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伯伯的一生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豆腐伯伯的一生』

  江子翠派出所對面是嵐翠里,居民郭姓是大戶。祖傳豆腐製作技術深得五昧,出場品質整齊一致,故爾遠近馳名深受好評。豆腐場的工頭阿海伯,年齡高歲白髮皤皤。因他很愛孩子照顧我們,所以我們稱他豆腐伯伯而不名。雖然現在他已不必再作粗工,可是他不這邊摸摸那邊動動,日子便會很難過似的。

  這家的豆腐工作坊佔地百餘坪,每天凌晨起就熱鬧滾滾,洗豆磨漿點鹵成型,然後裝框壓製豆乾或趕製腐衣,不到天色黎明下游買家雜沓而至,大客戶則由司機開車送達。一天忙碌至下午休息,媳婦們還的收拾過後才可小睡休憩。

  他家孩子郭清標與我同校,每天兩人一起走路去渡船頭搭船上學。那時候新海大橋尚無一撇,江子翠與新莊就靠木船銜接交通。平日風平浪靜船行安穩,夏日汎期一到洪水滾滾,河面廣闊流水湍急木船不敢行駛,兩地交通中斷形成危地。這時村民所能做的,只有祈禱上蒼早日開顏。有時急事必須冒險聯繫,木船行走黃水之上,恍如浮萍逐水毫無依靠。

  暑假來臨,郭清標邀我去他家玩耍。那時家窮,每次回家他就送我一大包豆渣。豆渣與韮菜或青蔥拌炒,經濟實惠可以當菜亦可充飢。每當我帶豆渣回家,就如加菜一般大大小小笑容滿面。有時候他送我腐皮,用它燴炒薑絲味道好吃又是下飯。

  阿海伯伯是郭家遠親,卅歲那年自三角湧來江子翠郭家幫忙。此人沉默寡言工作認真,尤其操守深受郭家人欣賞。他來工作坊時年紀稍嫌太大,可是他的努力很快便學會豆腐的製作技巧。四十歲不到,他已是遠近馳名的豆腐師傅了。阿海伯伯從阿海被叫到海叔海伯海阿公,歲月不覺已經過了四十餘年。

  平日阿海伯伯與人為善,得有空閒便埋頭於豆腐食譜之研究。他從不藏私,一有心得立刻傳授給附近的主婦們。因是之故,他在江子翠頗受主婦們尊敬。許多主婦都叫他「豆腐伯伯」,孩子們則叫他「豆腐伯公」。不管人家如何稱呼他,見人他總是一付標準的笑容和動作,揮揮手點點頭然後慢慢走開。

  郭家豆腐產品種類繁多,豆腐、豆乾、油炸豆腐、豆腐腦、豆腐條、豆腐角應有盡有。唯一不生產臭豆腐,主人說這種技術沒把握不敢亂來。淡水有家賣「阿給」的店家,不辭跋涉從淡水到江子翠郭家買貨,由此可見郭家品質的優秀程度了。

  郭家豆乾有兩種,一是見方小塊薄豆乾,一是大塊表面染以黃栀者。前者可以製作零食,後者作為牲禮供品。「阿給」日文油炸物的意思,店家將特製的油豆腐,去芯填以冬粉韮菜與豆乾丁,再用瓢瓜絲帶封口,放入高湯中同煮與關東煮相像。也有店家封口後回鍋小炸,反正吃法各憑所好就是了。

  我們家人喜歡吃乾或濕腐衣的料理,切絲炒薑絲離鍋上桌滴些香油,香鮮可口大人小孩都喜歡它。有時候用濕腐衣包什錦菜或填入魚漿,入鍋翻炸至金黃離鍋瀝盡油脂,沾些甜辣醬或海山醬都好吃。郭清標每次送我一大埒的乾腐衣,雖說它們是淘汰下來的不良品,我們對他仍然感激不盡,因為有了它就不用愁没菜上桌了。

  豆腐伯伯於民國七十年逝世,那時我與清標都在國軍衛材庫當雇員,獲得消息我立刻趕去郭家送他一程。享年八十五歲的豆腐伯伯,此時早已子孫滿堂歡貽安樂。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與底細,就連郭家人也只知道他是門遠親而已。 【完】

來如謎,去亦如謎。這樣的人最易引起好奇心。

豆腐也有其製造的學問
看完這篇,感覺又學到不少東西。

凌雪丹楓 寫:來如謎,去亦如謎。這樣的人最易引起好奇心。

豆腐也有其製造的學問
看完這篇,感覺又學到不少東西。


最近有豆腐伯之後人在尋根,大家忙一場却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