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店後廠的萬載客家茶店
王 水 寶
萬載縣地處贛西偏北邊陲,為湘贛兩省咽喉,且花爆、錶芯、夏布三大特產,又向來馳譽中外,在清道光年間,就“通行南北。商賈絡繹”,遠銷浙江、佛山、南昌、蕪湖、贛州及印度、日本、朝鮮、伊朗等地。由於市場繁榮,商業興盛,東西南北的商人就要談生意,講買賣,加之優越的地理位置,萬載客家茶店便應運而生。
萬載客家茶店起源於明清時代,它不像其他茶店,純粹以賣茶水為主,其特點是既喝茶又佐以糕點,所以,萬載客家茶店有“前店後廠”(後廠專門製作各種糕點)之說。進茶店喝茶的除洽談生意的商人外,大都是花爆莊、夏布作坊和做錶芯的紙槽工人。茶客進店落座後,即刻就有堂倌右手提壺,左手拿著一疊裝有茶葉的大碗,十分麻利地跑到茶客座位旁,沖上一碗新茶,叫“開頭碗”。碗中茶葉都是本地產的綠茶,也叫土茶,縣境內黃茅鎮的改江茶、雙橋鄉的龍田茶,向來頗有盛名,據明正德《袁州府志》記載,明代萬載的茶芽被列為貢品。因此,喝一口碗茶,特別感到清香。泡好茶後,堂倌又十分和藹地問清茶客需要吃什麼糕點後,便亮開嗓子向裏面唱道:“一盤麻糍(用糯米搗爛做的糯米團),十隻卷餅”、“四根油條,五隻麻球”等等。後廠的店員聽到吆喝聲後,就會用託盤裝好茶點,由堂倌送給茶客,這是萬載客家茶店與其他茶店的不同之處,可謂是別開生面,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特色。
茶店的主角是堂倌,他不但要提著茶壺,一遍又一遍地給茶客添滿開水(茶客一進茶店,可以從早喝到打烊,那怕茶水喝淡了,堂倌照樣添水),而且當茶客喝完茶起座時,他還要迅速算出茶客所吃茶點的價錢,然後向櫃檯高唱:“先來一元三,二來兩元四,三來……”聲音拖得長長的,聽起來既有韻味,也十分悠和悅耳。待茶客付了錢,櫃檯的業務員說已收了多少錢後,堂倌還要十分禮貌地說聲:“慢走”,“下次再來”。堂倌還有一個絕招,就是眼睛特別明亮,由於茶店有先吃後結帳的老規矩,一些想吃白食的茶客,便鑽這一空子,用半塊麻糍將篾織的託盤粘在茶桌底下,或將空託盤偷偷地塞到鄰桌上,這些賴帳的舉動,都逃不脫堂倌的那雙眼睛,他會根據茶客的面貌、性別、年齡,十分禮貌且又很客氣地喊聲老師傅、小師傅、先生、大伯:“請到櫃檯去結帳”,口氣十分溫和,絲毫不損害茶客的人格,想吃自食的茶客也只好服服貼貼地去櫃檯付錢了。這種樸實無華的客家茶店,遍及萬載全縣鄉鎮,特別是客家居住較多的黃茅,株潭、潭埠、白水等鄉鎮較多。最盛時僅縣城就有二、三十家,比較有名的如“上清齋”、“聚香齋”等。每家茶店有幾十張茶桌,幾乎天天滿座,足見當時萬載人喝茶風之盛了。
隨著時代的前進,如今萬載也有品位較高的茶摟、茶坊、茶座,但這種大眾化的客家茶店,十分方便群眾,經濟實惠,而且還起著休閒場所和民間新聞交彙中心的作用,人們只要化五角錢,就可以在茶店坐上一天,一邊喝茶會友,一邊弈棋聊天,以鬆弛神經;同時,邊喝茶邊可互相傳遞資訊,切磋經營之道,談天說地,道古論今……因此,這種“前店後廠”的客家茶店,依然深受老表的歡迎, 至今不但沒有消失,而且還十分興盛。
(江西萬載縣委宣傳部 336100)
王 水 寶
萬載縣地處贛西偏北邊陲,為湘贛兩省咽喉,且花爆、錶芯、夏布三大特產,又向來馳譽中外,在清道光年間,就“通行南北。商賈絡繹”,遠銷浙江、佛山、南昌、蕪湖、贛州及印度、日本、朝鮮、伊朗等地。由於市場繁榮,商業興盛,東西南北的商人就要談生意,講買賣,加之優越的地理位置,萬載客家茶店便應運而生。
萬載客家茶店起源於明清時代,它不像其他茶店,純粹以賣茶水為主,其特點是既喝茶又佐以糕點,所以,萬載客家茶店有“前店後廠”(後廠專門製作各種糕點)之說。進茶店喝茶的除洽談生意的商人外,大都是花爆莊、夏布作坊和做錶芯的紙槽工人。茶客進店落座後,即刻就有堂倌右手提壺,左手拿著一疊裝有茶葉的大碗,十分麻利地跑到茶客座位旁,沖上一碗新茶,叫“開頭碗”。碗中茶葉都是本地產的綠茶,也叫土茶,縣境內黃茅鎮的改江茶、雙橋鄉的龍田茶,向來頗有盛名,據明正德《袁州府志》記載,明代萬載的茶芽被列為貢品。因此,喝一口碗茶,特別感到清香。泡好茶後,堂倌又十分和藹地問清茶客需要吃什麼糕點後,便亮開嗓子向裏面唱道:“一盤麻糍(用糯米搗爛做的糯米團),十隻卷餅”、“四根油條,五隻麻球”等等。後廠的店員聽到吆喝聲後,就會用託盤裝好茶點,由堂倌送給茶客,這是萬載客家茶店與其他茶店的不同之處,可謂是別開生面,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特色。
茶店的主角是堂倌,他不但要提著茶壺,一遍又一遍地給茶客添滿開水(茶客一進茶店,可以從早喝到打烊,那怕茶水喝淡了,堂倌照樣添水),而且當茶客喝完茶起座時,他還要迅速算出茶客所吃茶點的價錢,然後向櫃檯高唱:“先來一元三,二來兩元四,三來……”聲音拖得長長的,聽起來既有韻味,也十分悠和悅耳。待茶客付了錢,櫃檯的業務員說已收了多少錢後,堂倌還要十分禮貌地說聲:“慢走”,“下次再來”。堂倌還有一個絕招,就是眼睛特別明亮,由於茶店有先吃後結帳的老規矩,一些想吃白食的茶客,便鑽這一空子,用半塊麻糍將篾織的託盤粘在茶桌底下,或將空託盤偷偷地塞到鄰桌上,這些賴帳的舉動,都逃不脫堂倌的那雙眼睛,他會根據茶客的面貌、性別、年齡,十分禮貌且又很客氣地喊聲老師傅、小師傅、先生、大伯:“請到櫃檯去結帳”,口氣十分溫和,絲毫不損害茶客的人格,想吃自食的茶客也只好服服貼貼地去櫃檯付錢了。這種樸實無華的客家茶店,遍及萬載全縣鄉鎮,特別是客家居住較多的黃茅,株潭、潭埠、白水等鄉鎮較多。最盛時僅縣城就有二、三十家,比較有名的如“上清齋”、“聚香齋”等。每家茶店有幾十張茶桌,幾乎天天滿座,足見當時萬載人喝茶風之盛了。
隨著時代的前進,如今萬載也有品位較高的茶摟、茶坊、茶座,但這種大眾化的客家茶店,十分方便群眾,經濟實惠,而且還起著休閒場所和民間新聞交彙中心的作用,人們只要化五角錢,就可以在茶店坐上一天,一邊喝茶會友,一邊弈棋聊天,以鬆弛神經;同時,邊喝茶邊可互相傳遞資訊,切磋經營之道,談天說地,道古論今……因此,這種“前店後廠”的客家茶店,依然深受老表的歡迎, 至今不但沒有消失,而且還十分興盛。
(江西萬載縣委宣傳部 33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