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風扇嘎嘎作響,來的人都忙著自己的事去了;這樣的天氣,闔該午夢,式微了擾嚷的夏日心情,在桌前遙想去年今天。

凌亂的桌上,幾許塵灰輕鋪鍵盤,眼神留佇在「首楞嚴經」上頭。這部經,跟在身邊好多年了,翻了又停,停了又翻,那翹起的扉頁,在風吹日夕中,默默輕顫。....

古德有言:「自從一讀楞嚴後,不讀人間糟粕書。」在昏庸的人我對待中,楞嚴是一顆巨石,抵擋風吹雨打。無奈時的痛,就全數交給楞嚴吧!首楞嚴堅固大定。

佛法是一種浸透,一種潤飾與轉化。心性之間的風景,是佛法的潤澤與再造。讀經,帶來一種充份而祥和的心境;如果知足,就該知道當下那個況味,無是無不是。

若魚,相忘於江湖,體嚐一份貼切的熟絡,拾起慈悲,凝視慈悲。放曠的眼神,一目千里,再回首,生命就在呼息之間。....

陽影在樹梢,舞弄風的狐步。枝葉的節奏給出心靈的律動,一種感受,從天涯到鄉愁。這之間,雲的舒捲、放逸,明明白白是一個變奏,生命流下去了,古月照今塵,是一首歌,滄桑遍歷、豪氣萬千;這塵字特好,沒來由的扯弄,正是心的浮沉、跌盪。....

一種燒炙,一種戲弄,這一齣曲碼,汗濕衣襟。剩下來的是風,無夢無影,窗櫺幾聲鳥鳴,與書頁共舞。熱的時候,靜坐。時間稍縱即逝,心不搭冷熱,這日子自有理趣。談笑間,幾盅茶,隨緣隨喜,「長空不礙白雲飛,竹密不障活水流。」....

蟬鳴,悅耳在心的深處,在年少時的青青山田。園子裡有搖曳的葉影花姿,風流浪去了,蟬鳴在午夢裡,不曾稍歇。那當時,一種靜謐,引頸在窗畔,走過去一個穿戴樸實的農婦。整個夏天,一種靜謐像膚上沁出的汗,在陽光下獨行,只有風走過的聲音。

更遠些,男子蹲倨在牆角,點燃一根煙。整個世界在煙之外,煙姿在風中形色倥傯,目睛如夢,從來不曾知道成功何來何往,從來不曾。夢從眼角逃逸,再點燃一根煙,火紅的石榴記載了季節的因緣,兒時的情景在眼簾徘徊,黃沙路上,煙塵滾滾。

聽到鳥聲了。

一種歡愉,在暢快的鳴囀中;在雨意的冷涼裡。想起余光中的散文,「青青邊愁」,那種年少的滋味兒。辛棄疾的詞: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箇秋。

《醜奴兒》

就是這麼回事,像現代詩裡講的,一種甜蜜的負擔。可是呢?終究必需剔除,不必要的情緒,在山陰道上獲得爽淨的舒懷,一如音樂的的柔軟,節奏的和諧。辛棄疾寫了許多對人生的細緻體會,以及內心世界與現實人生的融合。這是可貴的,關於人的德行與情操,一種面對生命的態度。....

想起辛棄疾。

「永遇樂」是一闕好詞,辛氏如是寫道: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氏下筆的氣魄,帶著一股攝人心魂的強大情感,起承轉合間,擲出無比的浩歎;欲意洞穿人世坎苛,而付諸詞闕,又於宇宙生命,穿目巨闊,其中必有望天之憂,撫心之痛。人而若此,神傷連連,不問何如,自有迴天乏力之慨。

「永遇樂」乙詞不同於其它作品之處,在於勤舉往證,勇道史實。豐沛的歷史情感如若江洋,其間名士英才引為殷鑑,感傷流佈於古往今來,總為有識者銘心交懷。又辛氏塊壘當胸,才學自置,書卷於心,先天聰穎,大凡才賦情思若此者,正所謂「懷才不遇」者流,一生情志付諸筆墨,終必不得攄解,抑鬱以終。



辛棄疾,山東歷城人,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生於公元一一四O年,死於一二O七年,歷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一共活了六十八歲。

辛棄疾少年時期即具強烈的愛國意識。曾兩度北走燕京,刺探金人虛實。一一六一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北方漢族民眾奮起擾其後。辛棄疾年二十二歲,集合二千之眾,加入山東人耿京之義軍,並任掌書記。同年,南渡歸宋,從此正式開始從事政治、軍事以及文學創作的活動。

此時,完顏亮南侵失敗,宋、金對峙進入膠著時期。南宋統治集團內部,分成抗戰和主和兩派,展開激烈的鬥爭。辛棄疾慷慨激昂,力主抗戰,曾上《美芹十論》、《九議》等,陳述其恢復主張,雖未獲當道者的重視,卻輾轉流傳,在有志之士中引起巨大反響。

爾後,辛棄疾一直沉於下僚,直到一一八二年以前,他只是在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作了幾任地方官。但他毫不動搖,仍積極訓練軍隊、打擊貪污強暴,安定民生,為恢復中原作準備。不料,又觸當權者之忌,被削去官職,回家賦閑。

此後二十年間,這位文武全材、膽勇與智略俱備的愛國志士,除曾一度出任福建路的提刑和安撫使共不滿三年,竟完全被南宋朝廷棄置不用!

迨至宋寧宗嘉泰三年(一二O三),韓侂冑當國,欲借北伐以自重,辛棄疾以”主戰派元老”而被起用,任逝江東路安撫使。次年入朝陛見,改任鎮江知府。旋因主張持重,備而後戰,與韓侂冑的躁進主張不合,又被借故罷免。

後冑倉卒用兵,一敗塗地,寧宗為穩定政局,不得已再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院都承旨,指揮軍事,不幸,此時辛棄疾已身染重疾,未及上任,就空抱著一腔報國赤誠,志以歿了。


辛棄疾生平略記請參閱:
http://content.edu.tw/senior/history/tc ... it14.htm#2

每段的刪節號可有用意?

每段的刪節號可有用意?

刪節號是在文意收束時,與內在情感持續的聯繫;當作者與文本相互獨立時,刪節號就成了一座虛擬的橋。

敬覆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