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一)值得傳誦的故事,都會描寫一個人煙罕至的幽境,供日常生活貧乏、枯燥的人們眷戀。而實際上那是比現實更糟的天堂──不夠真實的美好,往往麻痺人敏銳的感觸,進而判斷錯誤,將自己陷入迷惘的毛球團中,無法扯開緊捆一身的細線,懷著惶恐的心情不停顫抖。

  然後故事中的主角就要出現了。這類人通常光彩奪目,態度從容而舉止高雅,個性溫和、五官端正,幾乎沒有瑕疵。唯一的缺點就是在夢中才能邂逅;在現實中那只是憑空虛擬的幻想。而人們寧願相信綺麗的夢也不願認同看得見的幻想。

  滿地玻璃鞋的碎片,沒有一片是具有光澤的:仿冒品只有模仿悲劇是唯妙唯肖。那就是大家心儀的結果,不需要刻意解釋。儘管徒然的美,瀰漫整個令人不適的空間,我們還是會繼續裝著一副笑臉──一副阿諛、專門屈服腐化的童話的僵硬臉孔。

  (二)有寄過信的人都知道,面對釉上深綠色的郵筒,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它用來收納思念或是寂寞的長方形瞳孔,而它無底的寬容,替忙碌的人們縮短了遙遠之距。

  不只是把言語寄出,有時候我們還把歲月移交了出去。藉由娟秀、粗獷、豪邁、潦草等字跡,不同的人格擁有不同的表現手法,而將心緒化為文字,書寫在純潔無瑕的白紙上,紀錄許多平凡卻富饒情趣的故事,這樣的表白雖然與脈動快速地社會不搭襯,但純手工的思維想必絕不輕率,更蘊含令人陶醉的芬芳。

  言語是一層裹了苦楚的糖,只要用心去剝那涵義深遠的糖衣,甜蜜的感覺自會間歇地浮上心湖,自然而然的漂流,無所拘束。最終在人們期望的彼岸停靠。

  (三)每個人都希望有掌控大自然的力量,但感嘆於自身的無力而作罷。而魔法是不被允許的浪漫,可能會被大眾嚴苛的言論推上斷頭台。因為那匪夷所思的猜想,溶有流浪的淚水,或多或少濡濕維繫社會的合理制度。

  但魔法存在的理由,只是為了使生活更加優雅、美麗,充滿模糊的謎題而已。囿於習慣的人們害怕魔法,是擔憂寧靜的日子遭受破壞,無法恢復原貌。而魔法的本質是延續想像,不是暴虐地抗拒既有的現實。或許一個微渺的念頭,經由真誠地禱求,衷心專注在期盼的事物上,那可能就會在想像之外實現。

  譬如默默念著摯愛的名字,縱然隔著蒼茫的銀河,只要意念堅定,這份款款深情必然能順利傳達到的。只是沒有人知道魔法的有效時限以及該付出的代價,也正是它令人著迷卻也令人卻步的理由。懷擁著流動的神秘的浪漫,那就是魔法,一種不受世俗肯定的言靈。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之所以用這句最近被罵臭頭的口號作為開頭的原因,
是因為這句話的臺語語調自然,內涵引人心動,
撇開政治因素不談,這句話確實是近代台語文辭的經典之作,
相信當初很多人曾被它感動過,
而我始終相信夢想是人類進步的最大原動力,
雖然年齡漸長,更多小時候的夢想也隨之破碎,
伴隨而來的卻是非常龐大的憤世與怨俗,
然而再活過幾個年頭,卻有更多的發現,
是否自己活在夢想破滅的反彈中,
而忽視了其實還有另一大半美好事物也在進行中?
是否因為曾相信太多的欺瞞而感到羞愧,反彈而成為揚惡的幫兇?

而善與惡卻依然在人性裡拉扯,從沒停歇,
我仍然相信只要有夢,就有希望,
因為連這也失去,那這個世界也就沒什麼好留戀了。

讀文有感........ :D

恩陽 寫: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之所以用這句最近被罵臭頭的口號作為開頭的原因,
是因為這句話的臺語語調自然,內涵引人心動,
撇開政治因素不談,這句話確實是近代台語文辭的經典之作,
相信當初很多人曾被它感動過,
而我始終相信夢想是人類進步的最大原動力,
雖然年齡漸長,更多小時候的夢想也隨之破碎,
伴隨而來的卻是非常龐大的憤世與怨俗,
然而再活過幾個年頭,卻有更多的發現,
是否自己活在夢想破滅的反彈中,
而忽視了其實還有另一大半美好事物也在進行中?
是否因為曾相信太多的欺瞞而感到羞愧,反彈而成為揚惡的幫兇?

而善與惡卻依然在人性裡拉扯,從沒停歇,
我仍然相信只要有夢,就有希望,
因為連這也失去,那這個世界也就沒什麼好留戀了。

讀文有感........ :D
「希望」是勢必要存在的
但是一旦濫用,它的價值與光芒會瞬間消散,一文不值。

其實人都是很脆弱的,接觸了真實世界的落寞
進而武裝起自己,然後慢慢使自己的心枯萎
最後變得什麼也不相信
總覺得這樣很難過
但老實說我們也幫不上什麼忙

或許把持好自己的心,想著什麼對我們最重要
卯足全力往前邁進而不後悔
或許這樣就叫人感動許多了。

夢想與希望,我認為是存在的
但不能隨便啟口,因為越有價值的事物
是無法隨便拿出來用的

感謝恩陽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