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川芥
《變態五星級》在觀眾熱烈反應下,首先在神秘場占上一席寶座;《下妻物語》在今年香港電影節引起小小轟動,會場外大排長龍,而且還有身著娃娃裝(Lolita Look)的少女們捧場。
實在不得不佩服日本新銳導演在電影風格上的突出表現,剪接緊湊,過場流暢,場面調度也有令人驚艷之處。我想或許跟這兩位導演(關口現+中島哲也)原先皆是廣告人有關。他們跨足電影界之後,運用本身的廣告運鏡、剪接風格,加上豐富想像力和不按牌理出牌的創意,在現實中加入卡漫般的對話與想像,往往給人「靈光一閃」(AURA)的視覺效/笑果。
電影節的兩部賣座好片,其實傳達著單純又重要,但卻容易讓人在整場歡笑聲中遺失的意義。What's Your Function in Your Life?你人生的任務是什麼?正是貫穿這兩部片的主軸意涵。
從殺不死的妻子、兩個專門蒐集屍體照片的殺手二人組、三個怪怪的同志好朋友、擁有鳥爸爸的四人家庭,無限創意的廣告公司女主管和他的催眠師情夫、下妻縣的娃娃裝少女和暴走小太妹。雖然情節有點誇張乖誕,但是他們始終在探討著所謂「人生的任務」、「人的意志」、「自我價值」等議題。
只是我們看著電影捧腹大笑的同時,抑或是笑完之後,會不會回過頭來檢視電影所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是什麼?天馬行空的想像性,能否象徵意義的指涉到我們的心靈,然後產生一種比對與反芻,我無法清楚確知。只記得某位電影大師講過,「電影的每個鏡頭,或者每個影段,皆是有意義的。」的確是如此不是嗎?殺手見人就說What's Your Function不是沒意義的,當一個語句重複出現時,笑點也該被移置於暗喻、警世寓意才是。
所以從廣告公司女主管和他的催眠情夫,讓我們看到現代人的自負,以及一股腦兒的為了堅持而堅持。從家裡有一個鳥爸爸也暗指著現代人遇到挫折就敗退,眼光短淺、悲天憫人的性格。於是導演藉由小孩口中說出了這段話,「人生是短暫的,任何事情都可能瞬間改變。與其憎恨,不如換個角度想,我們也跟著那樣作。」是不是給我們這些「作大人的」打了一個大巴掌?
相同的,《下妻物語》裡的娃娃女桃子(深田恭子飾)遇到了金髮暴走女草莓(土屋安娜飾),其中雖有許多爆笑場景,但背後也衍生出許多社會議題。單親家庭、個人心理弱智化與迷亂性、懵懂盲目、奢華風、自我實現等問題,其實都深藏在這部慶賀式的影片當中。尤其電影裡的深田恭子大倡洛可可風(kokoro),並且一身的娃娃裝(Lolita),更是在日港台三地掀起了娃娃族風潮。
從Lolita心理而言,其實Lolita不單是一種服飾潮流,更是年青人表達情感需要的方式,或是彌補自信不足的自我保護武裝。一如發展心理學家艾力遜指出,年青人正處於「自我認識與迷亂」的階段,他們往往擁有童真與夢想,有擺脫現實規限的渴求,需要尋找自我,因此以不羈和野性挑戰傳統,期望得到別人關注、了解、認同和真正接納。
只是片末深田恭子從娃娃女變身為暴走小太妹為友情伸張正義,並且開始從事娃娃裝的設計工作,似乎為自己,或者為整部影片正名了些。不過誠如蘇格拉底所言:「對於這個世界,我一無所知;而關於這一點,我也並不確切知道。」到底洛可可風會否掀起一股風潮?穿娃娃裝的人會不會變多?找到了自我價值是否能擺除新奢華主義的宰制?看影片的人有沒有找到了電影想要表達的精神?我想到最後還是要問問你們,What's Your Function in Your Li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看電影是一種類似作夢的、精神上的洗滌;隨著電影節的越辦越好,相關的創意產業大舉進軍,人潮也越來越多。前兩、三屆來電影節的人潮明顯比現在少,當一種小眾文化有漸漸衍生為普羅文化的同時,我突然產生了突兀感。文化泛音縱使是好,但好像還是會喪失了那麼點脫俗的韻味。
不過,隨著非主流電影的大肆進軍,許多人注意到這些類型電影,電影相關課程也在各大專院校開設,將電影變成一種心靈良藥未嘗不是好事一樁。「看電影的同時,人格開始分裂;看完電影後,人格逐漸完整。」我著實希望每個人看完電影都有這樣的感受,那真的再好不過。
《變態五星級》在觀眾熱烈反應下,首先在神秘場占上一席寶座;《下妻物語》在今年香港電影節引起小小轟動,會場外大排長龍,而且還有身著娃娃裝(Lolita Look)的少女們捧場。
實在不得不佩服日本新銳導演在電影風格上的突出表現,剪接緊湊,過場流暢,場面調度也有令人驚艷之處。我想或許跟這兩位導演(關口現+中島哲也)原先皆是廣告人有關。他們跨足電影界之後,運用本身的廣告運鏡、剪接風格,加上豐富想像力和不按牌理出牌的創意,在現實中加入卡漫般的對話與想像,往往給人「靈光一閃」(AURA)的視覺效/笑果。
電影節的兩部賣座好片,其實傳達著單純又重要,但卻容易讓人在整場歡笑聲中遺失的意義。What's Your Function in Your Life?你人生的任務是什麼?正是貫穿這兩部片的主軸意涵。
從殺不死的妻子、兩個專門蒐集屍體照片的殺手二人組、三個怪怪的同志好朋友、擁有鳥爸爸的四人家庭,無限創意的廣告公司女主管和他的催眠師情夫、下妻縣的娃娃裝少女和暴走小太妹。雖然情節有點誇張乖誕,但是他們始終在探討著所謂「人生的任務」、「人的意志」、「自我價值」等議題。
只是我們看著電影捧腹大笑的同時,抑或是笑完之後,會不會回過頭來檢視電影所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是什麼?天馬行空的想像性,能否象徵意義的指涉到我們的心靈,然後產生一種比對與反芻,我無法清楚確知。只記得某位電影大師講過,「電影的每個鏡頭,或者每個影段,皆是有意義的。」的確是如此不是嗎?殺手見人就說What's Your Function不是沒意義的,當一個語句重複出現時,笑點也該被移置於暗喻、警世寓意才是。
所以從廣告公司女主管和他的催眠情夫,讓我們看到現代人的自負,以及一股腦兒的為了堅持而堅持。從家裡有一個鳥爸爸也暗指著現代人遇到挫折就敗退,眼光短淺、悲天憫人的性格。於是導演藉由小孩口中說出了這段話,「人生是短暫的,任何事情都可能瞬間改變。與其憎恨,不如換個角度想,我們也跟著那樣作。」是不是給我們這些「作大人的」打了一個大巴掌?
相同的,《下妻物語》裡的娃娃女桃子(深田恭子飾)遇到了金髮暴走女草莓(土屋安娜飾),其中雖有許多爆笑場景,但背後也衍生出許多社會議題。單親家庭、個人心理弱智化與迷亂性、懵懂盲目、奢華風、自我實現等問題,其實都深藏在這部慶賀式的影片當中。尤其電影裡的深田恭子大倡洛可可風(kokoro),並且一身的娃娃裝(Lolita),更是在日港台三地掀起了娃娃族風潮。
從Lolita心理而言,其實Lolita不單是一種服飾潮流,更是年青人表達情感需要的方式,或是彌補自信不足的自我保護武裝。一如發展心理學家艾力遜指出,年青人正處於「自我認識與迷亂」的階段,他們往往擁有童真與夢想,有擺脫現實規限的渴求,需要尋找自我,因此以不羈和野性挑戰傳統,期望得到別人關注、了解、認同和真正接納。
只是片末深田恭子從娃娃女變身為暴走小太妹為友情伸張正義,並且開始從事娃娃裝的設計工作,似乎為自己,或者為整部影片正名了些。不過誠如蘇格拉底所言:「對於這個世界,我一無所知;而關於這一點,我也並不確切知道。」到底洛可可風會否掀起一股風潮?穿娃娃裝的人會不會變多?找到了自我價值是否能擺除新奢華主義的宰制?看影片的人有沒有找到了電影想要表達的精神?我想到最後還是要問問你們,What's Your Function in Your Li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看電影是一種類似作夢的、精神上的洗滌;隨著電影節的越辦越好,相關的創意產業大舉進軍,人潮也越來越多。前兩、三屆來電影節的人潮明顯比現在少,當一種小眾文化有漸漸衍生為普羅文化的同時,我突然產生了突兀感。文化泛音縱使是好,但好像還是會喪失了那麼點脫俗的韻味。
不過,隨著非主流電影的大肆進軍,許多人注意到這些類型電影,電影相關課程也在各大專院校開設,將電影變成一種心靈良藥未嘗不是好事一樁。「看電影的同時,人格開始分裂;看完電影後,人格逐漸完整。」我著實希望每個人看完電影都有這樣的感受,那真的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