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捨紅樓,還是逍遙紅樓?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賈政才要還揖,迎面一看,不是別人,卻是寶玉。賈政吃一大驚,忙問道
:「可是寶玉麼﹖」那人只不言語,似喜似悲。賈政又問道:「你若是寶
玉,如何這樣打扮,跑到這裏﹖」寶玉未及回言,只見舡頭上來了兩人,
一僧一道,夾住寶玉說道:「俗緣已畢,還不快走!」說著,三個人飄然
登岸而去。
--《紅樓夢》第120回

佛家開宗明義談三法印,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了明人生
至苦之道,著實有見地。人生至苦為何?釋迦菩提樹下只贊一語,即執不
常為常而已。每念及此,總想到紅樓夢之苦,終章處那寶玉與一僧一道,
散逝空幻間的悵然。此是執情之苦,至於執物苦者,又何需舉例。但細辨
曹雪芹勾勒這一僧一道,還是可參紅樓夢間的某些況味的。

言不執者,中國先秦道家已然著見老莊兩書,但是相較原始佛教所言之不
執,倒是有些許差異。原始佛教直指涅槃,以明世間苦,惟涅槃能盡脫輪
迴。但道家之不執,卻強調任萬化逍遙,不只翩翩於大鵬、蝴蝶之間,更
喜樂於生死之度外。魏晉道學復興,重解老莊者不知凡幾,但只需明悟王
弼「不禁其性,不塞其源」,郭象「夫小大雖殊,而放於自得之場,則物
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一也。」兩語,便可知道家乃喜全人
之本真,還人在世俗教條枷鎖外的真實與自然。

但原始佛教言因緣法,乃至般若宗龍樹菩薩言緣起性空,唯識宗言三界唯
心、萬法唯識,俱是說世俗皆虛幻,一切終歸於空,故人之真性亦乃空無
,說捨歸此世,甚至捨歸輪迴世之意是相當明顯。明萬法空空,人生何執
,只是給人消極之感不免多了些。總不如莊周為亡妻擊盆而歌,以及蝴蝶
之夢,說死生俱樂,說形軀外內畢同無混,那般暢達了。

於焉回觀紅樓夢斷之處,寶玉相偕佛道離去這大觀園的是是非非,是得佛
家空化盡捨,還是得道家萬化皆適之夢醒,又或是輾轉佛道間徒增天刑?
唉,雪芹去世不只百年,這義理的苦處,可能也只是如我這般俗夫讀者,
誤讀自擾罷了。 :shock:

精采^^

夢真的斷了嗎﹖還是醒了一個﹐再繼續另一個﹖
紅樓盡是才子之言,把寂寞與悲劇寫的如此巨大
,有時走在這片質樸的土地上,其實很難把自己
放進那個世界裡。但是那世界的確孤懸在那裡,
如沈默的島,你無法在心的地圖抹去那個座標,
但那島卻時常漂泊,貼切在身邊。
這情種難滅,任由時間灌溉。你曾經那般愛過嗎
?至少他告訴你,有人的愛情,曾這樣被一個世
界沈痛地傷害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