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的哀愁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空洞的哀愁

日本著名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著作中充滿一種難以言喻的哀愁,她善長描述出至親死亡後遺族的感覺,不是簡單的悲傷、難過和想念等情感,而是一種仍然沒有影響日常生活下但若有所失的心情,似悲不悲,似念非念,恍恍惚惚的,和間歇做怪異行為。她這種氣氛的小說,可以說是只此一家,至今鮮有其他人有此種筆觸。原來這種描述是真實的,吉本女土一定是經歷不少身旁好友至親離世的哀痛而產生了這樣的特別細緻感受。

與你生活了一輩子的親人去世,你當時是要接受的,控制你的悲傷,只是好像失了什麼似的,當一切俗事辦妥後,人回神過來,突然而來的莫名哀愁會隨一件物品、一段音樂、一個地點、一段談話、一個環境或生活瑣碎片段等來突襲你,會令你哭或淚盈於睫,這空空洞洞的感覺,是最愁殺的思念。

另讀過一中國人寫在日本工作時,同事的父親去世後一直表現豁達,一段日子後去常光顧的酒館飲酒,同事興致很高,不時開懷大笑。突然不知從那來了一幼小蟑螂在桌子,同事把一紙巾罩住牠,這小東西先畏縮不動,跟著便拚命掙扎,紙巾雖薄但仍然牢牢蓋住牠,弄牠至筋疲力盡,這時作者抬頭看到同事已潸然淚下,哭到最後泣不成聲。這種難以理解引發他悲傷的小小虫子,正就是上文描述的思念突襲,可能這虫子的死亡令他聯想起父親的死亡時候吧。

我現在就體會到這種至親離去後空空洞洞的感覺,日常生活在身邊時不會有特別,如今再不出現就令人不知如何似的有所失。

空空洞洞,淡淡幽幽,如靈前纏繞渺散飄來那供香之青煙。

拜讀此文特有感覺,因為這幾年面對雙親、友人、學生的死別,情緒上的複雜轉變,非當時痛哭所能宣洩!我甚至懷疑它如紅酒的後勁,隱隱影響日後我透過筆,細細挑出生活上的許多傷痛。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0510121322/

空洞淡幽的哀愁,比排山倒海的痛,更綿延,更叫人無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