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識燕歸來 王水寶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似曾相识燕归来

王 水 宝


江南的春天来得早,风和日丽,花开草长,那“似曾相识”的燕子,翱翔在白云蓝天之下,穿梭在红花绿柳之间,忽高忽低,娇健轻盈,把个春天凭添了更多的诗情画意,不禁让人想起了唐人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春泥”的诗句来。

燕子,体态娇小,上体呈兰黑色,腹部泛一乳白,额上抹一淡红,尾羽似一把锋利的剪刀,通体油黑,显得是那样的高贵典雅,清新脱俗,还时不时地发出轻轻的“呢喃”之声,给人以温馨缠绵之感。燕子是人们的亲密朋友,在近万种鸟类中,燕子是唯一喜欢到人家堂屋上筑巢的飞禽,但燕子择屋不嫌贫穷,不贪富贵,不恋雕梁,不求华厦,品行十分高尚,宋代梅尧臣就有“前村春社毕,今日燕来飞。将补旧巢阙,不嫌贫屋归”的诗句予以歌之颂之。人们也都喜欢燕子到家里来与家人同居一室,“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在我们江浙一带,家家户户都为能有燕子来家筑巢而自豪,“燕子来巢,吉祥之兆”,认为这是给全家带来了祥瑞、福运。所以,大人是绝不允许小孩碰一下燕子的毫毛的,否则,轻则骂,重则打。燕子虽然栖身在屋梁上,但它从不骚扰主人,与主人和睦相处,情深意笃,就连乳燕排泄粪便,只要被老燕瞧见,都会俯冲过去用嘴接住,衔出户外,不让粪便落在主人堂屋的地上,怪不得燕子被称为“仁义之物”,人们是那样的喜欢它。

燕子,十分恋旧,每年春天,“微风燕子斜”双双对对地便从印度半岛、南洋群岛历经千辛万苦,越过万水千山飞回我国,并回到旧时的巢窠养儿育女。对于燕子返回旧时巢窠的习性,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吴王宫女和晋人傅咸都曾作过试验证实,他们将燕子剪去脚爪放回,第二年的春天,被剪去脚爪的燕子,固真重又飞回了原来的巢窠。在陶渊明的一首诗中,也有燕子回归旧巢的记载,诗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十几年前,浙江奉化的旅台同胞陈先生,回到了阔别四十多年的故乡定居,每当红日西坠,他看到燕子回巢窠,就会触景生情,喃喃地说:“我也是一只回巢燕”,俗话说:“金窝很窝弗如自家的草窝”,充分显示出了羁客眷恋故土、不忘桑梓的真切情怀。

燕子,尽职尽责, 它每日飞进飞出,衔泥啄草筑巢,待爱巢筑成后,雌燕就伏在窝里孵卵,雄燕便在外觅食,待乳燕出世后,老燕便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了养儿育女之中。夫妻双双为饥馑的儿女四处奔波觅食,忙忙碌碌,茹苦含辛,把一条条捉到的小虫,嘴对嘴地塞进嗷嗷待哺的、镶着嫩黄边的雏燕小嘴里……如此日复一自,栉风沭雨,在“喳喳”声中,直到雏燕自己能飞翔觅食为止。据统计,一只雏燕每一小时要喂食15次,每天要吃180次,一对燕子一般孵雏两次,每次约4至5只,算一算,从夏到秋的6个月里,一对老燕不知要捕啄多少只虫子,才能哺育雏燕成长。“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嘴爪虽欲弊,心力不知疲。须臾千来往,犹恐巢中饥。”这首诗真实地道出了老燕为哺育雏燕所付出的劬劳和切切的关怀之情。“可怜天下父母心”,“养儿方知父母恩”,面对其情其景,那些人间的不孝忤逆子女,难道不感到汗颜吗?

“桃红又是一年春”,又到了“微雨燕双飞”的时节了,每当我望着呢喃的春燕,总会激起我思绪荡漾,撩起无限的遐想……在人生的道路上,燕子啊燕子,你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启迪,许多许多的哲理。

呵!自去自来堂上燕。 (江西万载县委宣传部 336100)

江南的春天來得早,風和日麗,花開草長,那“似曾相識”的燕子,翱翔在白雲藍天之下,穿梭在紅花綠柳之間,忽高忽低,嬌健輕盈,把個春天憑添了更多的詩情畫意,不禁讓人想起了唐人白居易“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乳燕啄春泥”的詩句來。

燕子,體態嬌小,上體呈蘭黑色,腹部泛一乳白,額上抹一淡紅,尾羽似一把鋒利的剪刀,通體油黑,顯得是那樣的高貴典雅,清新脫俗,還時不時地發出輕輕的“呢喃”之聲,給人以溫馨纏綿之感。燕子是人們的親密朋友,在近萬種鳥類中,燕子是唯一喜歡到人家堂屋上築巢的飛禽,但燕子擇屋不嫌貧窮,不貪富貴,不戀雕梁,不求華廈,品行十分高尚,宋代梅堯臣就有“前村春社畢,今日燕來飛。將補舊巢闕,不嫌貧屋歸”的詩句予以歌之頌之。人們也都喜歡燕子到家裏來與家人同居一室,“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在我們江浙一帶,家家戶戶都為能有燕子來家築巢而自豪,“燕子來巢,吉祥之兆”,認為這是給全家帶來了祥瑞、福運。所以,大人是絕不允許小孩碰一下燕子的毫毛的,否則,輕則罵,重則打。燕子雖然棲身在屋樑上,但它從不騷擾主人,與主人和睦相處,情深意篤,就連乳燕排泄糞便,只要被老燕瞧見,都會俯衝過去用嘴接住,銜出戶外,不讓糞便落在主人堂屋的地上,怪不得燕子被稱為“仁義之物”,人們是那樣的喜歡它。

燕子,十分戀舊,每年春天,“微風燕子斜”雙雙對對地便從印度半島、南洋群島歷經千辛萬苦,越過萬水千山飛回我國,並回到舊時的巢窠養兒育女。對於燕子返回舊時巢窠的習性,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吳王宮女和晉人傅咸都曾作過試驗證實,他們將燕子剪去腳爪放回,第二年的春天,被剪去腳爪的燕子,固真重又飛回了原來的巢窠。在陶淵明的一首詩中,也有燕子回歸舊巢的記載,詩曰:“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十幾年前,浙江奉化的旅台同胞陳先生,回到了闊別四十多年的故鄉定居,每當紅日西墜,他看到燕子回巢窠,就會觸景生情,喃喃地說:“我也是一隻回巢燕”,俗話說:“金窩很窩弗如自家的草窩”,充分顯示出了羈客眷戀故土、不忘桑梓的真切情懷。

燕子,盡職盡責, 它每日飛進飛出,銜泥啄草築巢,待愛巢築成後,雌燕就伏在窩裏孵卵,雄燕便在外覓食,待乳燕出世後,老燕便將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了養兒育女之中。夫妻雙雙為饑饉的兒女四處奔波覓食,忙忙碌碌,茹苦含辛,把一條條捉到的小蟲,嘴對嘴地塞進嗷嗷待哺的、鑲著嫩黃邊的雛燕小嘴裏……如此日複一自,櫛風沭雨,在“喳喳”聲中,直到雛燕自己能飛翔覓食為止。據統計,一隻雛燕每一小時要餵食15次,每天要吃180次,一對燕子一般孵雛兩次,每次約4至5只,算一算,從夏到秋的6個月裏,一對老燕不知要捕啄多少只蟲子,才能哺育雛燕成長。“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嘴爪雖欲弊,心力不知疲。須臾千來往,猶恐巢中饑。”這首詩真實地道出了老燕為哺育雛燕所付出的劬勞和切切的關懷之情。“可憐天下父母心”,“養兒方知父母恩”,面對其情其景,那些人間的不孝忤逆子女,難道不感到汗顏嗎?

“桃紅又是一年春”,又到了“微雨燕雙飛”的時節了,每當我望著呢喃的春燕,總會激起我思緒蕩漾,撩起無限的遐想……在人生的道路上,燕子啊燕子,你給了我們許多許多的啟迪,許多許多的哲理。

呵!自去自來堂上燕。 (江西萬載縣委宣傳部 33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