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名詞的濫用,讓這個世界開始有了個別意識。無論你我他,原本身在無底的海。

  每個人忙著在夕陽裡找尋自己的陰影,不願意分享在黃昏下的灼傷經驗。在公園沙堆的那些小孩,堆起在媽媽聊天時間內,可能聳立的褐色城堡。遠方學校的放學鐘聲,鼓動眾多少年滿腦子把手伸進女生裙子的思想。市場收攤前一刻,肉店老闆引吭高喊,賤價販賣不知哪來的死豬肉,給總是以為賺到小便宜的家庭主婦。夜晚的酒店又是一堆公務人員和風塵女子的相撲。寂靜後的城市就像是寫好的程式一般,一到了深夜便開始憎恨自己,所有的房屋主動將自己上鎖,把所有人類密閉在快樂的夢境中,然後等著早晨來臨。

  打從我有智慧開始,我就明白其實「我們」從不偉大。在浩瀚宇宙的一顆小星球上爭奪著日常生活,那就是「我們」的生活模式,偶爾必須互相仰賴,依靠沒有理由的共識,在自己的小世界上割據稱王,玩我們各自的角色扮演遊戲,直到我們的孩子幫我們預購一口上好的棺材。人們就是一個個上好發條的玩偶,因為被灌輸了共同思想,我們在特定情境會有特定的反應,雖然說話的模樣和語氣不同,但骨子裡就是那樣的,大量拷貝後的單調。

  如果再聰明一些,就會主動區隔你、我,還有遙遠的他即他們。劃分物質的領地,我們從來不需要學習。想拿的時候就拿,符合生物需求。只是進化過後的高等生物,必須以一套理由來說服自己,接受其實是變相侵略的寬厚仁慈。在陽光下每個人都十分燦爛,在夜晚就不一定了。黑與空無,從來不能不一起討論,在那中間想拼命替自己上色的,就是我們,一群感嘆螻蟻生命短暫,但自己在相互利益的驅使下,和旁人一同聚集,歸納出「我們」這個代名詞,除了界定勢力範圍與關係隸屬外,再來的只是等著我們變成我、你、他,終究還是拆成個體的脆弱模樣。

  倘若死是我們共通的愛情,相信就不會再有「我們」了。自私可以成為推翻世界的怒火,有誰能真正隸屬一個團體?而我們的教科書說明人們該群聚生活,是彼此互恃減少了向外掠奪的死傷,而一旦意見不合時,便有詭譎的親屬關係將叛離者束縛,要一個個體徹底服從大團體下的悲哀、懦弱,還有貧乏的笑容。很少個體能逃出我們的掌控,愚蠢數量增多後就是真理。愚人鍊金後總把石子拿走,而忘了留下的賢人,這就是你我他所相信的我們。

  今天有人搶了他的摯愛,或是爭奪不怎麼少的遺產,或是競爭一個獲利不少的生意,那時候就不會有「我們」了,連你我他的基本憐憫也沒,剩下的只是隱含在笑容裡的敵意和虛假。我們就是這樣生存的,以各式各樣自己也不相信的理由包裝,導致這世界成為不等臂的天平,不管如何,總有某個被我們犧牲的個體,被強制放逐,冠上莫須有的悲哀,成為一種禁忌,那就是我們活著的模式。

  我從來不相信我們,終究只是一群螻蟻發明的共利名詞。我雖只是更弱小的生物,但還有勉強的骨氣挺著背脊,在別人還沒害怕前先害怕,為了一朵雲的飄逝而哭泣。所有代名詞只是人們用來區別敵我的工具,除此之外沒有意義,當然名字也是。

  名詞濫用導致世界混亂不堪,這世界需要的不是名詞或它的延伸,我們一直不知道,但卻老是假裝,我們知道。每個人有每個人該溺斃的海洋,但刻意從命數游出的人們卻不知道,海洋從不溺斃人們,人們的拼死掙扎才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