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式教育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胡也鄭琮墿

東方的教育方式,除了用「填鴨式」來形容以外,還有另一種稱呼,我叫它「階級式教育」。 要解釋什麼是「階級式教育」,我覺得倒有那麼一點哲學的韻味。 簡單地說,東方(在此泛指中、日、韓)的教育,在從小就灌輸了我們「人有不同階級」的思想。 就好比我曾經提到「娶與嫁」這種觀念,把男女以「階級」作區分一樣。 另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這號稱禮儀之邦所留下的一種產物,叫做「長輩與晚輩」的觀念。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尊敬長輩」,卻很少學過「為什麼」。 什麼樣的長輩值得尊敬? 所有的長輩都值得尊敬嗎? 遭受父母虐待,甚至性侵害的孩童,也還要繼續「尊敬」他們的父母嗎? 據我所知,現在還是有許多孩童遭受侵害時,只因為是「父母」就不即刻報警處裡。 當然也有些父母會將子女綑綁住,根本想逃也逃不了,倒也罷了;真的有能力逃跑的孩子,也會本能地留下來承受折磨。 因為從小就習慣性地在父母的權威及命令下行動,即使意志不能接受,也因為從未正確地被教授過「自身人權」的概念,而默然地承受。

然而會虐待小孩的父母,不可能會自己教自己的孩子:「我打你的時候要趕快跑!」.....更別說教孩子去「報警」了! 那麼,誰應該負起教導孩子「人權為先」的觀念呢? 學校的老師會嗎? 但據我了解,很多學校的教育方式都是以「階級為先」,很少有聽說過「人權為先」的教法的。 導致孩童從小就在錯誤的人權觀念中成長;在緊急事故時,主觀意識毫不猶豫地選擇默然承受。

我們來探討一下「階級式教育」,在現今社會裡的必要性。 首先回到一開始提到的「長輩與晚輩」這種觀念。 其實,「長輩」、「晚輩」這兩個詞彙本來就是一種毫無意義的虛擬名詞。 怎麼樣解釋「長輩」、「晚輩」這樣的字眼? 定義是什麼? 界限在哪裡? 「老年人」嗎? 「比我們大/小一輩的人」? 事實上我有一位親戚很老,但跟我卻是「平輩」。 我還有一位親戚比我小十歲,卻是我的「長輩」。 在這種情況下,我對他們的「尊敬」與「不尊敬」,就不是基於「長輩」或「晚輩」、「年長」與「年幼」來取決的了。

也許在古代,即使比我小十歲也要對他叩首;那是因為在那種君權制度下的社會,人民以等級做為區分,尊敬不尊敬,依等級而定。 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思考邏輯已經超脫了這種階級概念;之所以當我面對仍是孩童的「叔叔」,或比我長三十歲的「堂兄」之時,「長輩與晚輩」這種觀念,就已經沒有像古人那樣存在的意義了。 原因很簡單,就是人權已經逐漸平等化了!

在英文裡,是找不到和中文的「長輩」、「晚輩」同義的詞彙的。 因為國外的民主觀念,發展得比我們進步,不以階段形式拘束教育體系。 之所以孩童在這樣的教育下,不會被階級觀念誤導,而拘束自身人權。

而關於階級式教育,除了長輩與晚輩之外,其實還有很多例子,我在之後的文中還會再次提到。

所謂階級啊......
你不妨去參考古籍
看看流傳下來的古禮
雖說這是綑綁人們已久的束縛
但就文化、歷史的角度而言
仍是有許多寶貴的地方供學習參考

其實東西方的文明發展有別
實在不能一概而論
而人權這說法遠在戰國也有提過
只是未曾嚴格實踐

觀念是要慢慢導正的
而非一蹴可幾

可是可是。。。。可是。。。。好像不是這樣耶

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帶兒子去學校報到,發生這樣一段對話

接待的老師:『How are you? Do you know your teacher's name?』

兒子:『....Alica...』(講得只有螞蟻聽得見)

接待的老師:『Alica? 』

兒子:『Yes....』

接待的老師:『You have to call her Mrs. Bohn.』

兒子:『Mrs. Bohn.』

。。。。唉幽,千叮嚀萬叮嚀,就是忘了跟他說稱呼老師的時候,不可以直呼其名!!!!

在下在開會的場合,稱呼老闆的時候,也是說MR MRS 什麼什麼耶,因為我聽別人都這麼喊。

小感莫怪~~~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