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的迴廊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讀書心得
篇名:基督山伯爵
作者:伊塔洛.卡爾維諾

如果不是以逃出一個堅固無法逃離的伊凡堡壘,那位於孤立的黑色礁岩上的死牢作為比喻,還真無法將長期的創作奮戰描述完全。為小說設立一個主旨就好比小說中,主角必須確立自己真的存在於其中,儘管周圍是厚重巨大的牆,而一開始主角倨身牆中間挖空的某個小室,是有如海螺的螺角微小。但是如果透過作者辛苦的敲打中,讀者可以透過這種不停的失敗再嘗試中,才能發現主角所在,深藏在作者故事的核心。而讀者卻感覺到,在他的四周都是整間小說建構的堡壘的中心,而作者就像法利亞,那個博通古今,具有所謂兵工廠式工具的教士,用盡畢生的經歷,卻從中間不停的來回的挖掘,誠如主角在小說所言:他還常常沿著不同的通道,一次次的經過我的囚室。小說作者常常不只一次,經過主角藏身的囚室,不管在於讀聖經、市集閒逛、避雨、或者因為某次不期之請,被迫走入博物館,某此讀到一篇紀錄中世紀氣味的論文……等,每個作者都和自己書中的主角擦身而過無數次,或者只有中的數次也可能僅有一次,他發現了他。這都觸動該小說可能的作者的某個意動,但是或許大多數,僅僅像法利亞不停的嘗試,都從旁擦身而過。但更多時候,經過時間,那座堡壘如故事中所言,膨脹了數倍,被加了太多真實來自於作者所見所聞等等…,最後終究徒勞無功。

讀卡爾維諾的故事是有趣,不僅因為他的故事有趣,還有許多部份來自於他思考問題的精細。這或許和一個作家所處的時代,有強烈的關聯性。或許就像他在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所言,因為科學開始不信任一般性的說明和未經區隔、不夠專業的回答,文學的重大挑戰就是要能夠把各種知識,各種密碼螺之在一起,造出一個多樣化、多面向的世界景象。在二十世紀,慢慢的知識部在集中往日極少數極少數的人手中,所以每個人可以使用的認知基模相對的擴大,用更多的基本知識,去探詢一個更精緻的想法。卡爾維諾、喬伊斯、波赫士等人的小說,繁浩一如百科全書的小說形式,在這個世紀中出現。就想基督山伯爵本文中,提到那巨型的堡壘,一個被想像建構出來,無懈可擊的堡壘,要逃離期間,幾乎不可能。裡頭還有一個重要的比喻,儘管如果主角被侷限在這麼,無法逃離的精神堡壘中,那另一頭被隱藏在塔斯幹群島中,被錯綜複雜的箭頭、線條包圍得基督山寶藏呢?我想或許這可以說是透過層層邏輯、比喻、指稱而達到的精緻想法。

法利亞的逃獄方法,另一個角度來看,或許我們也可以想像,古老寫實派的作家,儘管他企圖,仔細的切刻,深入每個心理狀態,細微動作的模寫,或將某個角色間的對話,逐字的紀錄下,他們企圖要去構逐一個想像的但卻真實可信的世界。要去尋找所有故事中的段片,拼湊出故事的流線型發展程序。但是主角的逃獄方法,儼然不同,他認為這座堡壘,或者象徵小說的結構,它可以由平面慢慢的到三度,到球體,超球體,最後用轉化為微積分公式,被求得原本模樣。故事怎會只能擺在時間的向度呢,或者人物的內心表徵,關於故事,就像所有簡短的寓言,雖然數行,但是因為許多人的轉述,被壓扁壓薄,因為簡單語言習慣和認知基模,無法負載,而在每次闡述中不停留失。

所有的故事,被書寫的過程中,如文中所言只要計算上出點小誤差,隧道的斜度稍微偏斜,他都會切入牢獄的心臟,別指望再尋得出路。仔細在包羅萬象的內容中,為主角安排一個恰當的出路。當然裡頭多的假設和經驗,多到有時讓作者都分不開來,不單失明的包赫士,認為記憶是重要的。有時要藉由想像那麼精密的堡壘圖形,而讓主角在期間自由走動。那細節的總總,在第一章的馬賽少年,其後幾章的設計陷害間,和之後的基督山伯爵如何使用財富來復仇,都得緊緊和越獄這章完美的結合。我想對讀者而言,讀二十世紀的小說,注意力可能遠比記憶力更重要吧。

最後這小說中提到的一句,策劃一部書或是一次逃亡,首先要知道該將哪些東西排除。在這麼多複雜的體系中,就如同DNA的解碼書一般,那無用的內碼子,要如何得知其無用,或者說我們要如何從那無法逃離的精神堡壘中,有逃離的機會呢。或者誠如作者所言,我們只消認定想像的堡壘真實的那一座,有
並不巧合的據點,然後把它找出來。

您以另一種層面來探詩本篇小說的鋪陳,

用法及想法令賦雲欽佩

記得這部小說的內心戲也是膾炙人口

不知能否有幸拜讀到您在這方面的用心

問好了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