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參加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記者招待會。沒有華麗的會場,只有一條走畢只需花五分鐘的殘舊街道──中和里;沒有瑰麗的佈景,只有右邊一列極殘舊的樓宇;沒有美麗的裝飾,只有三座由中和里居民用紙皮製造的、他們心目中的房子。在烈日當空下,在這不平凡的記者招待會,我體驗了不平凡的得著。
舉行這次記者招待會的目的,是要外界關注中和里的重建的問題。政府本已在八年前把中和里落實為重建發展項目,住在這裡的居民歡天喜地,以為會得到政府的大量賠償、以及得到政府的妥善安置。然而,當他們歡天喜地的同時,一個程咬金突然殺出──一間大型地產發展商聲稱早前已收購了中和里,故阻上政府在這裡進行重建。從此之後,中和里的居民便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因為大地產發展商收購物業,是沒有賠償的。更甚者,業主為了獲得更多的賠償,故對租戶進行迫遷,這樣一來,租戶等不及政府的賠償,就要被迫遷出了。
因此,中和里的居民被政府和發展商的角力、以及業主的迫遷,而弄得叫苦連天。在記者招待會上,他們大聲地說出自己的苦況。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三名住客,用保鮮紙緊緊包著自己,寓意住在這條街道的居民被無形的東西緊緊綑綁著。當主持人一聲令下,他們不斷要從保鮮紙破繭而出。昨天的溫度至少也有二十七、八度,在燠熱的天氣下,他們把自己包得密不透風,還用盡全力破繭而出,看他們把保鮮紙掙脫以後,雖然身上有不少地方擦紅了,但那一身輕鬆的表情,我似乎可以感受到,他那極欲掙脫枷鎖的期望了。
在記者招待會上,他們的分享亦我感受至深。一名年老的男住客說他每天最害怕的,是收到業主要他搬走的信。一封信、一封輕輕的信,平常人收到的信,可能是滿載著遠方親友的掛念,但他們收到的一封信,卻決定了他們的命運!收到信,他們一毛錢也得不到,就要被迫遷出。但他們能搬去哪?我曾進入居民的屋內,六、七個租客住在六百呎的屋子,每人各租一個床位,每月七百元。你們想想,收到信,他們可能連七百元的床位也不能容身了!中和里在中環區的道路多斜而闊,而在中和里留下來的,又多是老人家。他們被困在這條中和里,又能走去哪裡?一旦逼遷,就等於要把他們逼向絕路、推向死亡了!
最可憐的,是他們除了舉行這些「記招」之外,他們沒有其他方法去申訴他們的冤屈。他們說政府從沒有派人來協助他們,地產商更不用說了。他們去參加重建大會,又會被人譏諷「多事」、「搞搞震」。被人說得多,他們也都沒有興致再去了。這樣一來,政府根本不可能聽到他們的冤屈。他們只能繼續待在那不是人住的地方,說成「不是人住」,絕對不是誇大。我們所見,那裡的廚房是由鐵皮搭成,每當下雨,便不能開伙了;而且,那些樓宇雖然只有三層高,可是樓梯骯髒不堪、一個電燈泡也沒有。因為將要拆卸,業主又不肯維修,殘破的環境持續。我待在那裡二十分鐘已經受不了,更何況有些居民已經待了五十五年呢?眼見周遭的樓宇一幢幢的拆卸重建,只有自己中和里的屋子宕延這麼久,怎不令居民無奈難安呢?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居民不遷走,只為了獲得更好的賠償。我也聽過一件事件,政府要清拆西區的一幢樓宇,但業主怎麼也不肯搬走,要求一億的賠償金額。最終,政府也賠了三千多萬元給他。你們肯定也認為中和里的居民亦是唯利是圖的人吧!然而你們想,住在那裡的人,都已上了年紀,有一個老婦還已經九十六歲了。他們已不知道還有多少年可以活,那他們還可不可能會「獅子開大口」呢?
我只在想,城市重建不單只應為了利益吧!居民的居住環境、城市景觀和樓宇安全這些人道問題,不也應該好好想想嗎?可是,在利益面前,誰會想到這些問題?在「記招」最後一個環節,我們要在一卷長紙上寫上我們的感想,那時我依然被居民的極力爭取感動著,腦中空白一片,只能寫下對居民最摰誠的一句:「不要放棄!」
舉行這次記者招待會的目的,是要外界關注中和里的重建的問題。政府本已在八年前把中和里落實為重建發展項目,住在這裡的居民歡天喜地,以為會得到政府的大量賠償、以及得到政府的妥善安置。然而,當他們歡天喜地的同時,一個程咬金突然殺出──一間大型地產發展商聲稱早前已收購了中和里,故阻上政府在這裡進行重建。從此之後,中和里的居民便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因為大地產發展商收購物業,是沒有賠償的。更甚者,業主為了獲得更多的賠償,故對租戶進行迫遷,這樣一來,租戶等不及政府的賠償,就要被迫遷出了。
因此,中和里的居民被政府和發展商的角力、以及業主的迫遷,而弄得叫苦連天。在記者招待會上,他們大聲地說出自己的苦況。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三名住客,用保鮮紙緊緊包著自己,寓意住在這條街道的居民被無形的東西緊緊綑綁著。當主持人一聲令下,他們不斷要從保鮮紙破繭而出。昨天的溫度至少也有二十七、八度,在燠熱的天氣下,他們把自己包得密不透風,還用盡全力破繭而出,看他們把保鮮紙掙脫以後,雖然身上有不少地方擦紅了,但那一身輕鬆的表情,我似乎可以感受到,他那極欲掙脫枷鎖的期望了。
在記者招待會上,他們的分享亦我感受至深。一名年老的男住客說他每天最害怕的,是收到業主要他搬走的信。一封信、一封輕輕的信,平常人收到的信,可能是滿載著遠方親友的掛念,但他們收到的一封信,卻決定了他們的命運!收到信,他們一毛錢也得不到,就要被迫遷出。但他們能搬去哪?我曾進入居民的屋內,六、七個租客住在六百呎的屋子,每人各租一個床位,每月七百元。你們想想,收到信,他們可能連七百元的床位也不能容身了!中和里在中環區的道路多斜而闊,而在中和里留下來的,又多是老人家。他們被困在這條中和里,又能走去哪裡?一旦逼遷,就等於要把他們逼向絕路、推向死亡了!
最可憐的,是他們除了舉行這些「記招」之外,他們沒有其他方法去申訴他們的冤屈。他們說政府從沒有派人來協助他們,地產商更不用說了。他們去參加重建大會,又會被人譏諷「多事」、「搞搞震」。被人說得多,他們也都沒有興致再去了。這樣一來,政府根本不可能聽到他們的冤屈。他們只能繼續待在那不是人住的地方,說成「不是人住」,絕對不是誇大。我們所見,那裡的廚房是由鐵皮搭成,每當下雨,便不能開伙了;而且,那些樓宇雖然只有三層高,可是樓梯骯髒不堪、一個電燈泡也沒有。因為將要拆卸,業主又不肯維修,殘破的環境持續。我待在那裡二十分鐘已經受不了,更何況有些居民已經待了五十五年呢?眼見周遭的樓宇一幢幢的拆卸重建,只有自己中和里的屋子宕延這麼久,怎不令居民無奈難安呢?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居民不遷走,只為了獲得更好的賠償。我也聽過一件事件,政府要清拆西區的一幢樓宇,但業主怎麼也不肯搬走,要求一億的賠償金額。最終,政府也賠了三千多萬元給他。你們肯定也認為中和里的居民亦是唯利是圖的人吧!然而你們想,住在那裡的人,都已上了年紀,有一個老婦還已經九十六歲了。他們已不知道還有多少年可以活,那他們還可不可能會「獅子開大口」呢?
我只在想,城市重建不單只應為了利益吧!居民的居住環境、城市景觀和樓宇安全這些人道問題,不也應該好好想想嗎?可是,在利益面前,誰會想到這些問題?在「記招」最後一個環節,我們要在一卷長紙上寫上我們的感想,那時我依然被居民的極力爭取感動著,腦中空白一片,只能寫下對居民最摰誠的一句:「不要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