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與情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近一個月以來,我一直被舒伯特的浪漫之風給牽引。無論走到哪、何時何地,只要一開琴就是同樣的旋律。

我第一次聽到旋律時就有種莫名的熟悉感,彷彿在與我的內心呼應。這首曲子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不是表情符號拉著我走;而是我能隨心所欲的呈現出我想要的感覺。有位老師說過:「拉琴的時候,如果能使內心激昂澎湃,似有潮水將至,那麼曲子就被你拉活了!」許多提琴學習者,常會一味追求高超的技巧而忽略音樂另一項不可或缺的元素 ─ 那就是情感。如果把技巧喻為大衣上華麗的裝飾,那麼情感就是保暖用的棉料。大衣再怎麼好看,無法保暖一樣不會被人所穿;技巧再怎麼高超,若沒有蘊含演奏者的情感,一樣無法撼動人心、感動自己。

音樂很主觀,幾乎沒有所謂「定義」一詞存在。技巧高低只是每個人的評斷標準相似罷了!說白一點:造成感官刺激最大者,就是技巧最高者,這是目前普世的看法。我倒是認為,其實樂器到底都是無生命的東西,唯有經過「人」賦予他生命,才能發揮其本身的價值。於是,我們將情感注入原本硬梆梆的木頭中,開始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所有的情緒,都絲絲滲入這塊木頭中。那一絲憤怒、一抹悲傷都誠實的呈現於每一個音符中。與其說是技巧高低,不如說是演奏者本身情感表達的濃淡程度吧?

互動是微妙的
不管是有生命
無生命

即便是灑掃

存乎一心
若有靈犀

天地萬物皆有情

葉子鳥有感

「有感」為題太過朦朧
題目可在更點題些

恩, 謝謝夏扉版主的提醒。
我已經修改了。

琴音為何有些悠揚、深入人心?
為何有的則是枯燥煩悶

除了技巧嫺熟之外,就是演奏者的心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