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冰行七日記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曲冰,一個布農族的部落,位於南投縣仁愛鄉萬豐村。一個擁有好山好水,值得接觸熟悉的部落。來到這兒不出五天,你就要愛上她的。

八月十四日
  行前準備似乎很繁重,但事實上直到八月十四日才發現好像這些都不是那麼重要了。我們在這裡,在曲冰,一個如此可親可愛的部落。
  八月十四日,一早上了遊覽車,一路上大家精神都很好,唱唱叫叫的,過了大半個台灣。其實一直在抵達之前,我都還不很清楚究竟上山去要做什麼?該做些什麼。但到了虹谷農場──我們住宿的地方,好像一下子定了下來,心裡也踏實不少。
  據說九二一重創了這裡,但此時看起來,她竟如此完好,如此平靜,跟印象中的南投埔里差得好多。十分讓人驚訝的,部落的生命力。
  晚上我們有個小小的晚會,大家圍成半圓,吃著極端新鮮,豬才剛變成,烤得香甜無比的豬肉,唱唱跳跳的,十分開心。幾位部落青年跳起舞來,動作看來不難,但我們跟下去跳時,才發現跳這舞可比想像中難多了。
  他們同我們分享一些特殊的文化、習慣,例如:分肉文化。他們說,若你上山打獵,打到一隻豬,回程遇到一個人,你就要分他二分之一;再遇到一個人,再分他二分之一。十分特殊的「見者有分」。當他們分你一杯酒、一些肉,你要記得說「meomizan」,這有祝福、謝謝的意思。當你下次有東西分享時,他們也會向你祝福、致謝──meomizan。
  有集會分肉時,必定是每個人一分,不論老少。「當你出生時,你就有一分。」若集會不能到,那你拿到的將是雙倍──「人與人之間能和諧些、少些猜疑,多分些肉也不算什麼。」
  「那不會有人故意不來嗎?」我們打趣的問。
  「那也許,你在工作時將不被祝福。」
  部落就像個大家族。我們或許自以為精明,但在很多地方上,我們並不比他們有智慧。
  偶爾聽見他們以母語交談,雖然聽不懂,但總覺得他們的語言,好美。
  這是我們在曲冰的第一個晚上,我想接下來的六天,一般精彩可期。

八月十五日
  清早起來,騎了車往妹原去。除了開始的幾段山路,後頭倒是十分平坦寬敞,騎起車來十分舒服。風一陣陣,真是種都市沒有的暢快。
  妹原那兒有個水管橋,是日治時代建的百年古蹟。日人將原住民遷進此處後,為了供他們用水而建的。水管表面全是鐵鏽,用鋼絲吊起,走到中間凌於濁水溪之上,看著橋下滾滾洪流與腳下搖搖晃晃的水管橋,除了刺激外,多少也覺得「悔不當初」。
  十點左右到了教堂,有位部落青年──致力於文化工作者──與我們分享一些甘苦談。「政府在支援硬體上倒是十分願意──要做個擋土牆什麼的,一定准。但在文化上的協助──提出什麼課程、教育,經費一定被刪得七七八八。硬體當然也很需要,但文化上面畢竟還是不能忽略的。」
  這或許是雙方價值觀上需要多溝通協調處。
  我們問到一些關於數位設備的問題。「電腦是有,只是很難有人來管理、維修。東西是很捨得送,只是沒有人真正來了解我們的需求。」
  下午是志願服務的時間,這也是我們此行的重點之一。我們想推廣的是數位學習,在全村目前已能無線上網的條件下,希望能引起他們自發性學習的欲望。
  一陣混亂後,我們這組「拐」到了一個即將升上小學二年級的小孩子。他家裡的網路似乎不太方便,所以我們還是把他帶到虹谷農場,那裡我們架了十部電腦,可以上網。
  他們對網路、電腦的接觸真的很少。都市中的孩子對這類事物的熟悉恐怕是他們十分難想像的。我們教他一步步從開機到上網、連到特定網站上,登入、選課程聽。看他學會操作,超乎我們想像專注的聽著故事,真是讓我們又驚又喜,開心得不得了。
  送他到了家,他還不斷的跟我們說「bye bye」。跑進家去,一會又跑出來向我們揮手,看起來好快樂。
  雖然我們的力量不大,但多少能為他們付出,就覺得很高興。
  來到曲冰才第二天,卻好像已經愛上這裡了。

八月十六日
今早要去曲冰的舊部落(曲冰曾遷移過兩、三次)。於是一群人浩浩蕩蕩的,拉著長長的自行車隊伍往舊部落去。騎了四公里後,終於另一片風光出現在我們眼前。
  舊部落那裡臨著濁水溪,太陽似還未完全升起,自幾重山後透出一束束的光。路上幾個老人看到我們,很有活力的跟我們說「good morning」。聽到他們說英文,而且出自老年人口中,真讓我吃了一驚。看來他們對於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是很高的。
  路上躺著兩隻狗,慵慵懶懶的。遠處幾幢房舍,在山腳、田邊,整個就是一幅極美的圖畫。這兒的人情、風土,有種獨特的魅力。在與部落裡的人互動的同時,你會不自覺的被他們迷住。
  回農場休息一會,步行往古道。走過搖搖晃晃的吊橋,雜草蔓生的小路,看著濁水溪在山腳旁滾滾流去,有些新鮮刺激,又有點恐懼。
  「現在古道周圍的景物已不是當時的原貌了,要走進那時的情景,要靠許多觀察、聯想。那時部落裡的人走這裡是為了生活、為了聯絡,雙手自然不會像我們這樣輕鬆。」李教授如此說著。「你們剛剛走的路很平吧?因為這是日據時代修建的。真正原住民在走這樣的路時,走得過去就好了,不會花太多的人力。漢人也是。」
  於是我們走著,想像他們當時也有過這一步步的艱辛與足跡。
  下午我們這組教昨天「拐」到的小孩子使用數位相機、小畫家。他拿起相機來,東拍西拍,很新奇的樣子。用小畫家又畫了一個女生一個男生,十分可愛。
  這兩天跟部落裡的小孩接觸,覺得他們雖然害羞,卻很熱情。跟他們來往,不只是他們在學,我們也從他們身上看到一些特質──一種活潑、自然,一種「真」。其實我們得到的,更多。
  到部落的第三天,我試著在田野風光外,發掘部落文化珍貴、獨到之處。我試著漸漸走進這文化的中心,了解並且尊重。
  「他有兩把刀,一隻獵槍;他也有幾把刀,兩隻獵槍;而他也有。」一位部落青年指著其他人說著。「但你們從來沒聽說哪個原住民因為吵架、衝突,就拿刀起來對決,或拿出槍來,對吧?對我們而言,這是討生活的工具。我們尊重這些獵刀、獵槍,不要以你們的價值觀來批判我們。」他們這麼同我們說過。

八月十七日
  溯溪──我們此行最精彩的行程之一終於登場了。逆流而上,溪水流下遇著我們的腳,濺起好高的水花。溪水往後不斷流去,有種我們雖然往前走,卻像是沒有前進的錯覺。冰涼的溪水凍著腳,卻又覺得好舒服、好放鬆。
  這裡的泥很奇特,黏黏軟軟的,以前倒從來沒有踩過;石頭也是扁扁平平的多,不像一般看到的石頭那樣圓。昨晚下了場雨,溪水顯得有些混濁,上游的狀況也不太好,因此走到半路就停下來。
  真正踩在水裡看著遠山近水,比平常看著山光水色,又是一番滋味。
  下午的工作是製作解說牌。希望先由我們住的地方(虹谷農場)開始,留下一個範例、藍本,將來部落的人也能夠慢慢的動起來。
  忙了一下午,總算做出一些成果了。我們這組幫餐廳製作牌子,在竹蓆上塗白色油漆,畫上布農族的衣飾,再用紅豆排出餐廳的布農語(Nagonagisin);還有餐桌上也擺上一個小小的木頭橫切片,上面寫著A-boo(糯米椒)、A-li(竹筍)、La-moot(小米酒)、Sanav(皇宮菜)。因為是由他們說,我們記下拼音,也不很確定拼的究竟對不對。
  「下次你們再來,就會看到這些牌子都掛好了。」他們笑著,十分真誠的說。
  到了晚上,十分難得的有自由活動時間,能好好沉澱這幾天來的心得、收穫。

八月十八日
  早上預定去萬大水庫,並參觀發電廠。由於距離較遠,騎單車不方便,決定用小卡車把我們運過去。二十餘人擠在一輛小卡車上,不很舒服,不過坐卡車這樣難得的經驗、迎面吹來的涼風,與顛簸時的刺激感,多少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
  可惜現在不是賞楓的季節,奧萬大仍是一片翠綠。這裡算是比較屬於上游的地方,橋下的河水是青綠色,而非曲冰(屬於下游)附近較混濁的顏色。說這兒是「青山綠水」,真也當之無愧。
  下午舉辦一個說明會,因為台電打算在萬大水庫外,再增設一個松林分廠發電。許多村民前來參加,環保署、水利署、台電、林務局……也都派了代表來。
  村民提出他們的需求,以及下游所受待遇的不公。
  「你們(台電)說有在回饋,但究竟到了部落身上沒有?如果你們更早拿出你們的誠意來溝通,今天也不會有這麼多的誤會了。」
  也許吧,不管是台電與村民、政府與居民,彼此都溝通太少,了解不夠深。
  晚上有個小型的晚會,主要因為下午的說明會中環保署副署長要到虹谷作客。十多個村民有空,願意來演唱。也因此,我們聽到了十分難得、十分有名布農族的八音合唱。
  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音樂。他們以母語演唱,因此並不知道歌詞的內容,但聽他們的聲音,如此嘹亮、寬闊、和諧,就覺得好感動。
  「布農族十分講究團隊合作,個人主義並不興盛。分開時的單音不好聽,很單調。但一起合唱時就真的很棒。我們的合唱是沒有樂譜的。我們尊重每個人的聲音、每個key,唱歌時自己去感覺、去加入整個團體。布農族裡沒有五音不全的。」
  他們演唱的曲子中,有一首是〈回家〉,我們請他解釋這首歌的意涵。
  他思考了一段時間後,說:「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講。翻譯出來當然很簡單,可是中文翻譯跟我們母語的差距很大。如果用布農族話解釋,聽得懂的人是會感動得落淚的。總之……就是『回家』吧。」
  第五天,又是體力大量消耗的一天。晚會結束後,我們排練惜別晚會節目時,才驚覺時間竟過得如此迅速,再兩天我們就要下山了。

八月十九日
  這六天在曲冰吃好睡好,每一餐都是豐盛美味。而終於在今天,我們要去虹谷的有機農場參觀。
  「一個有機的農田,你去觀察,她是充滿生命的。」
  像是要證實這話似的,田邊立時出現兩、三隻小雨蛙。
  「真正有機的蔬菜,就算爛掉,也不會有腥臭味,而會有一種蔬菜本身淡淡的清香。」
  撿幾片高麗菜葉來聞,果然有股淡淡的香味。
  「很多農友除草都是連根拔起,但在做有機後,這種觀念真的要連根拔起。像這邊除草都是用砍的,長了再砍。有草的地方,就算連續十天不下雨,地還是溼的。如果一連下了好幾天雨,這些草也可以幫我的植物分擔水分。農田裡的植物本身是共存共榮的,你把草都弄掉了,蟲肚子餓也就只能吃植物了。」
  「其實做有機沒有真的賺很多錢,尤其是剛轉有機時也是賠本在做。這片土地其實也不是我的,以後我們的子子孫孫都還要用。有機對大地比較好,因此我想還是要堅持,要做下去。」
  聽到這樣的話、這樣的觀念,其實真的很感動。「環保」二字,果然不只是說一說,寫在紙上的兩個字。
  今天下午算是我們跟原住民小朋友相聚的最後時刻,不過我們這組的小孩跟他爸爸賣菜出去,到台中了,因此我們下午並沒有見到他。想想真覺得有些可惜。這個下午,我們對部落作最後的巡禮,想把這一景一物留在心上。即使我們離開,心還在這裡,永遠都在。
  晚上七點,晚會正式開始。有不少部落的小孩都來參加。
  全班表演兩個節目,唱校歌及DoReMi、一起跳有如街舞的課間操。我們這組及另一組是帶動唱,另外還有一組是「超級比一比」。整個晚會大家都很開心,熱熱鬧鬧的。幾位村民也為我們帶來幾首曲子,再一次用歌聲傳達他們的心意,感動我們。
  最後是心得分享,大家圍坐成一個小圓圈,傳遞著一點燭光。同學們的心得都很精彩、很真誠。
  「我想真的是我們從偏遠地區來,而不是我們來到偏遠的地方。這裡的人都好快樂,好滿足。我們學到的,遠多於我們付出的。在這邊每一天都過得很精彩、很充實。」
  「當初來時,想說都是在台灣,應該不會差很多吧,哪知道……真的差很多。這邊的小朋友都好可愛,讓人好捨不得離開,好捨不得……」
  「以前覺得曲冰好像只是個地名,一個接近台灣中心的地方。到了這裡才知道原來曲冰真實存在。從此曲冰對我們都不再只是地名,是一分鮮明動人的回憶,一個我們絕對會再來的地方。」
  「關懷從了解開始。願意踏出這一步的,都是值得肯定的。一直在想我們究竟能為他們做什麼?他們究竟需要什麼。等哪天我們更有力量了,今天在我們心中種下的種子,一定能結出甜美的果實。」
  當我們離開的那一刻,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八月二十日
  一早起來,收拾行李。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曲冰一個星期的旅程即將結束。
  大家把握這最後的時間拍照留念,珍惜「離家」前的每一分每一秒──虹谷農場也叫「我們的家」。原來我們離開這裡才是旅程,是遊子。
  他們好像說過:「遇到別人,要問他的孩子怎麼了,都是說『我們的孩子怎麼了?』、『我們的家裡最近好嗎?』但不會因為如此,就不尊重個人的財產。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
  「我們的家」,在我們走的那一刻,就等著我們回來,回到我們的家。
  一路上坐著車,昏昏欲睡,稍稍清醒時就聊著在曲冰的點點滴滴。我們又回到台北,混濁的天空下好像只能把心藏起來。曲冰跟台北怎麼能同時存在台灣?──但我只想,只想儘快再回到家,我們的家。

後記:特別感謝主辦這次活動的盧志山爸爸、美化環境基金會執行長姜樂義先生、虹谷農場主人廖金池先生,以及每一位願意上山走進曲冰的教授。沒有你們,就沒有這個精彩豐富的營隊。

終於等到妳貼來了。
曲冰的美好旅程讓人神往不已。

真是抱歉 :oops: 我是個懶散的人吧。
曲冰的存在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很美的文
不知該 如何說
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