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逛逛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雨天剛晴的午後三點,騎著摩托車穿過距離地面很近的便橋,往市區裡尋找………。

我只想走向距離寂寞越遠的地方,書店是唯一的選擇。

車停好,走近夾雜傳統小吃、雜貨與新潮連鎖服飾店的街上,只有一間穿著金黃色制服的雜貨店書舖;那裡看來永遠都乾乾淨淨,按地圖座標排列的書籍和文具有獨自的空間。

不是假日,街上稀少的人群邁開大步。可惜這裡不是觀光區。何不將此地的步伐複製、剪貼到那充滿表演性質的老街,會有賣點的。書店裡顧客更是少的可憐,但也富裕;享受更寬敞的空間、安靜的閱讀,聽完一整首水晶音樂,冷氣把潮濕的空氣吹乾。

所有的書都環繞我,店員還不時趁這冷門時段將書籍看齊、補新品。接下來呢?舒服的空間挑逗不起我看書的慾望,滿滿的知識、情節和照片已經就位,披上屬於自我個性的衣裳。深黑、陰紅,略帶亮色的灰藍是靈異小說;粉紅色離不開少女小說;自然寫作的綠;羅藍‧巴特看來就是這麼雅痞;泛黃的歷史感披在東方的算命書上。這裡舒服地像蜜糖,我不得不隨意撥撩書頁,試圖振作閱讀的慾望。

對於沒有特定主題僻好的讀者而言,買書是一種緣分。喜歡收集各種單篇文章來解惑,一本書的內容大概都是負荷(期待櫃臺旁邊會有影印機服務)。習慣依靠在大圖書館的肩膀上,彷彿走入廚房取用儲糧,想必難得掏腰包消費知識。長久以網路為遊樂場者,也難以承受書籍的重量與傳統的櫃臺作業。如果四者兼之,走入書店的意義為何?

外頭又下雨了,書店裡頭沒有咖啡廳,我握住一本散文集《我和我豢養的宇宙》,繼續瀏覽其他的封面,開始我的視覺思考。每本書的封面像是女人的臉,相由心生,從第一次的接觸便感覺到書中的內容是否生澀、八卦、實用還是垃圾。如果對眼了,再翻開目錄按圖索驥般地察看內容編排的策略。儘管如此,最後的決策還是得透過各種通路的比價,才能拍板定案。有時後想想也不過差了幾十塊了不起百來塊,為何要如此斤斤計較呢?我只能推測大概這個時代書的工具性已經遠超過藝術性的需求,每個人都在尋求便宜又大碗的書市。買書的過程如此複雜,不同於看電影,大場面總得需要豪華音響的支援,使我們只得乖乖買票進場,被聚集在一大片黑暗的空間。相比之下,流行音樂無止盡的複製讓我們只需要顧慮喜好,價格早已經一文不值了。

往雜誌區走去,「低價狂潮」斗大的標題心動著我:「原物料不斷上漲……,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卻不斷下降……,歸因於廠商削價競爭的結果。」

這美麗的果實並不存在於眾聲喧嘩的出版界裡。我們可以把辛苦賺來的貨幣,存入銀行,從實體變成虛擬,環遊全世界。過年時一位購書狂朋友告訴我,她按照出版社排列自己上千本的藏書。那一定佔據不少的空間,她的財富實實在在地顯現在臥室裡,變成一種華麗的裝潢。在電子書普及的未來,不知道這種行為會被歸類為一種收藏或是懷舊的紀念。至少該有人慶賀電腦裡除了電玩和影片外,又多了一項娛樂。

雨勢軟弱無力,太陽很快又露臉了。我很快就厭膩了這裡(基於某種無法辨識的理由),想起了另一家書店,直奔而去。

機車停在一間社區裡的二手書店前,兩旁都是獨棟的樓房有一小塊突出的庭院,栽滿小樹和人工草皮。走進書店明顯感覺到燈光暗沈了些,沒有冷氣。相較之下,這裡反而比較真實些,播放的音樂是老闆自己燒錄的歌曲,從英文老歌到流行國語歌都有。老闆不知道在忙甚麼,低著頭。她篷鬆的頭髮摻雜不少白髮,穿著鵝黃色的短袖和牛仔褲,我懷疑她並沒有注意我是剛報到的第四位顧客。

從連鎖書店到這間獨門獨戶的二手書舖,不禁讓我想起電影《You've Got Mail》裡頭Tom Hanks與Meg Ryan,他們各自代表著商業氣息的大型連鎖書店與社區形象的兒童書舖。相對於書的封面代表書的個性,二手書店的擺設也提示老闆的個性。這裡便細心地分出一小塊空間當作童書區,滿滿的插畫書在牆邊的書架裡顯得擁擠,地上還附贈一張小圓桌,讓孩子們在地毯上坐下。外頭也有一張圓桌讓大人們點杯飲料,角落更有小板凳,可以悠閒地享受這個下午。在這個不需要電動門隔離便可以帶來安靜的巷弄裡,我更期待它能多增添書籍,好避免步上電影裡女主角關門大吉的後塵。

來到這種書店總是比較有挑戰性,我發現一本六零年代出版的《索忍辛尼自傳》,平薄的一本小書灰黃色的紙張,字跡方正間隔鬆散,在書架旁有一只玻璃瓶單獨養著一支九重葛,衰落與新生的對比明顯,凸顯了書籍的珍貴。我還是沒買,因為不確定何時會想讀他。我喜歡這裡是因為這裡的寂寞沖淡了我無聊假期的悶,書倒是其次了。

越逛書店就越發現買書的衝動逐漸消失,不是找不到想買的書,是買了之後懶得坐下來細細品讀。匆匆略過一本書,像是為了飢渴而吞食的閱讀,讓我感到厭煩,失去了書的樂趣。不如上網蒐尋,去圖書館或是和友人借,甚至上拍賣網。反正目的在於知識的取得,而非欣賞。書的感覺是越來越沈重了,好似它會拖累前進的腳步,也或者是我已經習慣重點式的速食閱讀。有時甚至只把標題跟第一段文章看完。進來書店也不再是想買書,反而是為了他塑造出某種輕音樂的祥和氣氛。所以我喜歡擺有桌椅的書店,販賣下午茶,琳瑯滿目的過期刊物,慵懶的像隻午覺醒來一臉睡眼的貓咪。坐在角落,一手筆一手塗鴉的筆記,以為自己可以寫些甚麼玩意來,彷如海明威待在巴黎酒館,黃春明在明星咖啡館。而我也可以筆記型電腦敲敲打打,邊寫邊觀看世界的其他角落,讓世代之間綿延不絕的雅致產生了區隔與質變。

時間差不多了,拜訪完兩間迥異的書店。我還是兩手空空,不在乎時間在無意義的翻閱中流走,只怕自己真的失去讀書的空間與雅興。我騎上摩托車,轉回忙碌的街上,期待自己下回再進來時,能夠邂逅某本書讓我駐足、迷戀。

先向愛書人問聲好
自己,也是那樣熱中於逛書店
除了享受店內的氣氛
就是文中有提到的
「被書包圍的充實感」

文中有提到幾種買書的緣由
我自己是傾向於收藏
而你可以在自己的書中
筆埋許多珍貴的註解
這是買書的好處
也能體會獨占的樂趣

你說逛書店越久會感到煩躁而喪失買書的興趣
我想這有可能
在琳瑯滿目的書堆中
雙眼被迷惑的我們
不知如何揀擇時
就會無意識下逃避

買書與坐著看書
還是有明顯差異啊
買書是一種放蕩的享受
我一直相信
是這樣的狂
才讓知識蔓延


而能迷戀上一本書
渡過漫漫下午
浸沉在一個人的世界
那也是十分美好的
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