的文章,所以寫的時候有點不知道該怎麼下筆的感覺。查找資料、訪問、撰稿,通通都是第一次,而指導老師──普一能班導師:顏嘉琪老師也非常有耐心的指導我該從哪方面下筆,像是樂隊的歷史、標題要由樂器的特性去聯想、詢問老師與同學的問題……等等。

  這篇採訪能寫出來,很大部分的功勞都在顏老師身上,謝謝顏老師的指導。也謝謝我們班同學,以及音樂老師的配合採訪。

  如果你覺得這篇採訪寫的不錯,那我謝謝你。如果你覺得這篇採訪寫的很差,也請不要到樂班來打我,謝謝。

  

把那些恭維的話,感謝的話刪掉即可。
基本上一篇文章是不需要禮數客套的。

你只要把實際運作過程、心路歷程、喜怒哀樂完整表達
或是摻雜自己感想就夠了。

家長的話、老師的話嚴格來說這不能列為文章之內。

另外,這是要做校刊或校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