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風波下的另一雙眼睛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喜歡看陶子主持節目時的神情與認真,風格中似乎有更多不為外人道的自我調適的過程;大家都在說她是個很直接的主持人,而我卻覺得能自然率真的面對來賓與各方指正,她做的很好!

  沒有掌聲的時候,她是陶子;搭檔走人的時候,她還是陶子。不會因為她的改變,就不是陶子,她仍舊是陶子。陶子是不變的,變的是我們這些一昧期待她的觀眾:想要將她變成「我們理想中的陶子」──但她不是,不是嗎?

  第一次看到她與另外兩位女主播與女藝人合作主持,她以訪客的身份出席,也多一次機會讓人更親近這樣的陶子;她說的話,你可能不愛聽,但她是陶子沒錯!立場換了,陶子還是陶子──你懂我在說什麼嗎?團隊中有人選擇離開,重新出發;有人留下面對,你說哪一種EQ高? 

  主持人落淚不是第一次,被人這樣嚴格的評論,你說是誰?是那個我很喜歡的陶子。這是她的反應,而我卻覺得心疼。 

  桃色沒有蛋白質了,還看不看?我的回答是:只要陶子繼續主持,我的支持就不會缺席。她與另一名出走的男主持人之間,論功過,公道自在人心。只有當事者最瞭解其中的處境,何不給需要的人,一點掌聲與祝福,好讓兩個不同的決定,都有繼續前進的可能。至於那些蜚短流長就留給那些愛說的人說去吧。他們可能是「好的評論家」,但「不一定是好的觀眾」。 

  一個節目收視的高低,考驗著主持人與背後製作團隊的能耐。改變主持內容與基調是常有的事──看她多次說話時常在尺度邊緣遊走,另一伙伴的反應,常是以笑帶過,挑戰彼此的極限──多少都有會些危險;但老實說:我很愛看這樣的組合,因為娛樂效果十足。承受壓力者,不會只有一人:一個是外放的;另一個則內斂。 

  誰逼走誰?那不是重點!重要的人誰還在努力?那個人是陶子!在我看來,是這樣沒錯。報章媒體關心的不是節目收視有無起色,而是從中挖出八卦,那才是這篇報導的目的所在。 

  在眾目睽睽之下,陶子的適應力值得讚許,因為她沒有離開,以「自己的心情」來面對大眾──也許你不愛聽,但那就是陶子。 

  很少有主持人會如此公開自己的情緒。真實感一度被包裝得不成人樣,在陶子身上,沒有這樣的包袱──用力的主持與用力的說話方式,呈現了陶子,當初就是因為這樣喜歡上她的節目,如此而已。

  「主持」到底是什麼?觀眾想瞭解的是:又有一個新的節目誕生,好看嗎?有趣嗎?再來就是期待了……有一天,我突然覺得不看陶子,是一種損失。觀眾看陶子,看出什麼來?你可能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喜歡;另一種則否。無論看法為何?好節目需要被支持,所謂的「好」,不是取抉於你喜歡或不喜歡,而是有人投注心血,傾全力想得到大家的認同,你看到了嗎?儘管風評不佳,但做事的基本態度,你發現了嗎?陶子的態度,值得尊敬! 

  台灣的電視節目,對你而言,重要嗎?那不過是每晚消磨時間的選擇之一;如果觀眾不懂得去珍惜一個用心做節目的人,難免主持的氛圍失當,更該給予加油打氣,否定並不能帶來圓滿,頂多再一次扼殺了另一個主持人的才華。

  王文華是個很棒的作家,他的主持之路,才剛要開始。或許在沉潛之後,他終能再踏上這塊領域──給觀眾耳目一新的王文華,不只是位暢銷名作家,更是主持界的明日之星。

  蛋白質的王文華,有他獨特的品味與堅持;在輿論的背後,觀眾與讀者兩種角色轉換的中間:期待又是什麼?──他仍是王文華,蛋白質的不二人選。  

      


  

     

在下持續閱讀所羅門王所作文章已有一定數量
所羅門王向以觀察到的社會事件
來作為文章書寫的議題主軸
為文多有見地
算是擔負社會責任的優秀寫手
即使不能涵蓋所有讀者之想法
偶有相左意見產生
個人以為仍是非常值得予以肯定

有些小小建言
在此提出與文兄討論:
一般的讀者
可能並不似作者有如許廣闊之見聞
行文終了,如能附錄上該新聞事件之簡述
會使得文意更為精準的傳遞予讀者

(好啦,我承認我沒知識又不愛看電視啦 :l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