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論述閱讀筆記(歡迎各位先進討論)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巴特指出,文本的意義是不確定的,是可以與其他文本互文參照的,所以意義是可以無限延異。這是後現代對結構主義語言學的批評。巴特提出,文字有"play"的特質,即指文本意義的可流動性。所有的文本都潛藏著未竟的意義,這意義是被擱置的,是可以組購,再生產的,所以有所謂「意義延異」。

Foucault提出「微血管權力觀」:權力運作如同微血管無所不在,這種比喻十分明瞭。但權力範疇是可以擴張影響的,如同漣漪。如果用渾沌理論可不可以比喻呢?

後現代對於權力的論述在台灣多半被應用在泛文化界(文學、藝術、電影),Foucault的權力觀是無所不在的,言語的字句組構、交談方式、對象都含藏著權力關係﹔Gramsci的霸權觀就我所了解多半應用於政治與經濟,是經由意識型態控制各個階級的統治。看來Gramsci的霸權觀是比較結構性的,有目的性的(例如控制),而Foucault的權力觀則是隱性的、潛在的、非意識性的。
夏霏美眉

以下幾篇文章曾在舊版發表過:

愛情.推薦甄試 2003/08/10
愛情杯 2003/08/13
公開的情書 2003/08/31
雙重背叛 2003/11/04
鑰匙 2003/11/09

有些已經有文友回應了
原則上不會予以刪除
只是下次發表前請先注意確認一下喔

所述似已觸及三位學者 (Barthes, Foucault, Gramsci) 思想核心。

唯以混沌理論之無規則與不可預見的動力系統﹐來論述權力運作﹐不知是否得當。混沌理論與柏拉圖或易經對宇宙有序之論述﹐似乎是對立的。Foucault 的思想﹐好像也沒延伸到這個理路 (因為Foucault 也認為權力運作應是有規則性的)。