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存在許多恐懼,已知的或是未明的,我們很難逃避
改變工作型態,已經七十多天。生活作息也跟著脫軌。日日得以見到久違的晨曦、耳畔盡是其實有點喧吵的鳥鳴,在絢爛的金光中沈沈入睡,恍惚之際,想起初入社會之際,單位主管總習慣戴上眼罩午寐,當時,覺得不可思議,此刻,終於能夠感同身受。
(眼罩,該上哪兒購買?)
脫軌其實經常教我不安。從來不是循規蹈矩的人,但仍有屬於自己劃定的分際,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卻逐日鍾情秩序,喜歡調理分明、相信任何人事物總是有跡可尋。真實且可以實質感受的人事物是我此刻想擁有的生活與人生。
在你的生命、生活之中,真正可以緊握手中、看得見、觸得著、嗅聞得到的有哪些?
工作之於我是其中之一,也可以說是全部。以「工作狂」形容自己,也許過譽,然而,我的確熱愛工作。前段時間,閱讀一本小說,書中主角提起自己的朋友,如是說道,「她不是那種在工作中發現生存價值的女人。」
你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生存價值嗎?
工作教我瞥見自己的潛能(文字是其中之一),那個自己從未預期、一連串意外的錯愕、驚喜。這是我鍾情工作的原因,得以窺見另一個面向的自己。正在閱讀的尤薩《給青年小說家的信》書中有段話,「任何大作家、任何令人欽佩的小說家,一開始都是練筆的學徒,他們的才能是在恆心加信心的基礎上逐漸孕育出來的。」
從事出版迄今,從未曾對「小說家」、「大作家」這類名諱有過奇想、渴望,然而,「練筆的學徒」這五字,卻貼切而傳神地描述了我生平第一份出版工作的心情。當時的我,甚至不閱讀。我不讀書,只看報紙,並且鉅細靡遺。那是自小養成的習慣,直到報紙紙張增量、售價提高,我才中斷看報的習慣。因為,內容已經過於浮誇,看不見誠懇、忠實具深度的報導。
練筆的艱辛,我含淚倍嚐,沒想過放棄,也許是為了爭一口氣(是嗎?也許該再仔細推敲),當時,我甚至被質疑是否能夠閱讀蘇偉貞《沈默之島》這本小說,同僚並不認為,我可以理解這本小說企圖傳達的意涵。而我的稿件也在她大筆一揮下,刪改得體無完膚。
那種挫敗、羞辱,直到現在,依舊深刻,我經常想著,是不是也因為這個原因,讓我持續寫字?是的,寫字。對於文字,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寫字的人、或是說故事的人,「作家」、「小說家」這類職業別,離我仍無比遙遠。是否期望可以獲致、抵岸?我還沒有答案,然可以篤定的是,終其一生,我仍然會是一個練筆的學徒,為了曾流過的淚、為撫平內心始終瀰漫的焦躁與不安。
只是,世事往往在你知悉更多之後,教人更覺無知、貧乏與窮困。閱讀、創作亦然。當閱讀的範疇更多、更廣,只換得更多的驚惶,因為更加清楚自己的缺憾,因而越發迫不及待,想填補、迎頭趕上,因此,不安始終無法獲得抒解也未能平息。
生命中存在許多恐懼,已知的或是未明的,我們很難逃避。
如果工作是我生命、生活之中,真正可以緊握手中、看得見、觸得著、嗅聞得到的,卻也是我恐懼最大的源頭,那麼,何時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心?
我唯一擁有的,卻也是隨時可能失去的,那麼失去之後,我還剩下些甚麼?我否還有任何存在的價值?
每想及此,恐懼,撲天蓋地……
改變工作型態,已經七十多天。生活作息也跟著脫軌。日日得以見到久違的晨曦、耳畔盡是其實有點喧吵的鳥鳴,在絢爛的金光中沈沈入睡,恍惚之際,想起初入社會之際,單位主管總習慣戴上眼罩午寐,當時,覺得不可思議,此刻,終於能夠感同身受。
(眼罩,該上哪兒購買?)
脫軌其實經常教我不安。從來不是循規蹈矩的人,但仍有屬於自己劃定的分際,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卻逐日鍾情秩序,喜歡調理分明、相信任何人事物總是有跡可尋。真實且可以實質感受的人事物是我此刻想擁有的生活與人生。
在你的生命、生活之中,真正可以緊握手中、看得見、觸得著、嗅聞得到的有哪些?
工作之於我是其中之一,也可以說是全部。以「工作狂」形容自己,也許過譽,然而,我的確熱愛工作。前段時間,閱讀一本小說,書中主角提起自己的朋友,如是說道,「她不是那種在工作中發現生存價值的女人。」
你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生存價值嗎?
工作教我瞥見自己的潛能(文字是其中之一),那個自己從未預期、一連串意外的錯愕、驚喜。這是我鍾情工作的原因,得以窺見另一個面向的自己。正在閱讀的尤薩《給青年小說家的信》書中有段話,「任何大作家、任何令人欽佩的小說家,一開始都是練筆的學徒,他們的才能是在恆心加信心的基礎上逐漸孕育出來的。」
從事出版迄今,從未曾對「小說家」、「大作家」這類名諱有過奇想、渴望,然而,「練筆的學徒」這五字,卻貼切而傳神地描述了我生平第一份出版工作的心情。當時的我,甚至不閱讀。我不讀書,只看報紙,並且鉅細靡遺。那是自小養成的習慣,直到報紙紙張增量、售價提高,我才中斷看報的習慣。因為,內容已經過於浮誇,看不見誠懇、忠實具深度的報導。
練筆的艱辛,我含淚倍嚐,沒想過放棄,也許是為了爭一口氣(是嗎?也許該再仔細推敲),當時,我甚至被質疑是否能夠閱讀蘇偉貞《沈默之島》這本小說,同僚並不認為,我可以理解這本小說企圖傳達的意涵。而我的稿件也在她大筆一揮下,刪改得體無完膚。
那種挫敗、羞辱,直到現在,依舊深刻,我經常想著,是不是也因為這個原因,讓我持續寫字?是的,寫字。對於文字,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寫字的人、或是說故事的人,「作家」、「小說家」這類職業別,離我仍無比遙遠。是否期望可以獲致、抵岸?我還沒有答案,然可以篤定的是,終其一生,我仍然會是一個練筆的學徒,為了曾流過的淚、為撫平內心始終瀰漫的焦躁與不安。
只是,世事往往在你知悉更多之後,教人更覺無知、貧乏與窮困。閱讀、創作亦然。當閱讀的範疇更多、更廣,只換得更多的驚惶,因為更加清楚自己的缺憾,因而越發迫不及待,想填補、迎頭趕上,因此,不安始終無法獲得抒解也未能平息。
生命中存在許多恐懼,已知的或是未明的,我們很難逃避。
如果工作是我生命、生活之中,真正可以緊握手中、看得見、觸得著、嗅聞得到的,卻也是我恐懼最大的源頭,那麼,何時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心?
我唯一擁有的,卻也是隨時可能失去的,那麼失去之後,我還剩下些甚麼?我否還有任何存在的價值?
每想及此,恐懼,撲天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