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
王水宝
桥,江南水乡的桥,不光造型别致,丰姿古朴,而那“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株杨柳一株桃,西湖风景六条桥”等脍炙人口的咏桥诗句,更是韵味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于我,对桥更有着绵绵不尽的乡思之情,想当年,我这“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每次坐火车回乡省亲,列车驶入浙江肖山地界时,我总要透过车窗,遥望故乡的方向,当看到那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桥,一种对故乡的亲热之感,便会油然而生,情绪激动起来,心里默念着:车过大桥,就是杭州了……
时序春泥,柳丝依人,我沿着龙河,踽踽独行,当我来到绿荫掩映的梓福桥畔,抬头望着这美丽如画的梓福桥时,又漾起了我情感上的圈圈涟漪……
梓福桥,座落在江西万载县城闹市的龙河上,是一座供人游憩的人行风景桥,由已故旅居台湾的万载籍人刘实老先生,因深感政府对其大陆子女的关照,确认祖国和平统一政策之英明,有意为故乡做点实事,慷慨解囊,捐资14万元人民币兴建的,于1989年在那撩人相思的中秋节竣工通行。桥上建有曲廊亭台,那红柱绿檐,雕梁画栋,使梓福桥显得十分的古朴典雅,远远望去,她那压水而眠的美姿,宛若一舫漂亮的兰舟,正待起锚远航。
桥美,名更美。桥名曰“梓福”,寓意着两重意义:一是刘老先生缅怀故乡和乡亲,为桑梓造福;二是刘老先生不忘双亲养育的劬劳,取其父母名字之前一字(父名梓全,母名福莲),合为梓福。“梓福”二字,既寄托刘老先生的脉脉乡思之情,也蕴含刘老先生的拳拳敬祖之意,可谓是名含双关,珠联璧合。
我漫步走上桥头,举目瞻顾,只见逶迤的龙河若游龙戏水,穿城而过,那岸旁轻舔水面的依依垂柳,拂起了我心潮逐浪,思绪涌流……
刘老先生,这位黄埔军校四期的国民党将军,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北伐,并参加抗日,建有功勋,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四十多年来,对生育养育他的故乡,无时无刻不萦回于怀,那眷恋故乡的一往深情,没有在日月的嬗变中淡漠,而是随着光阴的消逝而更加浓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在外四十年,非常眷恋故乡”。这座梓福桥,就溶进了刘老先生对故乡真切的情和爱,也倾注了刘老先生不少的心血。建桥前,刘老先生让在美国“刘门电脑公司”任总经理的四公子刘心远先生飞抵万载,选择桥址,签订协议;竣工的那天,又委派在台湾的钟教授,代表他专程抵万载剪彩。尤其令人难以忘怀的,那是1990年深秋,刘老先生以82岁的耄耋之年,偕妻儿和女婿,踏上了暌隔四十余年的情牵梦萦的故土……当刘老将军健步登上梓福桥时,那温馨的秋风,吹拂着他的缕缕银丝,“秋风匹马试登临,此时能无感慨心”,刘老将军手扶白色栏杆,仰天遥望,思念起他那安眠在鸡冠石祖坟地上的双亲,在台湾,有多少回,梦中遥寄哀思,醒来,泪湿枕巾……要是台湾海峡早拆藩篱,早日实现“三通”,以尽人子之孝……刘老将军沉浸在深切的怀念之中……此时,数百名知道刘老先生回故乡而早早聚集在梓福桥的乡亲,都围了过来,老一辈的乡亲还用亲昵的乡音,呼唤着将军的乳名,此情此景,溢满了感人醉人的浓郁的乡情乡谊;此时此刻,惹得老将军鼻翼耸动,嘴唇颤抖,两道将军泪,扑簌簌地夺眶而出,不知是酸是甜。刘老将军连连招手,把围扰来的乡亲们拉到自己身边,和大家合影留念。在相机的“咔嚓”声中,摄下了四十多年来的绵绵情思,使老将军得到了莫大的慰藉。离乡返台前,刘老将军以千般感慨,万般思恋之情,亲笔题写了“集结人民的力量早完和平统一之大业”的条幅,导出了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当我从梓福桥扶栏而下,向着这具有古朴遗风的梓福桥,我忽发奇想:在台湾海峡上空架起一座凝聚着中华民族情感的桥梁,让海峡那边的同胞跨海而来,涌向祖国大地,投向母亲怀抱……以告慰刘老先生在天之灵。我想,这一天一定会很快到来的。
通讯:江西万载县委宣传部
邮编:336100
王水宝
桥,江南水乡的桥,不光造型别致,丰姿古朴,而那“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株杨柳一株桃,西湖风景六条桥”等脍炙人口的咏桥诗句,更是韵味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于我,对桥更有着绵绵不尽的乡思之情,想当年,我这“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每次坐火车回乡省亲,列车驶入浙江肖山地界时,我总要透过车窗,遥望故乡的方向,当看到那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桥,一种对故乡的亲热之感,便会油然而生,情绪激动起来,心里默念着:车过大桥,就是杭州了……
时序春泥,柳丝依人,我沿着龙河,踽踽独行,当我来到绿荫掩映的梓福桥畔,抬头望着这美丽如画的梓福桥时,又漾起了我情感上的圈圈涟漪……
梓福桥,座落在江西万载县城闹市的龙河上,是一座供人游憩的人行风景桥,由已故旅居台湾的万载籍人刘实老先生,因深感政府对其大陆子女的关照,确认祖国和平统一政策之英明,有意为故乡做点实事,慷慨解囊,捐资14万元人民币兴建的,于1989年在那撩人相思的中秋节竣工通行。桥上建有曲廊亭台,那红柱绿檐,雕梁画栋,使梓福桥显得十分的古朴典雅,远远望去,她那压水而眠的美姿,宛若一舫漂亮的兰舟,正待起锚远航。
桥美,名更美。桥名曰“梓福”,寓意着两重意义:一是刘老先生缅怀故乡和乡亲,为桑梓造福;二是刘老先生不忘双亲养育的劬劳,取其父母名字之前一字(父名梓全,母名福莲),合为梓福。“梓福”二字,既寄托刘老先生的脉脉乡思之情,也蕴含刘老先生的拳拳敬祖之意,可谓是名含双关,珠联璧合。
我漫步走上桥头,举目瞻顾,只见逶迤的龙河若游龙戏水,穿城而过,那岸旁轻舔水面的依依垂柳,拂起了我心潮逐浪,思绪涌流……
刘老先生,这位黄埔军校四期的国民党将军,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北伐,并参加抗日,建有功勋,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四十多年来,对生育养育他的故乡,无时无刻不萦回于怀,那眷恋故乡的一往深情,没有在日月的嬗变中淡漠,而是随着光阴的消逝而更加浓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在外四十年,非常眷恋故乡”。这座梓福桥,就溶进了刘老先生对故乡真切的情和爱,也倾注了刘老先生不少的心血。建桥前,刘老先生让在美国“刘门电脑公司”任总经理的四公子刘心远先生飞抵万载,选择桥址,签订协议;竣工的那天,又委派在台湾的钟教授,代表他专程抵万载剪彩。尤其令人难以忘怀的,那是1990年深秋,刘老先生以82岁的耄耋之年,偕妻儿和女婿,踏上了暌隔四十余年的情牵梦萦的故土……当刘老将军健步登上梓福桥时,那温馨的秋风,吹拂着他的缕缕银丝,“秋风匹马试登临,此时能无感慨心”,刘老将军手扶白色栏杆,仰天遥望,思念起他那安眠在鸡冠石祖坟地上的双亲,在台湾,有多少回,梦中遥寄哀思,醒来,泪湿枕巾……要是台湾海峡早拆藩篱,早日实现“三通”,以尽人子之孝……刘老将军沉浸在深切的怀念之中……此时,数百名知道刘老先生回故乡而早早聚集在梓福桥的乡亲,都围了过来,老一辈的乡亲还用亲昵的乡音,呼唤着将军的乳名,此情此景,溢满了感人醉人的浓郁的乡情乡谊;此时此刻,惹得老将军鼻翼耸动,嘴唇颤抖,两道将军泪,扑簌簌地夺眶而出,不知是酸是甜。刘老将军连连招手,把围扰来的乡亲们拉到自己身边,和大家合影留念。在相机的“咔嚓”声中,摄下了四十多年来的绵绵情思,使老将军得到了莫大的慰藉。离乡返台前,刘老将军以千般感慨,万般思恋之情,亲笔题写了“集结人民的力量早完和平统一之大业”的条幅,导出了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当我从梓福桥扶栏而下,向着这具有古朴遗风的梓福桥,我忽发奇想:在台湾海峡上空架起一座凝聚着中华民族情感的桥梁,让海峡那边的同胞跨海而来,涌向祖国大地,投向母亲怀抱……以告慰刘老先生在天之灵。我想,这一天一定会很快到来的。
通讯:江西万载县委宣传部
邮编:33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