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界謁包公廟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鐵 山 界 谒 包 公 廟 王水寶 韓建忠
在“花褪殘紅青杏小”的初夏時節,我去湘贛邊境的萬載縣黃茅鎮洪爐
村,拜谒了座落在與湖南浏陽交界的鐵山界上的包公廟。

包公剛正不阿,廉潔自律,不爲名利所動。他執法公正嚴明,鐵面無私,除暴安良,爲民伸冤,在民間流傳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的說法,成爲廉明公正的象征,是我國曆史上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九百多年來一直爲人們所敬仰傳誦。黎民百姓爲表達對他的懷念與崇敬之意,各地都建有包公廟、包公祠。

萬載的包公廟,始建於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據萬載縣志載,包公廟是“浏、萬士民募建,”廟分兩半,左屬萬載,右歸浏陽。每逢年節,特別是在包公生日,兩縣鄉民籌資招戲班來戲台輪流演出,十分熱鬧。此習一直沿襲至今,充分體現了兩省邊境人民和平相處,睦鄰友好的和諧氣氛。包公廟座北朝南,分前、中、後三殿,青瓦蓋頂,雕梁畫棟,東、西、北三面的風火牆,高達12米,給人一種森嚴肅穆之感,倒十分吻合包公剛正威嚴的性格。可惜的是,由於十年浩劫,前殿倒塌,中、後殿所有文物已全部被毀,但殿內高600厘米、徑30厘米的根根方型石柱上,都镌刻著贊頌包公的楹聯對句,楷書銘文,字迹瑞正,依然清晰可見:“鐵面千秋不改靈光丕顯楚偕吳,虧心半點難容正氣長晉清自宋”、“案勤龍圖有冤皆雪於今治績昭昭,位居台閣一笑不輕當年正氣凜凜”……僅從這兩條楹聯,已足見包公作爲清廉正直、秉公執法官吏的典範,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已深深地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成爲全國人民心中的圖騰。怪不得在萬載縣志中記載說:“自建廟以來,香火極盛,浏、萬士民每日進廟朝拜包公的不下百人。”而更令人崇敬的是,包公爲後世留下的遣訓。在《包拯家訓》中,包公是這樣告誡子孫的:“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殁之後,不得葬於六茔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仰工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昭後世。”這是包拯臨終前給次子包绶留下的遺囑,用來教導子孫後代,要保持廉潔作風,並告誡子孫做官就要做清官,切莫做貪官。包拯的這一家訓,對當今的官員及他們在教育自己的子弟中,難道不無啓迪嗎?

當我漫步離開這破舊的包公廟時,忽然耳旁響起了電視劇《包青天》的插曲,“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勾起了我許多許多的深思……面對這破舊的包公廟,感到是否一定要加以修葺,倒不是十分重要,而在下深以爲,我們的一些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都能效法包公愛民如子、執法如山、不畏權貴、敢於爲民請命,尤其是在當今反腐倡廉,肅貪整紀之時,倒是十分重要的……像讓平民百姓在受侮辱、遭冤屈時就想到開封府和包公一樣,立刻會想到我們的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也讓那些違法亂紀者一 看到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就像來到開封府和見到包公一樣。

不知善否,阿彌陀佛。

現代包公,
恐怕都是包『公』

難啊!

哈哈
我來幫水泠兒說文解字一下
包”公”者,乃包工程也
至於是否可以改職為包生”公”的
恐怕有疑問

至於現在之所以沒有包公
那也得看上位者有多大的雅量吧

賦雲問好水寶

古代包公是黑臉,乃「黑包公」
現代品種多為「紅包公」
收受紅「包」的「公」
亦可說是有「包」就有公義
沒「包」就再說了
這點,我看兩岸都差不多

哈哈,我在來補充一下

公====一切公眾公家的一切

哈哈,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